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特别关注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艺林文韵
 
韶华老人周天初
来源:陈芝敏  作者:  日期:2010-11-05

周天初(1894—1970年),浙江奉化人,别号天衣居士,奉化诗人石虞先生之哲嗣,出生于耕读世家,其父为清末举人。周天初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画,1916年毕业后经刘海粟推荐留校任教,1918年远赴日本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习画,四年后学成回国,先后在浙江省立女师、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女中)、省立一中、杭高师范任教。1931年转入新创办的杭州师范学校任教。其中1924年曾应沈应一之请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师范兼教西画一年半;应林凤眠、潘天寿之请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院)任教八年,主要教授色彩学、透视学;又在国立英士大学、上海美专、上海艺专、上海美术大学执教。

1958年,周天初因病退休。退休后仍坚持写诗作画并投身美协的建设和筹划中。1968年春节,不幸染上传染性黄疸肝炎,自谓“沉疴宿瘵?不堪疲惫,惟有听毛主席的话,潜心疗养而已。”1969年9月写有《久病》七言四章,全诗达观豁脱,对前景充满希望。1970年10月27日逝世,享年76岁。生前曾任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杭州市美协副主席,省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

周天初毕生以培养美术教育人才为己任,从事美术教育37年,专一持恒,从未间断,即使战争时期也不例外。数十年从事美术教育事业硕果累累,学生遍及浙江美术教育界。1947年,在杭师16年周年校庆、周天初担任教席25周年、执教杭师16年之际,为纪念其为浙江美术教育所做之杰出贡献,由25名同仁共同倡议发起,集资出版《周天初先生担任教席25周年、执教杭师16年纪念册》。

解放后,他与潘天寿等人成立杭州国画创作小组。中青年时期,周天初即与郁达夫、潘天寿、林风眠、张宗祥、吴梦非、陈望道、常书鸿、许碧筠、缪祖同、崔东伯、孙志昆、郑晓沧、李季谷、宋恒有、邹士洞、钱君匋、马一浮等人交厚,社会活动繁多。晚年更是相交满天下。

周天初存世作品很少,家中仅藏有《鹳山图》一幅、《鹰和蟹》一幅和菊花写生手册及一些诗稿。其他的一些画作已被社会各界所珍藏。

 

教育实践和思想

上世纪二十年代,面对中国外忧内患的政治局势,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思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对强国之路的进步思潮。国强始于少年强,少年强始于教育强。周天初认为只有正视中国美术二三十年的现状,把民国美术普及最关键的师资培养作为发展中国美术事业的切入点,才能把我国现代[SITESERVER_PAGE]

美术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得以最终解决。

周天初孜孜以求,将所学的西洋画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即要求学生严格掌握过硬的造型方法,又要融会中国画的境界表现,而这两者的科学结合又是周老所着重强调的。在谈到创新时,周老有这样一番话来教育学生:“趋新多险阻,反古亦超趄。谁能酌其中,脱然出囹囿。绘事虽小道,造诣亦良苦。黄荃善双勾,允称无双谱;徐熙没其骨,卓然一帜树。厥初师造化,于焉成鼻祖。一味尚形似,见与儿童伍”。

曾任杭州幼师校长的余礼海说:“对本人一生事业、为人具有决定影响的是恩师周天初和姜丹书。我是在杭州得到周师的启蒙教诲,才在专业教学中得以发挥自如。这是周师对我事业有所成就的哺育恩情,我是永世不忘的,而我得益于他的更多是在课外,他的操行示范影响于我。周师府上有非常丰富的国外美术藏书,有些当时省立图书馆亦所未见,我常去府上如饥似渴地阅读,周师亦不厌我相扰,频频指导,有时他会自弹三弦与我读书相伴。平居宁静,淡薄为怀,这种品德在我精神上有深刻的感染。”

周天初的学生咸信回忆:“周老在当时一直坚持主张杭师新校舍的建设要有专用的美术、音乐教室。于是在1934年,杭师造了周老亲自设计的除国立艺专外独一无二的美术教室。为解决当时师范没有一本完整的美术课本的问题,他自编美术教材,并教老师们做美术教具。1936年开办特别师范科,以解决社会急需的美术师资。周老上课常以轻松交谈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风趣而又不失严格的教学方式,使周老深受学生的爱戴。”

杭州师范在1947年6月专门为“周天初执教杭师16年、担任教席25周年”出了纪念册,校长孔祥嘉亲自作序:“…先生教学,谆谆善诱,数十年如一日。…任教期间,先后获得部厅颁发服务奖状,此不独为先生之荣誉也。”纪念册的缘起中有述:“本校创立,十有六年,毕业校友,遍及东南。学校往昔之光荣,固足自豪;而未来之发展,更无限量!天初先生于民国十一年起即执教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后虽校名数易,迄今二十五年,向未间断。就改称杭州师范学校后,亦赓续执教十六年之久。抗战期间,随校转徒,跋履关山,老而益壮,至堪敬佩!本年六月廿三日,欣逢本校十六周年校庆。校友同学,感念其春雨化人,同仁友好,仰慕其道德词章,爰特恳请先生将诗书画付梓,为学校庆,亦为先生寿。而先生一再谦辞,刻已整理稿件,决定于校庆日出版,希我同仁校友慨然赠款,集腋成裘,共襄盛举!”

周天初对美术界的活动积极热心、亲力亲为。50年代初,他就组织成立了杭州市中学生美术教研大组,周老任组长,俞乃大任副组长,每月进行二次活动,一次业务学习、写生,一次教学研究。每次活动不下20人。活动地点多在杭师的[SITESERVER_PAGE]

美术教室,有时也到周天初家中,也有外出写生的,有时需要模特,在一时找不到模特的时候,周天初和俞乃大就亲自给大家当模特。

1954年周天初买了韶华巷52号的房子,从此有了自己专门的画室。他与潘天寿一起成立的第一个国画创作小组就在这间画室内,周天初任组长、王伯敏任副组长。这间画室一度成为他们聚会的地方,常常在一起活动的有潘天寿、周天初、吴茀之、邓端和、俞乃大、王伯敏等人,诸乐三、柳村、余任天有时也来一起切磋技艺。

周天初在美术界享有很高的威信,具有相当的号召力。他有很多画界的朋友,也有他曾经的学生,在他的推荐协助下,在1958年成立了由24人组成的筹备小组,此后发展了全省大量的美术工作者,直到1961年省美协正式成立,第一届就发展到332人,浙江省各县市都有名额,潘天寿任主席,周天初等人任副主席,朱琦为第一任秘书长。省美协成立后,美术界的活动就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文联的经费也向美协倾斜。活动地点最早选择韶华巷(周天初的家附近),后又迁往孤山(原秋瑾纪念馆)及外西湖18号(现西湖展览馆)等地。由于有了活动地点和经费,更有热心的组织者,美协有计划地开展了许多有影响、有成效的工作,如与北京画院交流笔会,与苏州画院交流笔会,到少年宫为美术爱好者表演画技等,更多的是举办画展,那时也是画家们的高产期。画家们相互竞争,相互学习,联袂崛起,浙派画家的技艺在天堂杭州有了极大的提高。

接着,市文联也成立了市美协,设在韶华巷(省美协迁出给市美协)。黎冰鸿任主席,周天初任副主席。市美协对当年提倡培养工农兵美术爱好者做了大量工作,周天初经常给他们上辅导课,积极组织他们的学习、创作、观摩等活动,并组织评审展览,每年这样的画展要组织10多次。另外还在湖滨六公园开办诗书画廊,受到群众欢迎,同时也培养出一支工农兵美术工作者队伍。当时,周老已年近70了。

艺术情怀和造诣

张厚植先生对周天初的诗画就有这样的评价:“藏神秀于典雅,益古体于豪瀚,词婉气和,一唱三叹。雅有风人深致,益以见君得山水者多也。在周老作品中将西洋画的一些特点很好地揉和在中国水墨画中,使所表现的物体既有中国画的寓境,又结合了西洋画的透视和造型,在表现上更加丰富。”

1937年抗战爆发后,杭师迁至丽水碧湖,周天初把家安顿到老家宁波,在途中经永康拜访了友人孙宾甫先生,留下了一幅《驴背图》,周天初题诗曰:“薄海深仇不易销,东风凄紧浙江潮,惊心故园传烽火,未许闲情滞霸桥。”周天初将自己的愁绪和愤懑都寄予笔墨中。1941年周天初得到宁波失守的消息,在《梦游黄山图》的题序中表达了他对家人的[SITESERVER_PAGE]

急切牵挂,无奈和彷徨:“无奈沧海水,淹没故乡田。妻孥谁抛得,念之方寸间”。此间三个孩子相继离开了人世,他常为没能拯救家人而追悔不及。国殇家难中的周天初一如既往倾心在教学中,且不断地作诗绘画,以消解心中的殇情。

那时的丽水并不是一个十分安全的地方,为躲避可能会发生的灾难,学校多次在丽水范围迁移,当时的教学环境是非常艰苦的,他们勉强可以吃饱饭,最温馨的时光,就是大家围坐在火炉旁,一起探讨,一起作画,周天初对一只自制的红泥火炉留有非常深的记忆和情感。

雁荡山,一直是周天初魂牵梦绕的地方,即使在和家人相隔的年月,也经常魂游雁荡。一次,一位经常向周天初索画未果的友人屠叔安和周天初在碧湖酒家相聚。其间,屠叔安以诚相邀周老夏日一起游雁荡山,周天初闻听大喜,激动之余,欣然为这位友人作画一幅,以慰友人夙愿。

当时的淮南中学也在雁荡山,那里有周天初的故交郑以真校长,周天初在《红岩白际图》中提到:每闻余去雁山,郑先生会扫榻以待,结伴同游。

在周天初的一生中曾九上雁荡山,最后一次是在1963年10月18日他70高龄的时候。有感新中国的建设,欣然写道:“是处花村石径宽,交通无阻鸟声欢,雁山此日扶筇过,莫忘当年行路难。烈士泉声户外喧,似同父老话寒暄,老人不尽胸中感,指点游人问老猿。”

1956年西泠印社复社时,杭州有名望的书画界人士都到了,上海、北京以至日本的许多书画家也来了。刘海粟当场画了一幅四尺的老鹰,周天初题诗曰:“印始邃古,秦汉乃昌;西泠结社,两浙曙光。初组钝丁,巨擘老仓,推陈出新,后学津梁。断桥不断,孤山不孤,西泠复社,治印如初。兼备四宝,文房所需,艺术遥聚,携手欢呼。”

1958年8月21日,周天初因积劳成疾、经常胃出血而不得不退休,他在学校为其退休送行会上做七言三章。其中一章中曰:“解放而今入庶境,老来才觉宿根甜。”此时的他抑制不住惜别的感慨写道:“余在杭州执教女师一师及杭高师范科结束后转入杭州师范蝉联遂达三十七年之久,余与杭师感情既深,一旦躬践盛会,惟恐情不自禁,乃馈此短章,以伸谢忱! ”

一些老杭州也许还记得,在现在湖滨六公园长生路的对面临湖处,1934年曾建有一座国民党八十八师淞沪抗战纪念碑。此碑是参加1932年淞沪抗战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委托周老先生设计筹建的。原杭州高级中学教师咸信老师在1988年的回忆录中写道:“抗战前我在杭州师范学校求学时,天初先生是我的美术老师,解放初我有一次到先生(周天初)那里,看到书桌旁放着一个大镜框,里面是一幅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的画。周老告诉我,他的夫人是俞济时的堂妹,因此俞济时常常来周老家里。有一次俞济时找到周老,说委[SITESERVER_PAGE]

员长(蒋介石)要在湖滨建一座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限期完成,请周老办一办。周老说自己是学绘画的,画一张还行,至于建一座碑可不会。俞济时一听,脸一沉说:‘那么你是要看我杀头了。这样吧,你好好想一想,碑该有多高,上面有什么样的雕像。总之是要表示抗日,要有气派,委员长要亲自来看的。你不会,你可以去找工程师、雕塑家,这方面的人你比我熟,这件事你一定要帮我这个忙!’就这样先生承担起该碑的设计任务。”后来,周天初通过郁达夫的介绍,邀请刚从法国留学归国的刘开渠为纪念碑塑像(以当时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的大队长方英之为模特),又邀请时任浙江教育厅技工顾季平主持建造。碑上题词系于佑任先生所书(原碑已在上世纪60年代拆毁,2003年重新建造)。

为人豪放  广交朋友

周天初的性情中有文人谦和礼让的书卷气,也有“或作清狂学米颠”的豪情,他在自己的诗中多次提到古代书画家米芾,崇尚米芾的真性情。1943年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邀周天初到重庆沙坪坝任教,周天初作诗曰:“心胸怀汤火,岁月滞风烟。正朔未能伸,杞怀实忧天。所恃有长城,吾且策吾鞭,百丈鹅溪绢,高踪追米颠。挥毫雁荡中,发墨黄山颠。山灵如见曰,期我待明年。”

周天初性格豪爽,为人随和,在美术教学上很有一套办法,又和学生关系融洽,所以深受学生的爱戴,其中有个学生王映霞,后来成了郁达夫的第二位夫人。郁达夫通过王映霞结识了周天初,郁达夫视他为师长,对他十分敬重:他们又都嗜好饮酒,郁达夫每到杭州,他们常相约到清河坊的王润兴、羊汤饭店(今改为“西乐园”)、官巷口的奎元馆、盐桥边的聚丰园小酌。

周天初脸形瘦长,架着一幅眼镜,长长的下巴,翘着山羊胡子,瘦高的个子,挺着腰板。有一次,郁达夫趁着酒兴,用苏小妹对苏东坡的诗,改动了一下,来取笑周天初说:“未出庭前三五步,下颌先到酒杯前!”郁达夫那时正与王映霞苦恋,又加上嗑血,消瘦得很,颧骨比先前更突出了,因此周天初也用了这个故事里苏东坡的诗略改数字,回敬了郁达夫:“昨夜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过颧骨。”1927年6月5日,郁达夫与王映霞定婚,在聚丰园举行婚宴,特意邀请周老参加,郁、王频频向周老敬酒,那餐酒席从下午七点上菜一直吃到夜里十二点。后来郁达夫写道:“大家痛饮了一场,都喝得大醉”。

周天初的性情深深地吸引着郁达夫,在郁达夫1933年前后发表的许多篇日记中,有多处记着和周天初同饮同乐的往事。1936年郁达夫到福建后,曾在给友人写的一封信中,记下了过去在杭州时所作的一首诗,来表达对杭州和杭州朋友的思念:“十月秋阳水拍天,湖山虽好未容颜,但凭极贱杭州酒,烂醉西泠岳墓前。”[SITESERVER_PAGE]

周天初与潘天寿曾是浙江第一师范的同学,关系非常好,周天初当年从上海美专赴日留学前,曾邀潘天寿同行,但后来因故未能同行。二位挚友经常有往来,现在周天初家中还留有他在潘天寿家中的水仙花写生。

他俩在周天初的家中还合作为涌金街道画《红灯笼图》。在周天初买了房子有了自己专设的画室后,他们筹建了杭州国画创作小组,这间画室一度成为他们聚会的地方,经常在一起切磋诗画。文联组织的活动他们也经常一起参加。1959年,柳村在三墩中学当校长,潘天寿和周天初一起参加了文联组织的参观活动后绕道去三墩看望他,时过中午,柳村便在三墩镇上买些点心和水果回家,三人边吃边聊十分开心。

周天初先生除诗、书、画外,还善弹三弦。每遇知心朋友,在微醺时,他就高兴地弹上一曲。有一天,柳村去周老的画室,被三弦弹奏独特的音韵所感动。同样也喜欢乐器的柳村向周天初请教,周天初拿张纸边画图边从三弦的形状等方面向他讲述了中国和日本弦的不同之处,并教柳村一些弹琴的简单指法和技巧,还把三弦借给了柳村。半年后,柳村去韶华巷还弦时,只见画室不见人。原来周老已去世多日。柳村对此惆怅不已!

1964年,周天初70诞辰,韶华巷画室济济一堂,把自称是“韶华老人”的周天初乐得合不拢嘴。潘天寿先生早早到家庆贺,为周天初祝寿并留下笔墨的有张慕搓、张宗祥、李鸿梁、徐沧一、陆俨少、陆抑非、徐映璞、顾坤伯、阮性山、陆维钊、董天狂、周昌谷、田宿宇、商敬诚、传经等。清平山人徐映璞为周天初作画并题诗:“足音陋室每相闻,矍铄耆英独见君,生比东坡迟一日,画如北苑峭三分,春风得意凝红杏,山色随心泻白云,挥洒丹青精绝处,毫尖直欲扫千军。”

1970年,周天初弥留之际,想起一本久借未还的书《上海博物馆藏画》,这本书的主人原址在“文革”期间被封,周天初多次还书未果。就这样“还书”就成了周天初临终留下的遗嘱。直到10多年以后周师母在临终前,才找到原省美术协会秘书长朱琦,把书托交与他。

周天初是当代杰出的中国美术教育工作者,淡泊、豁达、执着、宁静是周天初一生持有的人生情怀,他将一生的才学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美术教育事业。

相关内容
上泗山歌 2024-04-19
德寿岁时 | 今日花朝,请收下这份临安赏花图 2024-03-27
吴山明笔下的黄宾虹像 2024-03-25
游记文学里的杭州 2024-03-21
清代才女林以宁的西湖情缘 2024-03-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