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艺林文韵
 
[艺文掇英]张宗祥与西泠印社
来源:孙晓泉  作者:  日期:2015-06-20

张宗祥,字阆声,号冷僧,海宁人。光绪壬午年(1882年)2月16日生于海宁州硖石镇西基仓祖宅。张老自谓:“予谱名思曾,1898年始应书院课,一论一策,完卷时须出名。时方读《宋史·文丞相传》,敬为其人,遂名宗祥。榜发,第一,因而未改。”

张老幼患足疾,10岁始读书,12岁外出就傅,从费景韩读四书五经。13岁时,甲午战争失败,得《普天忠愤集》,读之切齿于清廷的政治腐败、日军的极端猖獗,从此关心时事,常读报刊。因读梁启超所办《新民晚报》,思想为之一变,于是专研史地政治之学。又得黄梨洲《明夷待访录》、谭复《仁学》、王船山《读通鉴论》,嗜之尤甚。

14岁起,读《公羊》、《榖梁》、《国语》、《国策》、《离骚》、《庄子》……

19岁教书何氏馆,后与吴廉臣表兄创办开智学堂,任教职。20岁乡试,考中举人。22岁得《淳化阁帖》,始习行草,间临《争座》、《三谢》、《大麻姑仙谈记》等帖,后改习李北海。24岁起,秀水学堂、嘉兴府中学堂聘请授课;26岁应浙江高等学堂之聘专授地理;27岁兼两浙师范学堂教课。时与鲁迅、沈钧儒、许寿裳、经亨颐等友善,因反封建顽固学监夏震武,掀起罢教风潮并取得胜利,在杭州黄醋园湖州同乡会合影留念。因夏震武脸形似木瓜,张在照片上题“木瓜之役”四字,于是众皆大笑。

张老学生陈布雷在《和风萹呈吾师张阆声先生》一文中介绍:“张在讲授地理课时,自编讲义,文字俊爽,而且迥乎不同。其述疆域沿革,人物盛衰,则讲历史也。考山川制度,郡县因废,则讲政治也。言历朝兵争,胜败进退,则讲军事也。究实货盐铁,产物分布,则讲经济也;又益之以胜迹,名贤著述题咏,俾发思古之幽情,则授文学与音乐也……。”渊博的学问,精湛的讲述,自然教诲出杰出的学生来,如陈布雷、郑晓沧、堵申甫等。信哉,张老乃一流的优秀教授,宜其为著名教育家也。

不仅如此,张老编著颇丰,如《中国文学史》、《读书札记》(四卷)、《冷书》、《中国戏曲琐谈》、《书法源流论》,剧本《卓文君》、《荆州记》,诗集《游桂草》(一卷)。张老说:“平生所写诗未曾留稿,居然成《游桂草》一卷,破例也。”

张老还编辑《熙宁宋度》、《杨子》、《宋词话集》,改编剧本《平飓母》、《马二先生》、《浣沙记》等。著名的昆剧剧本《十五贯》也是张老修改、润色的。[SITESERVER_PAGE]

1950年,先由沙文汉写信告知并征求意见,然后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任命张宗祥为浙江图书馆馆长。同年秋,张老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浙江省人民代表会议,主要议题是土地改革、征收制度等等。

1956年秋,浙江省又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张老仍以特邀代表资格出席。他向大会提交一份议案:“予意恢复西泠印社,主要搞篆刻、印泥,兼售书画,以及西湖上碑帖之类,俾友邦人士游湖者,可得随意购买,亦祖国文化之一也”云云。张老议案,不久转变浙江省文化局办理。1957年春夏间,省文化局召集张宗祥、邵裴子、潘天寿、沙孟海、阮性山等人对该议案进行研究,几经磋商,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成立“恢复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并推举张宗祥为主任委员。

二、开辟西泠印社观乐楼为吴昌硕纪念室,并举行了开馆仪式。

三、拨款人民币5000元,在印社山川雨露图书室开设营业部,经营笔墨、印章、印泥、碑帖之类。并选派阮吉人负责经营,韩登安挂牌刻印。

1958年冬,浙江省文化局决定,将西泠印社下放杭州市文化局,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我出席了会议,主持人介绍了情况后说:“今天先作个部署,以后要发文的。一切移交事宜,如人事、财务、档案等,都按文件规定办理。”

为了庆祝建国10周年,1959年春,市文化局报请批准,决定在杭州湖滨成立杭州书画社。成立在即,省文化局下达文件,将西泠印社、美术设计公司、胜利剧院三个单位下放杭州市文化局管理。因性质接近,而西泠印社当时又只有孤山上一个营业部,比较简单,因此市文化局决定,将西泠印社办公室并入杭州书画社管理,实际上是合署办公,并请郭沫若书写了“杭州书画社”匾额。

杭州书画社于国庆10周年前夕成立,并举行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展,张宗祥、邵裴子、潘天寿、沙孟海、郑晓沧等参加了开幕式。张老积极性很高,他提了很多建议:一是开辟收购业务。不仅收购古今书画,也收购金石篆刻和印章印谱;二是开辟寄售业务,古今书画都可寄售;三是举办古今书画展。要年年办,或一年办几次,也可联展;四是开展裱画业务。

张老的建议,市文化局基本上都予以采纳。于是,杭州书画社兴旺发达,名声大振。

张老的学生、杭州大学教授郑晓沧先生对此感触颇深,连续做诗三首,其中一首云:

“南宋规模远,西泠气韵高。明时多胜事,珠玉任挥毫。”

为了加强对西泠印社恢复工作的领导,经研究,决定将原“恢复西泠印社筹委会”名单进行调整,由张宗祥、邵裴子、潘天寿、沙孟海、诸乐三、阮性山、韩登安七人组成,[SITESERVER_PAGE]

张宗祥仍为主任委员。

张宗祥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历史学家、编著家、诗人、书法家。而且人品学问、道德文章,及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都是第一流的。

由于张宗祥是“恢复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我于1958年冬拜访了他,张老热情、健谈,而且非常风趣。在谈及他的治学情况时,他送我一本《铁如意馆手抄书目录》。名为目录,实是介绍,而且很详细。其中有一段写道:“赵慰仓同年喜搜孤傅沅叔先生富裕度藏;予亦乐此不疲,如入宝山,无所不爱。抄校诸书,恒至夜以继日,至57岁抗战军兴,始不能每日抄校。入川之后,断断续续,67岁后竟未抄一书。所抄之书,有为亡弟麟书保存上海者,有为友人保存汉口者,有身携入川者,合计六千余卷。胜利后还都,集中南京清点,计少了三千九百余卷,仅存二千数百卷。”非常遗憾,张老“欲抄八千卷书,以与丁氏八千卷楼相匹”之志愿未能实现。但从这以后,我与张老接触较多,了解了不少情况,学习了很多知识,收获颇大。

张老1919年任京师图书馆主任,得见该馆所藏古笈最多,有内阁残遗、文津四库、敦煌写经,还有赵宋既亡为元人载以北去之书籍,所见奇书实为毕生最富之日。时傅增相长教部,命张老整理善本书目,张穷两年之力,得目四卷。因知善本书目之不善也,在修正残编、检校谬误过程中,知缪艾凤先生之目不可信,有的有目无书,有的书成在后,极须校正而重抄之。于是,张欲以抄校古书籍,毕一生之业。因成一联云:“分明去日如奔马,收拾余年作蠹鱼。”

张老日抄蝇头小字一万五六千字,若遇紧迫情况,则日抄可达二万四五千字。

据张老长女张珏介绍,张老所抄古籍均据善本校订注释。已出版者,有《说郛》、《罪惟录》、《国榷》、《洛阳伽蓝记》、《越绝书》、《三辅黄图》等十余种。张珏说:《论郛》一百卷四十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因英国“牛津大学订购,初版很快告罄”。张珏还说:“据传,台湾曾两次刊印。”

但是好事多磨。张老最致力于王充《论衡》,因宋元各刊较为完备,故对《论衡》一书,张老全力以赴。不意刚校订抄写完毕,竟为日寇炮火所毁。嗣后重写一部,付周生转交商务印书馆出版,不料周生因事涉讼,不知踪迹,书稿亦不知去向。

不仅如此,张老自带入川那部分抄本,胜利后还都时,以木船水运,至三峡船沉,书亦沉入水中,大部分损失。由此可见,保存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十分艰难的。

但张老所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至今保存完好,为人们所称颂。太平天国时,文澜阁四库全书损失巨大。虽然丁氏补抄,仍有很大缺数,粗略估计,尚缺少四五千卷之多。补[SITESERVER_PAGE]

抄如以繁多的线装古书,谈何容易!

1922年秋,张老任浙江省教育厅长,这给他提供了补抄四库全书的机会。但据估计,约需三万金,张乃亲赴上海,与张菊生、沈冕土、周浙舲等商讨此事,筹款约万余金。回杭后,省长卢永祥以四千金相助,仍然不足。张老决定募捐。他找到一些盐商说:“我光想做事没有钱,你们有钱没地方用,你们如能为补抄四库全书作点捐献,为国家做点好事,也可留个名声。这种事你们愿意干吗?”

“愿意,愿意干。我们捐钱抄书,请你务必在募捐簿上写个名字,也好留作后世嘛!”盐商答应了。

经费有了,张老委托学生堵申甫组织人力到北京补抄。抄手多时每日百人,历时两年有余,抄得缺书211种,4497卷。至此,文澜阁四库全书始得臻于完整。书签则全由张老自己书写。

抗战时,文澜阁书籍搬迁贵阳,张老感慨万千,对此写成七律云:

七阁文澜一阁存,中原文献忍重沦。

咸月历劫余灰迹,癸亥标年记墨痕。

笔札有人载寒暑,鲁鱼十辈笑黄昏。

牛车万卷今西去,梦绕牟珠夜夜魂。

再有,张老编著《明文海》一事,亦令人肃然起敬。1963年秋冬之间,一日我去看望张老。他对我说:“我正编辑一部《明文海》,是用个人史观编辑和评论的,全书约800万字,现已完成500多万字。你看,这部书是否必要把它完成呢?”当时,张老见政治运动不断,心中有些顾虑,故这样问我。

“工作量是大的,我看,您应该善始善终,把这部大书编撰完毕,如果半途而废,那太可惜了。张老,您有事让我帮忙吗?”

我这样答复,他是满意的。我把张老编辑800万字《明文海》一事,向省委霍士廉书记作了汇报,他很支持。

一段时间以后,我又去看张老。张老小女张玖对我说:“父亲80多岁了,仍然夜以继日地赶写那部《明文海》。冬天酷冷,他脚踏火炉编写;夏天炎热,他忙于抄校,竟顾不上揩汗;手腕累肿了,用药布包包继续写。日夜不停地在编呀写的……。”

我听了心中不忍,便劝道:“张老,您如此辛苦,别说您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就是一个青壮年也是吃不消的。休息休息吧!您这工作,如抄写这些活儿,可以请人代笔嘛!”

“是这样,我确有不胜疲劳之感,但为了把书赶出来,不觉过度。咳!‘老夫耄矣,无能为也’……”

我再去看望张老时,他已自掏腰包请了位写手代笔,每月工资40元。我看了那位先生的蝇头小字,工整秀丽,可以胜任。但不久,又搞什么政治运动了,张老的编写工作被[SITESERVER_PAGE]

迫停止,张老亦卧病不起。《明文海》这部洋洋800万字的大书,尚有24卷没能完成,留下了遗憾。

张老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对金石篆刻理论,尤其对西泠诸子颇有研究。

张老初学颜鲁公,后改学李北海,但风格接近董香光。30岁以后始致力于晋唐碑帖,书艺渐趋成熟。张老寓沪时,章太炎为某君撰祝寿文,馈500金。某君问:“请谁书之?”章谓:“除张外,余子碌碌,不可请书此文。”遂乞书于张老,亦馈500金。由此可见张老当时在书法界的地位及在章太炎心目中的分量。

人们公认,观看张老写字是一种享受。他口衔烟斗,手不停挥。家人在一旁闲话、谈笑,他亦不受影响。这就是张老写字时的一种风度,一种悠然自得的潇洒形象。

张老的书法,既潇洒有风骨,又活泼有灵气。可以说,信手拈来,尽皆佳妙,人们为之争相收藏。凡条幅、对联、斗方、扇面,甚或只字片纸,亦尽宝之。省内外勒碑上石的名品佳作,到处可见。吴山上的“宋樟”,超山上的“超峰”,苏堤六桥上的“跨虹”、“压堤”,灵隐寺后大殿屋脊上的“庄严妙域”(文革中被毁),尤其是前大殿“五十三参见佛心”那有名的两幅抱柱楹联,见者无不交口称赞,拍手叫绝。

张老也是绘画高手,山水花卉都精,很受各界欢迎。1961年,为了庆祝建党40周年,张老建议出一部《西泠印社七一纪念印谱》,大家积极性高涨,很快完成。张老即填词《调寄浣溪沙》一阕贺之,词曰:

“建党于今四十年,炎炎赫赫日升天,灭资反帝保人权。

工铁农粮齐发展,昆刀鸟篆细雕镌,铭功载德遍球传。”

张老对篆刻理论,尤其对西泠诸子的研究,亦颇见功力。他在《咏西泠前四家》云:

文何后记柔靡甚,淳朴难求反古风。

一代西泠开浙派,印人翘首仰泓龙。

(丁敬身首开浙派,法汉印)

正正堂堂法汉章,昆刀切玉不嫌刚。

朱文圆到臣斯篆,谁道先生笔主方。

(蒋山堂圆朱文极圆浑,世谓西泠皆方笔者误也)

铁生以铁作生涯,冬馆严寒着冷花。

书画诗篇皆入妙,一编海外拜名家。

(奚铁生印谱书画及东花馆诗集,日本皆为辑印)

洁净精微力自道,不须扣鼎始风流。

若从画法评刀法,好向云林冷处求。

(黄小松书画篆刻皆秀隽,别有风度)

年秋冬间,省委林乎加书记专门召集会议,听取我们关于西泠印社的情况汇报,林乎加同志指示:“要把西泠[SITESERVER_PAGE]

印社及其社员情况调查清楚,把他们请上来开个会,听取他们意见,并宣布西泠印社恢复活动。同时西泠印社要收购金石书画,……要明确体制关系,明确规定,由西泠印社领导书画社,而杭州书画社只作为西泠印社的一个附属机构开展活动……。”根据林乎加的指示精神,我们抓紧工作,很快完成如下任务:

由张老提供线索并初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以滚雪球方式,把西林印社社员的基本情况,迅速调查清楚。健在的社员,有杭州籍的邵裴子、阮性山、诸乐三、沙孟海、韩登安等;上海籍的王个簃、钱君匋、张鲁庵、马公愚、叶潞渊等;南京籍的丁杏甫、罗叔子;武汉的唐醉石;温州的方介堪,合肥的童雪鸿等等,共计30余人。

收购经费经省市领导逐步落实之后,经工作人员积极奔波,更经张老鉴定把关,书画收购捷报频传:金冬心的梅花条幅,清四王山水屏条;徐渭的大堂草书,虚谷的四幅堂屏,邓石如的狂草对联……。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收购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书画作品达六七十幅之多,黄宾虹大师山水精品也有五十件以上,尤其经过努力,老社员张鲁庵家属捐献出一大批印章印谱,更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省委林乎加书记指示,调拨葛岭一幢小洋房作为西泠印社储藏印章印谱之用。张老挥毫书写“望云草堂”匾额以颜小楼,印社专家们赶紧筹划,准备成立印学博物馆事宜。一些领导同志也已经在考虑印社60周年大庆的筹备工作了。

1962年12月,西泠印社召开社员大会,决定1963年西泠印社诞辰60周年时举行庆祝活动,并成立印社60大庆筹备委员会, 一致推举张宗祥为主任委员。

1963年10月,西泠印社社庆60周年大会,假华侨饭店隆重召开,全体社员出席。

由于这次大会要选举社长,事先我试探性地询问张老:“如果大会选举您当社长,您可不要推辞哟。”

“我这部机器已经运转了82年了,社长一职,还是让小弟弟潘天寿担任吧!他年富力强,且又才高,可以胜任的。”张老这样回答。

“潘院长够忙了,您德高望重,颇孚众望,如果大家选您,望勿推却。”张老见我态度诚恳,没有再说什么。

大会开得热烈隆重,在进行学术交流、笔会并举办展览之后,又去孤山鸿雪径“印藏”中取出李叔同于1918年出家时捐赠给西泠印社的93方印章,又参观了新安江水力发电站。

最后,大会选举张宗祥为西泠印社社长,王个簃、潘天寿、傅抱石、许钦文、孙晓泉为副社长,孙晓泉为秘书长(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欣然写诗一首贺之,诗曰:

西泠诸子工篆刻,丁赵尤为世所称。

风格特殊成浙派,缶庐继起迈选行。

相关内容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湘湖人物|徐渭湘湖题联 2024-11-04
十竹斋,让“木板水印”重回民间 2024-11-01
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