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钱塘人物
 
杭州近代纺织业先驱—丁丙
来源:《武林钩沉》  作者:  日期:2020-12-08

丁丙.jpg

丁丙

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号松生,唤号松存。杭州钱塘人,道光十二年出生于麒麟街16号,二十二年(1842)迁居皮市巷,三十年(1850)后定居于保信巷(头发巷)5号,直至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九患脾泄痼疾衰竭逝世。临终遗诗有“分应独善心兼善,家守清贫书不贫”句。老友俞樾(曲园)赞曰:“夫子自道,得其实矣!”

丁丙幼时沉毅勤学,嗜好藏书,沿其祖丁国典藏书楼“八千卷楼”,增辟“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屋”、“小八千卷楼”,而总称为“嘉惠堂”,藏书近二十万余卷,其中善本珍版二千多种,内含宋元版二百多种。“嘉惠堂”与“海源阁”、“铁琴铜剑楼”、“皕宋楼”并称为晩清四大藏书楼。太平军占杭时,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散佚,避难留下的丁丙及其兄丁申从摊市、废墟中觅得残本,大为震惊。于是不畏艰险,四方寻找、收购、补抄,终得万余册,计3396种,使《四库全书》基本复原。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沉浮是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丁氏兄弟迹可传世。丁丙又致力于杭城乡邦文献整理与编纂,先后编刊了《武林往哲遗著》(515卷)、《武林掌故丛编》(498卷),并编撰了《武林坊巷志》(400余万字),这三部包罗今古、广采博收的书汇集了杭州历代文献,被誉为“武林三巨编”。另外,他还编著有《礼经集解》、《武林金石志》、《西泠四家印存》、《历朝杭郡诗》等40余种,均属研究杭州城市文化必读之工具书。丁丙少时就读于孤山诂经精舍,咸丰四年(1854)入杭州府学,同治年间主持过西湖浚湖局事宜,并与胡雪岩共事于杭州赈抚局。左宗棠曾举荐其任江苏一知县,但他淡泊名利,婉辞不仕,然对公益事业名胜古迹的保护,事必四方奔走,捐其所有。经他参与修葺的祠宇、桥梁有白公(居易)祠、苏公(东坡)祠、钱王祠、岳忠武祠、于忠肃祠及盐桥、宝善桥、拱宸桥等。

丁丙作为社会贤达而名贯杭城,而“嘉惠堂”集书近二十万卷,非有含泥作窝之志而不成,且书价菲薄,这就引出一段实业救国、以商养(崇)文的佳话。丁丙堪称是杭州近代丝绸、棉纺工业的开创者之一。

清朝末叶,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经济掠夺,民族危机日深,一些有识之士要求变法图强,“抵制外商,挽回权利”的呼声日高。清统治者迫于内忧外患,不得不表示“提挈工商”,并颁发了一些“奖励工艺”的法令。浙江民族工业渐次兴起,纺织工业喷薄而出。杭州自古是丝绸之府,唐代勃兴,发韧于宋,元明清次降,下城东园巷、民山门及相安里(现新华路)一带已是“机杼之声,比户相闻”了(《东城杂记》)。然这种零机户分散落后,规模大的有三四张织机,小的两三人并一张机子也算是个豆儿老板,资金短缺、经销不稳是两道难关。于是,丝织业“绸庄”就应运而生,经营方式是准备原料向零机户放料代织(加工订货)、零售、批发兼营,较有名的有“瑞云公记”、“蒋广昌”、“袁震和”、“丁日升”等绸庄。丁日升绸庄主人就是丁丙,他弃仕经商,以商养文,实为儒商。他还被杭州丝绸界同仁推选为“观成堂”(绸业会馆)正董事,在他主持下,观成堂代表杭州丝绸行业成为官商税务中介办理认捐公所,并在宝善桥仓河下购进高广裕锡箔坊坊址及(东)河边凉亭,辟为会员整批绸货运输的丝绸业专用码头。

光绪十五年(1889),丁丙与庞元济(湖州南浔丝商、候补四品京堂)王震元(字兰圃)共同筹募股本银8.33万两、借国库银40.1万两,在杭州拱宸桥西创办“杭州通益公纱”(杭州第一棉织厂前身),这是杭州近代纺织纱厂之始。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式投产,厂基面积7191平方米,初期从英国购进纺织纱绽15040枚,产品商标为“麒麟牌”,有男女工人约1200人,首任经理王兰圃。“通益”与萧山“通惠公纱厂”、宁波“通元源纱厂”并称“三通”,是当时浙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三家近代棉纺织工厂。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丁丙又与庞元济联手共同集银三十万两,在杭州拱宸桥西如意里创办“杭州世经缫丝厂”,次年7月建成投产,拥有上海摩宜笃公司制造的直缫式缫丝车208台。这种又叫意大利式直缫车的机器,是意大利在19世纪50年代试制成功的,杭州世经缫丝厂首用这种直缫车,与国际水平相差约50年,但在杭州绝对是最先进的。原料以余杭仓前茧为主,出产“西泠牌”厂丝,日产一担,质地优良,大受用户欢迎。后因其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和蚕茧受洋商垄断,亏耗日巨,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停闭。三年后将厂房、机器以六七百万元的低价,被日本商人盘去,拆迁上海重新办厂。

光绪二十二年(1896),丁丙再次和庞元济合作,集银八万两,在仁和县塘栖镇(今属余杭)东里新桥创建大纶丝厂。初购意大利缫丝车208台,后增至276台,有缫丝工200余人。民国10年(1921)缫丝车增至468台,年产厂丝约600市担,为当时浙江省三大机械缫丝厂之一。原料专收太湖地区蚕丝纤度细匀的莲心种三眠蚕茧,缫9/11条份的"金银鹤″牌细丝,畅销欧美,获利甚厚。该厂所产“仙鹤牌”细丝还在民国18年(1929)“西湖博览会”上获优等奖。抗日战争时,工厂被日本侵略者占为军营,所有机械设备掠劫一空,无力恢复。

杭州中国丝绸城.png

杭州中国丝绸城

上述三家工厂,均为杭州近代丝绸、棉纺工业的首创。丁丙终因积劳成郁而撒手人圜。光绪三十年(1904),杭州绸业界同行集资,将“观成堂”(绸业会馆)从忠清巷迁建于银洞桥保信巷(现大方伯原丁丙所有的“不如圃”内),历时四年,耗资58000元。据《杭州重建观成堂记》:“地凡二十亩有奇,中为武帝殿五楹,其后即观成堂,有楼曰观复,再进为行吾素斋,上架层楼曰天章阁,以祀进财之神,左为大门,仪门暨同商办事室以及庖湢之所,右即不如圃,所谓晚菘精舍、慕陶宦者均仍其旧。”堂建成后立有“杭州重建观成堂记”石碑一座,由鲁宝清(唐褚遂良后裔褚敦伯之甥)撰文,同郡张荫椿书,吴郡黄吉园刻石。

相关内容
致敬求是“大先生”|陈从周(下) 2024-12-27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