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特别关注
 
浙江绍兴宋六陵陵园遗址2018年考古发掘简报(上)
来源:会讲宋史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04-08
浙江绍兴宋六陵陵园遗址2018年考古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宋六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富盛镇(图一), 包含了北宋徽宗永祐陵及南宋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度宗永绍陵七座帝陵及昭慈孟皇后等七座拊葬的后陵。元初,杨琏真迦毁陵使墓室及陵园建筑均遭严重破坏,诸陵寝规制、位次遂混淆不明。明清两代虽有所恢复,但因两宋帝陵奉行的“五音姓利”观已不流行于世,出现了诸多将错就错的现象。此后,随着近现代生产建设活动的开展,陵园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地表部分基本无存。为了更好地推动宋六陵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明确保护主体和保护范围, 在历时6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的基础之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正式启动了宋六陵陵园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发掘对象为原标定的“高宗陵”保护区,暂编为一号陵园(图二)。经过发掘,基本确定了该陵园的垣墙范围和园内中轴线建筑布局, 探明了墓室石藏的具体位置与规模。


图片

图片

一、发掘经过

      发掘之前,首先搭建了宋六陵田野考古工 作网络数据管理系统,通过RTK测绘建立了全区域的电子探方系统,将 全部发掘区域纳入到同一坐标体系中进行测绘记录, 为考古发掘资料的信息化 管理做了充分准备。

       发掘过程中,釆用探 方与探沟相结合(图三)的方式,以揭示遗址建筑布局、建筑结构为根本目的,对墓室本体仅止于确认其位置、规格和保存现状。

图片

二、地层堆积
      遗址范围内的地表耕土层厚约0.2米。耕土层下有一层厚薄不均的扰乱堆积,厚度约0.2〜0.6米不等,应是多年来人工、机耕翻土所致。扰土层内包含大量细碎的砖块、瓦片和陶、瓷器碎片。前期调查过程中,在拢土层内还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大型石构件和砖瓦残件等。由此可见,陵园遗址在此前遭受了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
      扰土层下为陵园的各部 分建筑遗迹,包括享殿和龟头殿、门殿、门殿正前方的疑似望柱遗迹、垣墙等。陵园北、东、南三面垣墙夯土墙基的发现明确了该陵园的具体规模和形制(图四)。


图片

三、遗迹
      由享殿与龟头殿石藏、门殿、垣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享殿与龟头殿石藏
      享殿(2018F1-1)与龟头殿(2018F1-2)台基连为一体,呈“凸”字形布局,位于陵园遗址的中部略偏南处。台基遭严重破坏,现仅存底部,高度与原室外散水齐平。
      享殿位于南侧,平面呈长方形,台基面宽15.3、进深12.1米。由南往北布列4排12个磉墩,第一排4个、第二排 2个,第三排4个,第四排2个。磉墩边长约1.6〜1.8米,第四排2个磉墩较小,边长约为1.3米。据此推测,其上原有建筑为三开间格局。明间柱心距约为5.2米,两次间柱心距约3.7〜3.9米,进深方向柱心距为3.0〜3.2米。磉墩仅存最底层,由瓦砾与黄土混夯,表面夹有大块石料,其上部分均已不存(图五;表一)。


图片

      龟头殿遗迹位于享殿北侧居中位置,面宽10.7、进深7米。石藏(墓室) 即位于龟头殿正下方,平面近方形,边长约9米, 南部伸入享殿殿基北边缘。墓圹西南角露出一石板。石板上部高出地表约0.6米,尚有部分埋于土中。与其处于同一平面的石板均已不存。石板与坑壁间还夹有一层致密的夯土,根据石板上保存的卯孔判断,各石板之间应是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对比2013年在其西北面“孟后陵” 调查时发现的石圹结构可知,石板应为墓室石 壁的一部分,即宋人文献中所称的“石藏子”外椁壁一一擗土石。经进一步钻探,现墓口至墓底最深约2.5米,墓圹四壁下部仍保存相当数量的石板构件。龟头殿基础范围之内,未发现任何柱网迹象。
       在整组享殿与龟头殿“凸”字形台基的外围,以青砖错缝平铺成散水,宽约1.2米,环绕一周。单砖长29、宽14、厚5厘米。散水整体破坏较为严重,仅北、东、南三边局部保存较好(图六),清晰地界定了整组建筑的外部轮廓。同时,享殿南侧散水正中央未闭合,缺口宽度约3.6米。据发现的零碎石块推断,居中位置原来或为石砌台阶,今破坏无存。

图片

      2.门殿
      门殿基址位于享殿基址南面,间距7.9米。台基平面呈长方形,面宽14.4、进深8米,东 西两端与南垣墙相连(图七、八)。基址也遭到严重破坏,最高处残高约0.8米,为黄土与碎砖瓦分层夯筑,剖面上三层黄土与两层碎瓦砾混夯痕迹清晰可见。基址上东西向均匀分布4个不规则长方形柱坑,坑内均有若干被砸碎的石构件和砖块,应为磉墩遗迹。4个柱坑中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515、3.890、3.812米。据此推测,门殿形制应为三开间(表一)。

表一 享殿、门殿测绘数据表    单位:毫米

 

殿

西次间面阔

3967

明间面阔

5167

东次间面阔

3706

通面阔

12838

西进深(南)

3252

西进深(中)

3165

西进深(北)

3019

西通进深

9436

东进深(南)

3156

东进深(中)

3265

东进深(北)

3161

东通进深

9582

 

殿

桑墩心距(西)

3515

桑墩心距(中)

3890

桑墩心距(东)

3812

通面阔

11218

图片

图片

       殿基四周亦铺青砖散水,保存状况较好。散水被南垣墙分隔为内外两部分,墙外的南半部明显宽于墙内的北半部。散水后檐平均宽度0.96、前檐1.31、前檐两侧1.22米。散水与台基之间的间隙约0.6米,推测原夯土层外侧以砖石包裹台基,因砖石结构已遭破坏,现仅存空隙(图九)。紧贴散水南侧西段(门外)残存部分砖铺地面,由中部向西端收缩,略呈弧面三角形,具体形制及功能不明(图一O)。门殿南、北两侧散水正中央均未闭合,北侧缺口宽4.15、南侧宽4.48米。同时,在门殿外中部东侧紧贴散水处,保存一个方形石础,边长0.58、厚约0.3米,应为正门台阶垂带附件。据此推断,南北两侧居中位置原来应为石砌台阶,均已破坏无存。

图片

      石础往南,有一条东西向道路,宽近1米,与南垣墙基本平行,残存局部砖铺地面。路面正中也有一缺口,间距约4.5米。路的南北两侧,各有一组东西排列的柱洞,直径0.42〜0.6 米不等,北侧一组较大,南侧较小,推测为正门前望柱或相关遗迹的柱础。道路正中的缺口,与享殿、门殿正中推测为石台阶的位置处于同一轴线上,可能为中轴线上的石板路面。惜相关遗迹遭到了破坏。

       3.垣墙

       陵园垣墙此次共发掘北、东、南三面,东墙全部揭露,南、北墙基本平行,北墙与东墙形成一个约94度的夹角。东墙夯土墙体全长约57.5、厚约0.98米(图一一  )。北墙已发掘部分长53、南墙东段全长22、西段发掘长度4.8米。西墙因叠压在现代道路之下,暂未发掘。垣墙包括基槽、夯土墙体、外侧包砖三部分。基槽宽2、深0.6米,底部有碎瓦砾铺垫层。夯土墙体露出基槽以上部分残高约0.2〜0.4米。墙体的包砖绝大部分已遭破坏,仅内、外两侧局部位置尚零星保存。单砖长30、宽9、厚4.5厘米,可知墙体厚度基本保持原样。

图片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