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似水年华
 
谭伯鲁:谭熙鸿和他的“蚕丝改良运动”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11-04

1927年,北洋政府覆灭,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政局相对比较稳定,但广大农村历经军阀战争,凋敝不堪。中国以农立国,农村不振,国家何谈富强?当时很多农村建设专家如晏阳初等,为爱国心所驱,纷纷组织知识份子下乡,结队“到农村去”。在蚕丝方面,有谭熙鸿等首先在浙江省推行“蚕丝改良运动”。

谭熙鸿早年留学法国,专攻生物科学和农学,1919年末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兼蔡元培校长秘书,以后创办北大生物系及北京农业大学,曾担任过北大首任生物系主任和农大教务长,是我国“五四”时期培养的第一代著名科学家。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入关,大肆逮捕进步的知识份子,因此谭离开北京,回到了南方。那时国民政府刚好开展教育改革,仿法国制成立“大学区”,经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的推荐,谭到杭州筹办国立浙江劳农学院(以后改制失败,并入浙江大学,成为浙大农学院),谭担任首任院长。院址设在杭州笕桥镇,那时笕桥飞机场尚未建立。他把蚕桑改良场、蚕桑专科学校等都迁到那里,拟将整个笕桥区变成一个发展农业及蚕丝科学的实验基地。这为谭氏以后在浙江省大力发展农业科学和乡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江、浙两省是中国最富裕的鱼米之乡,其最大特色是丝绸业发达,占中国出口大宗。谭熙鸿认为江、浙应首先向蚕丝业这个方向去突破,乃决定先以浙江农村为蚕丝改良运动的据点,然后再推向全国。当时浙江省主席是张静江(人杰),他是谭熙鸿同盟会时代的老友,又曾一同旅居法国,搞中法文化交流工作多年,因此两人私交甚笃。谭熙鸿向张静江谈起自己的这些想法,张对此非常赞同,鼓励他放手去做,并表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使谭在这方面有机会发展其所长,把构想变成现实,遂加速了蚕丝改良运动的步伐,开始从浙江省启动。

此后,谭熙鸿首先从调整机构入手,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一)在浙大农学院设蚕桑系,培养高级人才(自兼系主任);

(二)接办浙江省高级蚕丝专科学校,培养中级专业人才(自兼校长);

(三)创办浙江女子蚕桑讲习所,培养女青年技术人员(自兼所长)。讲师中有陈宣昭(留日蚕丝专家,系现代茶圣、中央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的夫人)、王竞白(留日蚕丝专家,系汤恩伯的夫人),另外还有费达生(留日蚕丝专家,系费孝通之姐,因当时她是苏州浒墅关蚕校毕业生,已与母校有约,故未到任)。这几位都是当时女专家中之佼佼者。

(四)创办浙江省蚕桑改良场(自兼场长)。另外他还兼任过浙江省蚕丝统制会主委、浙江省缫丝厂厂长等职。

谭是研究遗传的,他认为蚕丝改良,应自蚕种的改良入手。过去南方均用土种(俗称“余杭种”),蚕易发病害,上簇结茧小,而茧层薄。谭与一些专家针对此弱点作了科学处理,无偿推行一种“改良种”,使蚕丝质量和数量直线上升。由于当时土种买卖都操纵在当地土豪劣绅手中,谭的这种做法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此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以至给谭送来了夹有子弹的恐吓信,但谭未被吓倒,终使推行“改良种”成功。[SITESERVER_PAGE]

为了要学习国外蚕丝科学的先进经验,加速我国蚕丝业的发展,谭熙鸿曾率领蚕丝代表团到日本访问,还邀请日本九洲帝国大学蚕丝界权威田中义磨教授来华讲学,并聘请松田义雄、小见益男等三位日本专家到各有关蚕场丝厂巡回指导,以提高蚕丝技术质量。

当时钱塘江对岸萧山县士绅沈定一倡导乡村建设。谭与沈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开会时,同为与会代表,他们早就相识,谭很想和他合作搞乡村建设,因此他在萧山的湘湖办了一个湘湖农场,拟先做一个示范点。不久沈定一被刺,然而农场还是办成了,以后把它变成了发展“上八府”(指浙江钱塘江以南地区)蚕丝事业的跳板。

另外,他还在浙江各县区及重要乡镇设了上百个蚕桑指导所,直接指导农民育种催青、改良饲育法及桑树栽培技术,帮助推广蚕桑科普知识,并及时解决和反映蚕农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张静江为支持谭熙鸿的工作,除批拨大量专款外,还特派其二女婿周君梅为谭的助手,担任蚕桑改良场副场长,以便有事可随时联络解决。

此外,谭熙鸿还办了二件事:

(一)促使蚕农合作化。科学养蚕需要一定的场所和设备,非蚕农个人一时所能解决。必须让蚕农走合作化道路,由集体或政府贷款购置,这样才能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力。

(二)协助蚕丝出口。以前蚕丝出口多靠洋行办理。为了避免洋行从中盘剥,改由政府帮助民族企业直接向国外出口,如薛寿萱(荣毅仁堂姐夫)的丝厂,就是这样去做的,效果很好。

潭熙鸿在浙江省工作了五年,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帮助解决蚕农的问题,为浙江省蚕丝改良运动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国家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及“全国经济委员会”,谭熙鸿与晏阳初等均以专家身份被聘为两会委员。谭与曾养甫⑴还是蚕丝委员会(这也是一个全国性的机构)的负责人,蚕丝委员会聘请委员30余人,如葛歇中⑵、何尚平⑶、郑辟疆⑷、冷遹⑸、褚辅成⑹、张嘉璈 ⑺、钱新之⑻、卢作孚⑼、薛寿萱、吴申伯⑾等,均是全国最有名的蚕丝专家、企业家、金融界巨子及蚕丝界最有影响的人士,又曾在浙江省做出样板,积累了一定经验,培养出不少专门人才,并推广到了苏南一带。后来“国联”(“国际联盟” 简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高的国际组织,相当现在的联合国)又派著名蚕丝专家意大利人马利博士来华,担任该会技术顾问。经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1937年抗战爆发,政府西迁,举国上下都投入到全民抗战,这个运动暂告中止。

抗战前1927—1937年间的蚕丝改良运动,最早是由一批先进的知识份子,为了富国强民,振兴中华,自发地深入农村做推广蚕丝改良工作。他们主要是用科学的方法,改变蚕农落后的养蚕观念,代之以新式的养蚕方法,从制种、饲养、缫丝、纺织、储藏、管理……直至出口,在这一系列生产环节上,逐一改进,促使农村重新繁荣。这项蚕丝改良运动,对当时农村复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蚕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追根溯源,应该说我国的蚕丝改良运动,最早还是从浙江省开始的。

抗战胜利后,由当时的国民政府经济部、农业部在上海联合组成“蚕丝产销协导委员会”,指定谭熙鸿、葛敬中担任该会正副主委,发展全国蚕丝事业,很有成效,可说是“中国蚕丝改良[SITESERVER_PAGE]

运动”的继续。建国后,谭熙鸿去北京担任农业部顾问兼任中科院的特邀研究员,其主要任务仍是指导华东区的蚕丝工作。1956年,谭熙鸿逝世。

注释

⑴曾任浙江建设厅长、全国经济委员、交通部长、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⑵留法,著名蚕丝专家,曾任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教授,中国蚕丝公司总经理。

⑶留法,著名农学家,曾任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华东蚕丝研究所长。

⑷留日,著名蚕丝专家、苏州浒墅关蚕校校长、解放后任江苏省副省长。其夫人费

达生(蚕丝专家)是费孝通之姐。

⑸江苏耆老,中国蚕丝协会理事长、解放后任江苏省副省长。

⑹浙江耆老,解放前国会议长、浙江省蚕丝界名人。

⑺金融界巨子,解放前中国银行总经理。

⑻江浙财团巨头,交通银行董事长。

⑼实业界名流,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

⑽当时的“蚕丝大王”,是薛福成(清代洋务运动名人)之孙,荣氏集团总经理荣宗敬

女婿、荣毅仁堂姐夫。

⑾英商沙逊商行总买办、进出口外贸专家。

相关内容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回忆余杭鸬鸟羊毛衫厂 2024-12-10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