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
夏天,你好
 
特别关注
 
书讯 |《杭州文史》第37辑
陈红民副馆长一行参访威尼斯马…
用一场特殊的City Wal…
夏天,你好
禹杭履迹
 
味冠浙西东——湘湖杨梅
来源:《历史文化名湖——湘湖》  作者:徐树林  日期:2021-06-17

叶似支离树石楠,山枝争似水团甘。

萧山风物都堪爱,一味杨梅压岭南。


——清·张文瑞《杨梅二绝句》之一



历史上,“萧山杨梅”久负盛名,但其产地不在现在的“杨梅之乡”所前镇杜家村,而在湘湖。

 


1.jpg

《浙江通志》载:“萧山湘湖杨梅之名独著。”


明嘉靖《萧山县志》载:“杨梅出湘湖诸坞者为胜。”


可见当时湘湖杨梅的名声远在杜家杨梅之上,何况杜家一带原属山阴县天乐乡,直到1950年才划归萧山。

 

杨梅,又称“朱红”“树梅”。原产中国,浙江最多。杨梅树四季常绿,“树叶如龙眼及紫瑞香”,树冠整齐优美。植株有雌雄之分,初春开细花,稍展即逝,一般不易使人察觉,所以即使杨梅种植人家也多说“杨梅开花在年三十夜”。夏至,果实成熟。按果实色泽,分白种、红种、粉红种、黑种四种。果实柔软多汁,酸甜鲜美,既有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又有清火、醒酒、治痢等药效,故民间有“桃子致病,李子致命,杨梅治病”的说法。


2.jpg

湘湖一湾绿水,青山环绕,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春夏之际,山山坞坞常为似烟若雾的细雨所笼罩。其土壤黄色偏酸性,肥沃疏松。这为杨梅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到夏至,沿湖诸坞绿树浓荫,处处枝头缀满深红浅紫的杨梅,真是“夏至杨梅满山红”!

 

湘湖杨梅,早在成湖之前的唐代就已著名。民国《萧山县志稿》载,唐大和中,寺丞郑虔云:



图片


“越州萧山有白熟杨梅。”


这“白熟杨梅”就产自湘湖,是杨梅中的珍品。民间还流传着王尚书将湘湖杨梅装入毛竹筒,快马直送京城,让杨贵妃品尝的传说。清代“会暨才子”陶元藻《广会暨风俗赋》注云:


“杨梅向推山阴项里,今萧山之埭上亦佳。色白者味甜于紫。有纹起如线,实大核小者,谓之‘线梅’,俗名‘白水团’。”


清黄元寿《湘湖杨梅》诗云:


“熟到君家果,千林暖日烘。有贲桑椹紫,无壳荔枝红。玛瑙堆盘艳,珠玑溅齿融。莼羹兼两美,味冠浙西东。”


周易藻民国14年(1925)所著的《萧山湘湖志》云:


“杨梅,湖中各山均有之,以徐家坞为最佳。”


民国23年湘湖师范学生自治会刊物《锄声》第1卷第3期李醒愚《湘湖杨梅》云:


“杨梅为湘湖两大名产之一(另一类是莼菜)……杨梅在浙江的产地,只有镇海、慈溪、上虞、萧山四区。湘湖乃是萧山区的中心点,沿湖农民凡有山地者,皆栽培杨梅,多依杨梅生产为正常收入之一,影响于农村经济者极大……湘湖杨梅出产最多的是徐家坞、罗家坞、湖北青山庄(青山张)各村……”


上述引例表明,自唐朝至民国时期的1100余年中,湘湖杨梅久负盛名。

 

湘湖杨梅紫红色居多,白杨梅较少。无论紫红还是白色,大都颗大核细,色艳汁多,酸甜适中,鲜美爽口。杨梅起产时间集中,先后约半个月,所以夏至前后,环湖乡民忙于采摘杨梅。杨梅娇贵,外无果壳,采摘时不能重捏,更不能用竹竿敲打,否则果破汁沥,采摘者常需攀爬于树干枝丫之间,一手提篮,手轻轻取之。盛杨梅的篮,是一种特制的鼓形竹篮,叫“杨梅篮”。先在篮底垫一层狼鸡蕨,摘满一篮(约5公斤),上面再覆盖一层狼鸡蕨,以免碰伤。采摘下的杨梅不能存放过久,一般过一夜就会出水变质,因而种植者多在清晨采摘,然后在篮环上系以绳子,六篮八篮串成一担,挑萧山人泡制的烧酒杨梅至城镇及环湖四乡售卖。

杨梅既可鲜食,也可盐藏、蜜渍、晒干、浸酒,萧山人更喜欢用烧酒浸泡,叫“烧酒杨梅”或“杨梅烧酒”,据说能祛风湿、解痧气。烧酒杨梅不仅浸泡简单,而且可存放较长时间,慢慢享用。杨梅树亭亭如盖,是上好的观赏树。往昔,湘湖人家常栽之于屋旁篱边,既具经济收益,又供观赏栖息。


相关内容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武林水 2024-06-26
运河文史 | 杭州城内两条运河 2024-06-18
展览解读⑳丨斗茶佳器 黑盏成风 2024-06-18
江小郎游运河㊴丨萧山来氏之祖与祇园寺 2024-06-18
运河文史 | 十九世纪前欧洲有关“京杭大运河”的地图及其中的杭州 2024-06-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