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
建造于1905年的刘庄,水光潋滟、如诗如画,园内绿波竹影、回廊曲折,被冠以“西湖第一名园” 在这里有一座精致典雅的亭式建筑,它就是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 这座建筑坐西朝东、四角高翘、一层木构、面阔五间,宽17米、深14米,平面呈工字形。
远远望去,牌匾上写着毛泽东读书处六个大字。 这座建筑在清代被称为蕉石山房,后来归刘庄所有,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多次下榻刘庄,闲暇之余常到此处。毛主席究竟为何而来?又在这里完成了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伟人的光辉岁月。1959年12月至1960年1月,毛主席在这里主持了一次读书活动。 说起组织读书活动的初衷,还要把时间拉回到1956年,毛主席对当时我国以苏联经验为模式的经济建设感到不妥,想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路。但是,3年过去了,毛主席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遭到了不少挫折。 1959年冬,他在党内发起了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倡导,并组成了自己的读书组,胡绳、邓力群、田家英、陈伯达及秘书林克等都在他的读书组里。 毛主席亲自安排这次读书活动,除去星期天和元旦,共读书21天,每天从下午四点开始,直到晚上九点吃晚饭才结束,边读边议,风雨无阻。12月30日那天瓢泼大雨、道路湿滑,但是上丁家山只能步行,毛主席依然拄着手杖上山读书,直到晚上十点,读了整整几十页,是读书最多的一天。
毛主席在读书过程中,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看法。
他提出,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各产业协调发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内陆与沿海、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丁家山毛泽东读书处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诞生地,是西湖边难得的红色印记,展现出了一代伟人不辞疲倦、夜以继日,振兴中国经济的决心,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激励着我们要奋发进取,不懈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