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相伴乃武墓 友人自余杭来,告诉我,湮没了30多年的杨乃武墓在余杭西门外的白虎山脚荒草丛中被发现了。两年前,余杭人深为当年夷平东门外的小白菜墓而内疚,在风景秀丽的安乐山西麓为这位不幸的美人新建了一座龛坟。至此,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中的男女主角都重新找到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归宿。 出余杭古镇西门,顺余(杭)长(乐)公路走约一里路,转入条简易公路,拐几个弯,歇几次脚,来到安山村的白虎山对面小山脚。眼前有一围白粉墙,三间青瓦屋,朝南一座黑漆台门,门前竖一碑,上写“杨乃武之墓”,这就是修葺一新的杨乃武墓道了。进台门右弯,由小径登上石阶,迎面是墓草凄凄的石砌土坟,是身罹奇祸死里逃生的杨乃武墓。墓前立有一新一旧两块墓碑新的这块是余杭镇人民政府立的。旧的这块已断为两截,用胶水粘接起来的,是由其子杨卿伯率孙子廷章、宪章,于民国丙辰年(1914)仲冬同鞠躬敬立的,正中“显考同治癸酉孝廉书勋府君之位”(孝廉即举人,书勋是杨乃武的字)十四个行书遒劲有力。这块墓碑在“文革”时连同墓前石桌石凳一起被人挖走,不知去向30余年,幸亏得一位名叫俞金生的有心人多方寻觅,从户农家的猪栏找到了断碑的上半截,又在河埠头找到了下半截使墓碑“完璧归赵”,回到了杨乃武的墓前。 杨乃武于同治十二年十月遭冤入狱,光绪三年二月昭雪回乡,历经了三年多的悲惨遭遇。当时的杨家除了澄清巷口的老屋以外,已倾家荡产,一无所有。但是,遍体鳞伤,被革去举人功名的杨乃武出狱后,仍没有磨去与命运抗争的倔强性格,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弃仕途而求实业,租了几亩桑园种桑育蚕,培育蚕种,终于创出了“凤参牡丹杨乃武记”的优良蚕种,驰誉杭嘉湖蚕乡。 民国三年(1914),74岁的杨乃武患脑疽(蜂窝组织炎引起败血症),经当地名医诊治,拖了半个多月,终于留下了“伏清白以死直兮,因前圣人所厚…”屈大夫之《离骚》的诗句而含恨长逝。 山风吹来,松林起涛。我久久伫立在杨乃武墓前,任思路无边无际地遨游:堂威声、喝问声、板子声、呼冤声、哭喊声、呻吟声齐向我袭来,我仿佛看到这位前辈在大堂上奋笔直书“斯文扫地,乃武归天!”听见他直刺得贪官污吏心惊胆颤的怒笑看到……这位前辈怒发冲冠、悲愤冲天,欲把这浑沌黑暗的旧世界掀个底朝天…… 杨乃武的冤魂有青山作伴,与松柏为邻。前望苕溪一衣带水,隔溪沐浴在落日余晖中的新城是一片繁荣昌盛,你的子孙和乡亲们安居乐业,你可以瞑目安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