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艺林文韵
 
西湖之诗 | 音韵华美的徐志摩
来源:《民国杭州西湖景观文化传播》  作者:赖骞宇 徐玉红  日期:2021-04-22

徐志摩

Xu Zhimo

图片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1928年创办《新月》诗刊,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主要人物。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硖石镇,1910年至1915年在杭州府中(1913年改名为杭州一中)读书,曾先后在上海、北京、美国和英国求学。徐志摩在美国和英国留学时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不过徐志摩阅历太丰富,到过的地方太多,杭州是他少年时代求学的地方,而他的诗歌创作始于留学英国时期,因而杭州西湖在他的创作中没有太多的分量,不过仍然有以西湖景观为题的这么几首诗:《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月下雷峰影片》《再不见雷峰》。这三首诗从韵律到意蕴都代表了徐志摩一贯的风格。


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这秋月是纷飞的碎玉,

芦田是神仙的别殿;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先吹我心中的欢喜——

清风吹露芦雪的酥胸;

我再弄我欢喜的心机——

芦田中见万点的飞萤。

 

我记起了我生平的惆怅,

中怀不禁一阵的凄迷,

笛韵中也听出了新来凄凉——

近水间有断续的蛙啼。

 

这时候芦雪在明月下翻舞,

我暗地思量人生的奥妙,

我正想谱一折人生的新歌,

啊,那芦笛(碎了)再不成音调!

 

这秋月是缤纷的碎玉,

芦田是仙家的别殿;

我弄一弄芦管的幽乐——

我映影在秋雪庵前。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

在这秋月下的芦田,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

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秋雪庵为杭州西溪的一处名胜。这首诗描写月夜的秋雪庵的意境:肥圆的芦梗、纷飞的碎玉、万点的飞萤、断续的蛙啼、清风、笛韵、芦雪在明月下翻舞。掩映在芦苇丛中的秋雪庵在月下具有别样的美,仿佛“神仙的别殿”,令诗人在西伯利亚的道中想起也不禁要为之歌唱。


诗人对西湖边上的雷峰塔有极为独特的感情,不仅留下了描写雷峰塔的诗歌,而且一再声称自己热爱雷峰塔:“路上我们逛了雷峰塔,我从不曾去过,这塔的形与色与地位,真有说不出的神秘的庄严与美”,“我不爱什么九曲,也不爱什么三潭,我爱在月光下看雷峰静极了的影子——我见了那个,便不要性命”。


图片

● 雷峰塔


其诗歌对于雷峰塔的描写亦充满了一种神秘的美感:


月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

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

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

假如你我荡一支无遮的小艇,

假如你我创一个完全的梦境!

 

再不见雷峰

再不见雷峰,

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顶上有不少交抱的青葱,

再不见雷峰,

雷峰坍成了一座大荒冢。

 

为什么感慨,

对着这光阴应分的摧残?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世上多的是不应分的变态,

为什么感慨,

对着这光阴应分的摧残?

为什么感慨:

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

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

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

为什么感慨:

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

 

再没有雷峰;

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像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像曾经的幻梦,曾经的爱宠,

再没有雷峰,

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



雷峰塔倒塌于1924年(2002年重建)。徐志摩的这两首有关雷峰塔的诗写于雷峰塔倒塌前后。雷峰塔在倒塌之前,与保俶塔一起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建筑,是西湖的名胜之一。“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女”,它们一南一北,千百年来与西湖相映衬,以历经沧桑的风姿,令人着迷。徐志摩就说:“我爱在月光下看雷峰静极了的影子——我见了那个,便不要性命。”而且雷峰塔因为塔中镇压着白蛇的传说,尤为受到多情善感的人们的关注。


《月下雷峰影片》中雷峰塔只是作为西湖的一个标志,一个美的象征,诗人以“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月彩,纤纤的波鳞——”创造一种美的意境,且诗歌表达的意境极为朦胧。

《再不见雷峰》则借雷峰塔的倒塌表达了爱情受到摧残的愤慨:“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这象征着爱情刽子手的雷峰塔终于坍塌,而受到摧残的爱情却是不死的,在“坍成一座大荒冢”的雷峰塔顶,“有不少交抱的青葱”。诗人在此一唱三叹,音韵优美地表达了自己因雷峰塔坍塌而起的感慨,给人畅快淋漓的感觉。


相关内容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湘湖人物|徐渭湘湖题联 2024-11-04
十竹斋,让“木板水印”重回民间 2024-11-01
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