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似水年华
 
我的战友我的情
来源:《抗美援朝亲历记》  作者:徐 坤口述  张 静整理  日期:2020-12-28

徐坤老先生,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这位幸存的老人,至今没有忘记那段血与火的艰苦岁月,谈起炮火连天的战争风云和出生入死的如歌往昔,他情绪高昂,用那带点沧桑而依旧朗朗的声音回忆60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他,我:难以割舍的战友情怀

195011月的一个傍晚,没有欢送的群众,没有“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我随二十军踏上了朝鲜的战场。当时我是军文工团的创作员,平时经常下连队接触各级指战员,很早就了解很多关于杨根思同志的英雄事迹,人人都知晓他是个“爆破大王”。他1944 年参加新四军,战功屡屡。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1947年,在部队全歼国民党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后,我和杨根思在军队的教导处第一次见面,他是学员,我是文化干事。作为爆破英雄,杨根思有很多关于爆破的实战经验。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他来请教我介绍爆破经验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在我的帮助下,他完成了爆破经验的总结文章。我们生活、学习在一起两个多月,相互交流,无话不谈。

第二次接触是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当时,杨根思在前线带一个排摧毁敌人暗堡群,俘虏了不少敌人。间隙中,他让通信员给我送来一双黑色的球鞋,这是从国民党俘虏的军队中缴获的,对我来说可是相当珍贵,舍不得穿。要知道那年头我们部队的战士哪有条件穿上这么好的球鞋啊!

1949年部队开展连队的“兵演兵”文艺活动。当时他已是副连长,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积极地带头参加这个活动。但他要表演的爆破、冲锋、破铁丝网这种大场面在舞台上很难做到,于是他把部队拉到操场上,摆好地形,建好鹿砦、铁丝网,逼真地再现了他立功时的战斗情况。他那认真、勇猛的劲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敬佩他。之后我们经常电话问候,他到军部会来看我,我下连队必去看他。

19506月那一次的见面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杨根思到北京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当时我们的部队在嘉定,他特来看望我。我们好久不见,一见面格外高兴。他给我介绍了北京英雄大会上的情况以及毛主席接见的情景。他还说到在北京开会时见到许多战斗英雄,他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别人,要更好地向他们学习。那一次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临别时他从怀里取出一张刚拍的照片,并在照片的背后写上“徐坤同志留念  杨根思赠”,没想到这是我俩最后的诀别。

5个月后,我参加了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刚结束,我得知了杨根思同志牺牲的消息。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就愣住了,但我想他肯定是在战场上有英雄表现和战绩。其实对杨根思的死讯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我们到朝鲜战场本来就是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更何况是他这样一个心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不相信”,屡建战功、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呢!在对杨根思的思念中,我想到了残酷的战争把我们这么多可爱可敬的同志都贡献给了朝鲜战争,有的至今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心痛啊!

他,我们:想要追访的深深思念

为扑灭侵略战火,我们二十军于195011月仓促进入朝鲜,一直到195210月悄悄回国,可以说这是抗美援朝最艰苦的两年。1953 45月间,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沈西蒙(作家,曾创作《霓虹灯下的哨兵》《南征北战》等诸多受欢迎的作品)和导演葛鑫等同志想要创作反映关于杨根思英雄题材的剧本,因此他们要到朝鲜去追访杨根思同志留下的足迹。军政治部派我陪同一起前往朝鲜。当时为什么他们会选择我呢?一来我参加了二次战役的全过程,比较了解情况;二来我是杨根思的老战友,对他比较熟悉。我既可以在朝鲜为他们做向导提供当时的情况,又能介绍一些杨根思的生平事迹,于是我也作为南京军区创作组的一员随同他们一起去了。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朝鲜的热土,内心无比激动和兴奋。到了朝鲜,我带领他们沿着长津湖战区直到杨根思曾经战斗过的战场,一路采访,一路积累创作素材。几天后,我们在朝鲜咸镜南道宣传部长的带领下,来到盼望已久的杨根思墓前,这也是他英勇牺牲的地方——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的小高岭阵地上。沿着山坡上一级级的石阶,来到了英雄的墓碑前,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墓碑,上书“永垂不朽”四个苍劲的大字,耸立在山上,周围如此的寂静。就是在这里,他英勇牺牲的地方,他为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地方。站在小高岭阵地上眺望,下方便是下碣隅里,原是美军的阵地。在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斗中,当时美军王牌师陆战一师向1071.1高地发起猛攻,企图冲出我军的包围圈。三排在杨根思连长的带领下,敌人的8次进攻都被打退了。阵地上硝烟弥漫,烈火熊熊,弹片、石块满山横飞,最后全排仅剩下他和两名伤员。在这紧要关头,面对蜂拥而上的四十多个美军,杨根思猛地站起来,抱起一个仅有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一声巨响,他与敌人同归于尽,以鲜血生命实现了“人在阵地在”的诺言。我站在山顶上思绪万千,想起了我和杨根思在一起的日子,想起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想起了他视死如归为战斗而牺牲的品格,更想起了那一次次的战役,想起了在战争中牺牲的同志。同志们,你们在哪?在杨根思的墓前,我驻足了很久,回忆了很久,沉痛了很久。

从纪念碑下来后,我们又回到咸镜南道的长津湖畔,参加了一个座谈会。沈西蒙同志作为中国来此的作家,我作为志愿军回朝鲜的代表,在会上还涌来了很多了解当时战况的朝鲜老百姓。老百姓见我是参加过二次战役的志愿军战士,对我格外地亲切和热情。老大娘摸着我的手,老大爷拍着我的肩膀,姑娘们在一旁载歌载舞。座谈会上,老百姓回忆了很多往事,反映了对杨根思的崇敬和怀念,我通过翻译速记下来。当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听到朝鲜老百姓对我们志愿军的评价,以及他们对中国志愿军的爱戴、深切的血水感情。回到中国后,沈西蒙同志创作了五幕七场《杨根思》的话剧,由前线话剧团排演后送北京汇报演出。我和陈真同志创作了《杨根思大合唱》的歌词,作曲家张锐谱曲,由前线歌舞团排演并向南京军区所有部队演出,以此来纪念我们这位可敬可爱的战友。

我们,他们:剪不断的历史情感

老鹰飞来了,小鸡逃到哪里去了?志愿军来了,美国兵夹着尾巴逃到海里去了!秋风吹来树叶落,志愿军刺刀下的美国鬼脖子落!

就在这个座谈会上,朝鲜老百姓给我们唱起了当年自己编的歌谣,回忆着以往志愿军战士与老百姓生死与共的鱼水情。

一个老大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长津湖地区的人们知道杨根思牺牲的消息后,自动组织起来,把一生积蓄下来的钱全部捐献,到五老里为杨根思做了这块大纪念碑,用火车送到这里,他们几十个人把碑再抬往山上。甚至连墓前的台阶也是他们自己动手搭砌的。在纪念碑的周围,老百姓用花圈来点缀;学生们利用假期把杨根思的墓装扮得像个花园。今年4月份(19534月),各界人士把各种各样的花从山上摘来送到墓前。去年1025日,是志愿军出国作战一周年的日子,为杨根思上祭的人们围满了他的墓。之前只是下碣隅里的地方人员通知了一下,但是周围四十多里附近的 地方老百姓不晓得是怎么知道的,都纷纷采来花,没有吃饭就赶来了。比下里的老百姓来得最早,本来是9点钟开始的,但还没到 9点他们已经早早把花献上了。新岱里的黄进宇(谐音),家住在十里路以外,政府没有通知他,他自己来了,先献上花,等着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知道今天要为杨根思上祭啊,不是没有人通知你吗?”他回答说:“以前我们就知道1025日是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志愿军到朝鲜作战,为我们国家牺牲,特别是杨根思同志,每一个朝鲜人民都忘记不了他!”附近的烈士墓还有很多,地方政府划分了区域,每个里分工负责。一到清明,人们便到烈士墓前来修正打理;夏天墓上长草了,他们把草全部割掉,在坟前立一个板,用铁丝网围住,插上鲜花,黑板报上写着口号,一面是中文,一面是朝文,意思是“在长津湖畔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英灵在朝鲜历史上青春长存”。老百姓感叹道:“这是子孙对祖先孝不孝的表现啊!”

长津湖地区44岁的朱学暴(谐音)说起了杨根思,说起了自己的儿子:“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畔战斗很激烈,很艰苦。杨根思壮烈牺牲,人民给他立碑。他在中国也好,在朝鲜也好,都是英雄。我爱自己的亲骨肉,希望他立功回来,我也高兴他能像杨根思一样,为朝鲜人民消灭美帝国主义。在参加杨根思的祭奠以后,我想杨根思是中国人,为朝鲜人民消灭美帝国主义,牺牲了还埋在朝 鲜的土地上。我儿子参军,我一面感到高兴,一面要儿子像杨根思一样。”

咸镜南道的宣传部长说道,这次北朝鲜要改变村面貌,县要扩大、村要缩小,正在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在杨根思牺牲的地方下碣偶里,老百姓提议要改名成“杨根思里”,柳潭里要改成“中华里”,囦水里要改成“解放里”,以此感谢中国志愿军。下碣隅里改为“杨根思里”,这是老百姓已经同意的,村里也批准了,已经上送到内阁,但可能没有批下来。可能他们认为杨根思是一个国际主义的革命英雄,放在这里太小了,但现在老百姓已经称这里为“杨根思里”了。

一个老大爷激动地说,那个时候我们看到志愿军为我们吃苦,挨冻挨饿,没有汽车,很多人在背粮食。眼看他们吃不饱饭,我从亲戚的家里搞了几个地蛋给他们送去。但同志们坚决不吃,我怎么劝说也不吃。现在我看着志愿军战士的坟墓,穿着中国人给我们的衣服,是多么懊悔,那个时候为什么不强迫他们多吃一点呢?

一位妇女含着泪已经泣不成声:“今天我们在这里谈以往的事情,要是没有志愿军我早就死了。志愿军对我们的照顾,我一个个说也说不完。现在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在生产岗位上不能落后于男的,直到朝鲜战争结束,我都要支援前线。感谢志愿军,以后我非要到中国去看看!”

朝鲜的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地说:“中国人不是没有吃的,他们是在我们这里吃苦啊!他们冻死在我们这里,死在我们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永远记得是中国志愿军对我们的支援。”“朝鲜解放后,我们一定要到中国去看看,我们一定要谢谢毛主席。”“假如没有中国志愿军,我们连媳妇也娶不成。现在长津湖解放了,媳妇也可以娶到了,所以我们世世代代感谢中国志愿军!”

谈到激情处,老百姓亢奋不已。说的人流泪,听的人伤心。一位朝鲜诗人站起来朗诵他创作的诗歌:

“不同的国家语言,不同的父母故乡,你们在异国成长。像牡丹花的早晨,日新月异地开放。 众多二十多岁的中国青年,贡献给朝鲜的瞬间。我们用什么歌唱给故乡的人们!不同的国家语言,不同的风俗习惯,背负着父母妻子的愿望。我们并肩作战,我们无比自豪!感谢他们消灭美军,赶走美国恶狼,以血染红美丽的朝鲜。一眼望着远方的中国,谁能说我们之间的命运不同!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同是一个目标,为了祖国、父母、妻子、故乡,为了正义,为了全人类的解放!

我的第二次入朝,重返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杨根思墓前追忆、默念。在下碣隅里与朝鲜男女老少的相会中,听到他们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诚挚的感激、刻骨铭心的怀念,深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深感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和历史情感源远流长,犹如长津湖清澈的流水永远奔腾不息。

翻起这本《珍贵的历程难忘的岁月——抗美援朝纪念册》,进入眼帘的便是徐坤老人为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创作的这首七言律诗:

抗美援朝六十年,英雄壮举震瀛寰。 抑强扶弱歼强敌,卫国保家维国权。 血洒邻邦伸正义,威扬海宇获平安。骄横霸道终垂首,吐气扬眉耀史篇。

逝水流光六十年,弥天烽火化云烟。 耳边似有轰雷声,身上犹存暴雪寒。 奋勇追歼残敌遁,凯旋未见旧朋还。尔今白骨生春草,异域心碑梦永牵。

转瞬间打开,一转眼合起,刹那间,流过的是老人写下的心情。

相关内容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2024-04-12
忆袁浦的平原绿化 2024-03-12
防空洞里也“繁花” 2024-03-04
往事追忆:话说老底子的余杭镇扫帚笔管生产合作社 2024-02-06
梅花样的品格——怀念夏子颐先生 2024-02-0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