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范仲淹与杭州的两座白塔
来源:《杭州文史》第23辑  作者:魏祝挺  日期:2021-06-16

闸口白塔,位于杭州市钱塘江边白塔岭的古代龙山河闸口处,自民国时期梁思成等学者考察以来,大多认为始建于五代吴越国末期。因为闸口白塔的历史信息相对较少,所以目前在介绍其历史沿革时,往往会引用北宋范仲淹的《过余杭白塔寺》诗,作为其已知最早的历史记录。该诗目前的通行版本(引自《范文正公集》卷四)如下:



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

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

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

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但是笔者认为,范仲淹的诗作细读起来却有不少疑点。


在古诗文中,“登临”与“迁客”是一对惯用语。古代文人于逆旅之中,登楼远望常生迁客之感,如王粲《登楼赋》、崔颢《黄鹤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概莫如是。然而白塔岭低矮几与平地无异,闸口白塔更是实心石塔,无法登塔远眺,不知如何“登临”?“迁客”之感又从何而来?


6.jpg

闸口白塔



颔联以下六句,描写的是一派山居野趣。远水孤舟、乱峰幽鹭、天真自然,正因有此景,诗人才有迁客之感,故诗意本身毫无问题。问题是,这果真是北宋时龙山闸口白塔附近的景象吗?龙山闸口,乃是吴越、北宋时从钱塘江进杭州城的枢纽要冲,沟通着大运河、浙东运河、钱塘江三条运输干线,繁忙无比。日本僧人成寻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入宋,船经龙山闸口入杭州城时,描述此地“卖买大小船,不知其数……大船不可数尽”。(引自《参天台五台山记》)其船等候一夜,方得放入龙山闸入城,可知彼时闸口舟船辐辏,拥挤异常。据《范文正公年谱》,范仲淹作此诗,时在北宋皇祐元年(1049),成寻上距范仲淹题诗不过25年,应为同时期之见闻。那么,置身此处闹市河口,范仲淹怎能在此看到“孤舟”“幽鹭”之景,又怎能感到“依依”“天真”之意呢?


带着疑问,笔者调查了关于宋代杭州的第一手材料——《咸淳临安志》,发现该书中有两处引用了该诗。一处为《咸淳临安志》卷九十五的“范文正公白塔驻轩亭”诗。


7.jpg

《咸淳临安志》卷九十五·纪遗七·范文正公白塔驻轩亭



其诗照录如下:


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

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

前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

多少天真事,遥心结翠微。


其与目前通行版本的内容稍有不同,颈联首句的“乱峰”作“前峰”,尾联首句的“天真趣”作“天真事”,但基本意思不变。诗题中的“白塔驻轩亭”,应位于闸口白塔所属寺院中。清代诗人陈时有《白塔岭》诗:“城南三白塔,其一在江滨。年年秋八月,於此酹江神。文正题诗处,轩亭何处尘。”末尾两句,即是化用此诗题而来。


另一例则位于《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三的余杭县“显圣院”条。


8.jpg

《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三·寺观九·余杭县·显圣院



“显圣院在县东南三里,旧名白塔,开宝四年(971)建,治平二年(1065)改今额,范文正公尝经行有诗题咏。”


其诗照录如下:


登临溪上寺,迁客特依依。

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

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

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该诗与目前通行版本仅差一字,“江上寺”作“溪上寺”。但从“江”到“溪”的这一字改动,差别却很大。


据该条内容介绍,显圣院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改额,旧名白塔院。故范仲淹题诗时(1049),该寺应称为“余杭县白塔院”,与范仲淹《余杭白塔寺》诗题更为相符。该寺既称白塔院,则必有白塔。


查史料可知,显圣院可能毁于宋末元初,于明代重建,彼时白塔或已不存,后该寺并入永安寺,最终于1937年被日军焚毁。查《咸淳临安志》卷十五的“余杭县境图”,城东南有河,河边有显圣寺,从方位上来看,应即是“县东南三里”的显圣院。


9.jpg

《咸淳临安志》卷十五”余杭县境图“局部



“登临溪上寺”之“溪”指的应该也是这条河,即南苕溪。如今这一带虽是热闹市镇,但从南宋之“余杭县境图”来看,显圣院位于城外溪边,周围丘陵湿地环绕,正有“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之意。范仲淹原诗意境,正与此地相符。


综合上述材料,笔者认为,范仲淹《过余杭白塔寺》诗中所描述的不是杭州龙山闸口白塔,而是余杭显圣院白塔。理由如下:


● 第一,范仲淹《余杭白塔寺》诗意与北宋杭州龙山闸口白塔的历史环境不符;


● 第二,该诗在《咸淳临安志》中分别归属于龙山闸口白塔驻轩亭和余杭显圣院名下,文字略有不同,显然有一首属于误植;


● 第三,北宋范仲淹时期,余杭显圣院的正式名称为“余杭县白塔院”,更接近余杭白塔寺之名;


● 第四,从《咸淳临安志》“余杭县境图”可知,余杭显圣院在城东南三里外溪岸,即“溪上寺”;


● 第五,从这一地区的现状可知,余杭显圣院的历史环境应与范仲淹《余杭白塔寺》的诗意相符。


因此笔者认为,范仲淹《过余杭白塔寺》诗中所描述的不是北宋杭州龙山闸口白塔,而是北宋余杭县白塔院,即《咸淳临安志》中所记之显圣院。《过余杭白塔寺》的正确版本,应是《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三中所载内容。该诗在《咸淳临安志》中有两个版本,说明当时就已被南宋人所混淆。南宋以来,因闸口白塔更为有名,而杭州古称也为余杭,所以该诗被误植入闸口白塔名下。时人又改“溪”为“江”,以符合闸口白塔之风貌,导致其错误延续至今。


作者系浙江博物馆历史文物部馆员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