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特别关注
 
翁同穌与萧山
来源:萧山文史资料选辑(七)  作者:任吾萃  日期:2020-11-09

翁同穌(1830-1904),字叔平,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曾充同治、光绪两帝师,1904年逝世。宣统皇帝补赐“文恭”谥号,康有为称颂他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他与萧山的汤金钊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关系。

汤金钊(1772-1856),字敦甫,一字勖兹,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经嘉、道、咸三朝,历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侍郎、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等职。咸丰六年(1856)逝世,谥“文端”。在故里长河河兜里村建有“尚书第”,今存“俾尔歌彀”砖雕门额和完整的庭院

汤金钊治学严谨,持法公正,关心民间疾苦,颇得朝野好评。道光元年(1821),署户部侍郎。他是一位“诤臣”。当时有人主张增加赋税,他立即上疏反对:“康熙中奉永不加赋之明诏,此大清亿万年培养国脉之至计也……盛朝开加赋之端,臣窃惜之。”奏获准。他还和肃亲王敬敏等拟订禁烟条例三十九条,推荐和支持林则徐禁烟。

1851年时,翁同解的父亲翁心存参加金陵乡试,答卷甚佳,但因誊录员抄错了一字,弃之旁落。当时的主考官汤金钊,他在搜集落卷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份卷子,大为赞叹。后经复审,评为第三名,使翁心存感激不已。1882年,翁心存在顺天会试,名列前茅,说也正巧,负责这次会试的副主考官又是汤金钊。翁心存的宏才博学再次受到了汤金钊的赏识与器重。

后翁心存被充任为同治帝授读师傅,成为道、咸两朝名臣。这期间汤金钊正在研求经史致用之学,他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直奏皇上,一度主张严禁鸡片、抵御外来侵略。他的忠于民族和爱国之心,使翁家父子更加钦佩,两家往来,颇为密切。道光九年(1829),翁心存曾来萧山长河拜访汤金钊的亲友。

翁同解幼年天性颖敏,勤奋刻苦,早在乡间成为“少壮才名第一流”。到了京城,他是汤家的常客,与汤金钊的孙女儿汤孟淑以姐弟相称,亲密和爱。汤孟淑,讳松,道光九年(1829)六月十七日生。父亲汤修,官至太常寺卿,长期公务在外。孟淑三岁丧母,故一直与祖父母一起生活。孟淑的书画,虽然由她祖父母教习,但经翁同穌的帮带,很快“能得其义”。汤金钊为了鼓励他俩的学业长进,赠与翁同端砚一块(此砚至今陈列在江苏某馆)

1850年,翁同解参加首试和拔贡考试,均为朝考一等,又经廷试,名列前茅,誉满京华。当时汤金钊把翁同穌的试卷抄本带了回家,汤孟淑看了连声称赞:“佳士!佳士!”含羞地对祖父母表白:“若得此等郎君为婿,不负此生。”

1851年,翁同鯀与汤孟淑喜结良缘。翁同穌秉性刚烈,汤孟淑温柔贤良。每逢翁火暴脾气上来时,汤则以和言相劝,两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幸福。后据翁同穌回忆说,汤孟淑的“一言之善,令人愧汗”。

咸丰六年(1856),翁同穌考中状元之日,恰为汤金钊去世之时,当时贺者盈门,而汤孟淑全身缟素,面容惨戚,她对去世的祖父哀痛欲绝,终日饮泣寡言,不幸优伤成疾。1858年4月,汤孟淑弥留之际,紧握丈夫双手,叮嘱勉励:“为臣当忠……”言毕,永诀。

翁同穌对爱妻之死,深感悲痛,为表示恩爱至深的夫妻情义,特将亡妻汤氏的灵柩权厝于北京报国寺大悲坛。

1866年,翁同觚在父兄的催促下,不得已把汤氏灵枢发回翁安葬,并亲手书撰墓碑一块,隶书两行,左为“清故削籍大臣君”,右为“亡妻一品夫人汤氏墓”。碑身黄石质料,长167厘米,宽45厘米。此碑象征着翁同觚对亡妻汤氏生死不离、忠贞如一。

翁同穌是一位维新志士,他支持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某些主张,企图实现光绪帝亲政。后被慈禧太后罢职,逐回原籍。戊戌政变后,又下令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予以重惩。直到1904年6月21日,西太后因迫于社会压力,才宣布“以今年庆典,凡戊度案内革职人员,皆开复原官。监交地方官管束者,概行释放,着该部该省查奏!”

这次解除党禁,对翁同穌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但已是“夕阳虽好只黄昏”了。这时,翁同觚早已病魔缠身,精力衰竭,走向生命终点。

他在弥留之夕,不忘人本于祖,生不离亲。拖着虚弱的病体,前往萧山游览汤金钊的故里,深切地关注着席卷萧山的戊戌变法风云。 

翁同穌与萧山联姻已140余年,后辈却仍保持着情义的联系。1991年5月,翁同穌的玄孙、美籍华人翁万戈(兴庆)与其夫人为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应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来杭州访问,仍不忘祖辈亲谊。16日,在萧山市政府外事办秘书科长施瑞兴等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专程赴长河镇参观汤金钊的故展(系朱凤标赐邸)和明代著名画家陈洪绶外祖父母的官邸“大夫第等文化古迹,受到了长河镇政府的盛情款待和当地乡亲们的热烈迎送。

相关内容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23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2025-01-23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三)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