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特别关注
 
王阳明心学与杭州:若即若离的修行
来源:优元书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陈广  日期:2020-12-22

王阳明心学是知行合一之学,杭州的山水记载了先生的心路历程。

通过遗迹、历史文献和诗文,我们可以追寻先生的足迹,以儒家治学“追体认”的方法,领悟心学的内涵。


如梦如真 梦亦有情

阳明先生曾经在西湖留下很多诗文,其中“予有西湖梦”一首,竟然如禅语,牵系着先生在此地的心路历程。

予有西湖梦,西湖亦梦予。

三年成阔别,近事意何如。

况有诸贤在,他时终卜庐。

但恐吾归日,君还轩冕拘。

根据史料记载和学者研究,阳明先生在少年、中年、晚年时期总共七次到过杭州。11岁时随祖父进京,路过杭州凭吊于谦祠;21岁到杭州参加乡试中举人;31岁时在杭州留下故事:以亲情感化一位坐枯禅3年的僧人还俗的故事;36岁贬谪龙场途中路过杭州,在胜果寺修养留下诗文;48岁时,平定宁王叛乱后,被皇帝猜疑,佞臣构陷,称病在净慈寺修养;50岁时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回家省亲路过杭州;56岁时再次来到杭州,此时的阳明回想一生,百死千难都归于平静,只牵挂心学如何传承,于是嘱托弟子将来在西湖边建设一座书院。传承心学,教化百姓。

西湖是美丽的,而对于阳明先生来说,除了少年时期,其他时候路过杭州西湖,大多忍辱负重。前途和未来,也似这微微阴雨的天气,如梦幻般不确定,带着悠悠的遗憾牵挂。

天真书院(天真精舍),位于天真山(现被人们习惯称为玉皇山)。天真山地处西湖和钱塘江之间,山势险峻,现在有一条类似鹦鹉螺曲线的盘山路上山。万历年间,皇帝下诏毁各地书院,天真书院也未能幸免。现在寻访,连残垣断壁也无迹可寻,只有一块模糊的碑刻。

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终于穿过树林间的石径,寻找到这里的时候,顿时泪目。书院已经湮没在深山,阳明心学和辈出的人才却深刻影响了亚洲历史文明的进程。


挫折砥砺由凡入圣

阳明先生在西湖的时光,很少有快乐,多为艰难困苦。青年时期是贬谪龙场途经杭州,背后还有锦衣卫尾随追杀;平定宁王叛乱后功高不赏,皇帝不仅一句劝慰的话都没有,身边的佞臣还不断制造事端,诬陷阳明通匪。阳明先生的弟子冀元亨也是在此时期被下监狱以至于最终蒙冤而死。

作为一个正常人,完全无动于衷是不可能的。阳明先生自己也常常在诗文中流露出无奈与遗憾之意。有些诗作还有醉酒忘忧的描述。但是,先生毕竟是自幼立下圣贤志向的人,因此,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始终或沉默隐忍,或积极主动设法扭转危局,关注社稷苍生,往往把个人荣辱甚至生死置之度外。

净慈寺,佛教净宗永明禅师曾在此主持大局。历代高僧辈出,净宗在中唐以后曾批评禅宗部分信众流于空虚之弊病,主张修行离不开做事,促使他们也反观自省。济公活佛曾在此留下古井运木的传说。阳明先生在此作诗文一组:

《宿净寺》

其一

老屋深松覆古藤,羁栖犹记昔年曾。

棋声竹里消闲画,药裹窗前对病僧。

烟艇避人长晓出,高峰望远亦时登。

而今更是多牵系,欲似当时又不能。

其二

常苦人间不尽愁,每拼须是入山休。

若为此夜山中宿,犹自中宵煎百忧。

百战西江方底定,六飞南向尚淹留。

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

其三

百战归来一病身,可看时事更愁人。

道人莫问行藏计,已买桃花洞里春。

其四

山僧对我笑,长见说归山。

如何十年别,依旧不曾闲?

以上四首,先回忆以往快乐时光,继而感叹,朝中有谁能改变皇帝的错误决定?并透露出归隐之意。但总体都是考虑百姓众生,而少有个人荣辱。

净慈寺修养期间,悠悠的南屏晚钟、萌萌哒松鼠居士,如梦似幻的西湖风光,伴随先生疗愈伤痕、砥砺心性。先生一生大半跌宕起伏都已经历,在不断地挫折砥砺、百死千难的危机中前行,心学进一步走向的圆满成熟。到此时期,已经完全将个人的生命和志向,与民众和国家紧紧相联。这段经历,如同先生与友人共勉、嘱托建立天真书院(精舍)一样,亦是先生“予有西湖梦,西湖亦梦予”一句最值得铭记的注脚。


若即若离无住生心

阳明先生一生波澜壮阔,在经历重大事件的时期,有时被卷入暴风眼,有时则被排挤在边缘地带。这样的处境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但阳明先生却以此为修身的契机,即使在诗文中也常常自然流露:

作于从龙场复出之后的一首,是先生随处自得心境的写照。

《睡起写怀》

江日熙熙春睡醒,江云飞尽楚山青。

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 

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形。

未须更觅羲唐事,一曲沧浪击壤听。

          (备注:窅 音yao 三声)

作于杭州时期的下面这首,则表达出在大成功之后一种超然洒脱的胸襟。

《即事漫述》

茅茨松菊别多年,底事寒江尚客船?

强所不能儒作将,付之无奈数由天。

徒闻诸葛能兴汉,未必田单解误燕。

最羡渔翁闲事业,一竿明月一蓑烟。

从此诗文可以看出,阳明先生虽完成了“居于绝顶”的事功,但是他自己认为本是一介儒生,因为事出偶然,担任将领,完全没有以此自傲,甚至完全没有将此看成大的成功。被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称为“儒学祭酒”的冈田武彦先生评价说,其中“至诚妙道”,值得我等后学“深思默识”。

将个人荣辱放低,时时处处以天下为念,以民生社稷为重,这种胸怀与良知,在杭州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一直到先生回到绍兴讲学时期,仍然从诗文中反映出来:

《碧霞池夜坐》

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

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后世学者有人认为阳明心学的“四句教”颇多禅的意境。阳明先生自己则早有定论,佛道中的精华内容,自古本属于圣贤之道的一部分,儒释道本来如一起的三间房屋,而佛道侧重于自身修养,对于治平之道少有论及,儒学更强调在修身基础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后世部分儒生非要强行切割。阳明先生在杭州的种种经历,德行、事功、学问,都在如梦如真之境、若即若离之间得到升华,倒是颇有禅宗“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境。“亦梦亦真,若即若离”,的确对后人理解和研究心学有着特别地启示。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