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特别关注
 
俞曲园与俞楼
来源:《杭州名人名居》  作者:  日期:2021-02-05

image.png

俞楼是一座结合中西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它坐落在西泠印社的西面,门牌号为孤山路32号。俞楼的主人是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当年,俞樾曾在俞楼前挂出一副对联。上联是: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此楼成矣;下联是:傍山南山北沿堤选胜,恰在六一泉侧,其胜何如。这副对联不仅介绍了俞楼的来历——别人为我造楼,还交代了俞楼所处的位置——在六一泉旁。根据1933年的有关资料记载,俞楼当时的占地面积为1403毫。


先有“假楼”,再有“真楼”

image.png

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曲园老人,时人称其为俞曲园。1821年农历十二月初二,俞曲园诞生于浙江德清县农村。4岁那年,俞曲园随母亲移居临平外婆家生活。1850年,俞樾考中进士。后来,曾先后在京城和河南等地担任文化官员。1857年,因遭御史弹劾,俞樾被罢职。随后,他去了苏州,担任紫阳书院的主讲。

1866年,应浙江巡抚马新贻的邀请,俞曲园来到杭州,担任西湖孤山旁的诂经精舍的山长(主讲)。俞曲园在诂经精舍执教的第三年(1870年),诂经精舍的肄业生员参加乡试,结果有19人中举,其中有5人为优贡。由此,俞曲园的声名大振,诂经精舍也一时名闻全国。诂经精舍的学生们更是对曲园先生怀有感激和尊敬之情。

那时,俞曲园是只身来杭州,家属还都在苏州。俞曲园当时就住在诂经精舍内的一座三开间的小楼内。他的学生们虔诚地将这座小楼称之为“俞楼”。但是,俞曲园反对学生的这种做法,他说:我只是在这座楼内“暂作主人,雁爪鸿泥,偶然寄迹……岂可妄据为己有乎?”

但是,一名叫徐琪的学生则认为,把这座楼称之为“俞楼”,还是不足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于是,他又发动集资,准备造一座真正属于俞曲园的俞楼。俞曲园获知此事后表示反对,他说:“如果诸君见爱甚深,请俟五百年后,鄙人海山兜率,早有归宿之时再谋卜筑。”尽管如此,他的学生们还是买下了六一泉旁的土地,于18783月开始动工建造。当年12月,一座中式的两层建筑在孤山旁落成。俞曲园无法违拗学生们的美意,搬进了这座真正的俞楼。

后来,清代名人彭玉麟来杭州,又大力资助俞楼建设,为俞楼增添了水池、假山、庭院,等等。18795月,俞楼的建设全面完工。就这样,西湖旁出现了一座文人的庄园。

1866年到1898年,俞曲园在诂经精舍担任主讲三十余年,最后,以衰老辞席。此后,他长住在西湖俞楼。1907年,年老的俞曲园自感来日不多,便撰写了《别家人》、《别诸亲友》、《别门下诸弟子》、《别俞楼》等诗,其中的《别俞楼》全文为:“占得孤山一角宽,年年于此凭栏杆;楼中人去楼仍在,任作张王赵李看。”


东瀛日本,也有俞楼

俞曲园先生生前结交的日本朋友很多,在他传世的著作中被提及且评价很高的日本友人中有这样一位——井上陈政。

井上陈政来中国的目的地就是杭州的俞楼。在孤山俞楼,当井上陈政说明自己的来意后,俞曲园被他的求学精神所感动。此后,杭州的诂经精舍内也就多了一名异国的儒生。俞曲园还为这名异国儒生取了一个中国名字——陈子德。

一天,俞曲园询问井上陈政,你怎么知道杭州有一座俞楼。井上陈政的回答是:日本国有一位叫田边的参赞,出使中国时到过杭州,因仰慕曲园先生的大名,在现场绘下了西湖俞楼的全貌。回国后,田边按照所绘图纸在日本建起了俞楼,以表示对先生的敬重。俞楼落成后,曾成为日本国内的一大新闻。井上陈政也由此知道了俞楼,知道了俞曲园先生。

俞曲园听了井上陈政的这番话后相当感动,后来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虚名浪窃亦堪羞,竟使流传遍十洲;试向海东问徐市,居然域外有俞楼。

井上陈政学成回国后,一直与俞曲园保持着书信往来。1890年农历十二月初二是俞曲园70岁寿辰(虚岁),不巧几天前他的亲属中有了丧事,悲痛中的俞曲园决定不庆寿辰,谢绝一切寿仪和颂文。

井上陈政虽然远在东瀛,但是恩师的寿辰他是不会忘记的。他知道在中国70寿辰是一个很隆重的日子,于是,他在日本请了多位学者为俞曲园撰写了祝颂文章寄来。但是,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俞曲园先生收到这些寿文时已经是第二年的八月了。虽然当初俞曲园已经作出“谢绝”决定,但是,对这一特殊的贺礼,俞曲园还是决定收下。

为了不辜负东瀛弟子的真诚心意,俞曲园将井上陈政寄来的4篇颂文、48首颂诗编成一个专集,取名为《东海投桃集》。后来,井上陈政又获悉俞曲园喜爱日本的樱花,居然从东瀛寄来了四株樱花。收到这样的邮件,俞曲园自然深受感动,当时他曾写下《咏日本国樱花》诗4首。其中有“从今补入群芳谱,添得东风几日忙”的诗句。


宋嫂鱼羹,曲园创新

今天,去杭州的酒楼、宾馆吃饭,点一盘宋嫂鱼羹,服务员如果送上来的是西湖醋鱼,你一定会说:“错了,错了!我们要的是宋嫂鱼羹,不是西湖醋鱼。”因为,在今天的杭州菜谱中,宋嫂鱼羹与西湖醋鱼是两只完全不同的菜肴。但是,如果追本穷源,其实,它们之间也有历史渊源。

南宋时的文献资料《梦粱录》、《武林旧事》中,有钱塘门宋嫂鱼羹、南宋皇帝召见宋嫂等记载。据说,宋嫂又名宋五嫂,河南开封人氏,北宋末年,曾在黄河边烹制鲤鱼羹供应当地的人们。因为宋嫂烹制的鱼羹价廉物美,成为当地民间的一道名菜,人们都称呼它为“宋嫂鱼羹”。北宋亡后,宋嫂随南迁人群来到杭州。到杭州后,宋嫂烹制的鱼羹,到底用的是什么鱼,文献资料没有提及。

清道光年间的杭州人梁绍壬,曾撰《两般秋雨庵随笔》(1837年刊印)一书。他在书中说:“西湖醋溜鱼相传是宋五嫂遗制,近则工料简涩,直不见其佳处。”这一文献资料表明,宋嫂鱼羹到了清代已经演化为“西湖醋溜鱼”,至于这种“醋溜鱼”是用西湖里的鲤鱼还是草鱼烹制的,梁绍壬还是没有介绍。他只是抱怨厨师的烹制手段太糟糕了。

俞曲园生前很喜欢吃“西湖醋溜鱼”,但是,很明显,他那时的“西湖醋溜鱼”已经是用西湖里的草鱼,而不是用鲤鱼。因为西湖楼外楼菜馆就坐落在俞楼旁,所以,只要家中来客人,俞曲园就要请他们吃楼外楼的“西湖醋溜鱼”。对于楼外楼当时的当家菜——西湖醋溜鱼,俞曲园还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宋嫂鱼羹好,城中客未尝;况谈溪与涧,何处白云乡。”

显然,在俞曲园先生的眼中,楼外楼的“西湖醋溜鱼”,就是宋代名菜宋嫂鱼羹的继承与发展。只是人们都不知道,在宋嫂鱼羹的发展进程中,居然还有俞曲园先生的功绩。

据杭州楼外楼菜馆的店史资料显示:“对西湖醋溜鱼定型,产生直接影响的人就是俞曲园先生。俞曲园先生是浙江德清人,他以德清方法烹制西湖草鱼(代替河南人爱吃的鲤鱼),成为杭城一绝……制作工序是:先把草鱼饿上二三天,使其吐尽泥气,净化肠道,然后,活杀现烹保持鲜度。”

由此看来,当初,西湖楼外楼开创当家名菜——西湖醋溜鱼,还是从俞曲园先生处偷了“拳头”。从宋代的“宋嫂鱼羹”演化成清代的“西湖醋溜鱼”,这个创新发明的知识产权应该属于俞曲园先生。难怪曲园先生常常要请造访俞楼的客人吃楼外楼的西湖醋溜鱼,原来,他与这只菜肴有着特殊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楼外楼的这只当家名菜上升为杭州名菜,并有了统一的称呼——西湖醋鱼。前些年,杭州烹饪界又推出一只创新菜,并取名“宋嫂鱼羹”,这就割裂了“宋嫂鱼羹”与“西湖醋鱼”之间的渊源关系。

1907年,俞曲园去世,楼外楼旁的俞楼也就少人居住了,庄园开始衰败。民国初年,俞曲园的外甥许汲侯出资将俞楼作了全面的大修整,把原来的中式两层楼建筑改造成中西结合的三层楼建筑。1929年西湖博览会期间,俞楼与附近的不少历史建筑都成了博览会的展厅。19469月,俞楼又挂出了“杏花酒家”的招牌。

今天,俞楼已被辟为俞曲园先生的纪念馆,许多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俞楼的建筑风格,了解曲园的生平事迹。这似乎都应了俞曲园先生当年的预言——俞楼已经成为杭州西湖旁“任作张王赵李看”的一处人文景观。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2024-10-1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义 2024-10-16
盛开的《迟桂花》与杭州翁家山的美 2024-10-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