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曾经说过:“行在杭州,环城诸水,有石桥一万二千座,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华贵之城”。
自隋代以来,杭州就是一座水运之城,有水便会有桥,因为桥是演绎水的语言。 西湖风景区内的大小桥梁众多,兼具实用性、观赏性,为西湖美景锦上添花。“西湖三大情人桥”:断桥、西泠桥、长桥;合称为“西湖十二桥”:苏堤上的六座桥与杨公堤上的六座桥…
断桥在白堤东北端,长8.1米,宽8.6米。这座桥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提到的这句“断桥荒藓涩”就是指此处了。 断桥的闻名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更主要是美丽的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的许多情节就发生在断桥,因此断桥又被称为爱情之桥、浪漫之桥,游客们来到杭州总要打听断桥在何处,总要在断桥边合影留念。 西泠桥
西泠桥位于孤山路西北端,是一座跨湖单孔石拱桥,南接孤山路,北接北山路。桥西北堍有苏小小墓,桥东堍有秋瑾烈士墓和西泠印社。
宋代以前,孤山西端与北山之间是一个渡口,此地称为西村,又称为西陵或者西林。宋人诗句中的“西村唤渡处”、“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指的就是这个渡口。后来渡口处建了桥,称西林桥,又称西陵桥或西泠桥。建桥的具体年份,无从查考了,但从元代张舆诗“数声渔笛知何处,疑在西泠第一桥”分析,元代时候已有此桥。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后因六朝南齐的苏小小爱情传说故事,西泠桥也成为了西湖三座爱情桥之一。
长桥,长仅5.1米,宽11.6米。《西湖游览志》中也写到:“长桥颇短,而以长名者。”但翻阅史书就会明白,这个名字并不是前人乱取的。长桥在宋代以前是很长的,后来才慢慢地由于西湖水面湮塞,导致桥体缩短了。
长桥还有一个俗称,叫“双投桥”,这与流传着的令人悲伤的爱情故事有关,也是长桥之所以被称为西湖三座爱情桥之一的原因。相传宋朝时,钱塘王生名宣教者与陶女名师儿者相爱,但为陶母所阻,眼看美好婚姻难成,俩人月夜双双跳下长桥,桥下新开两朵玉芙蓉,故长桥又称双投桥。 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南,单孔石拱桥,长8.1米,宽8.6米。 宋代时期就有,原名“涵碧桥”。 据民国初年《西湖新志》,明朝万历年间白堤改造,号称“十锦塘”,在涵碧桥旧址“架木为梁”,建筑平桥,并且改名为锦带桥。 清代康熙年间,改为石拱桥,雍正八年(1730),总督李卫重新修葺。锦带桥名一直沿用至今。 玉带桥始建于建于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西湖志》卷四记载:金沙港在里湖之西,与苏堤之望山桥对,适当湖南北正中。
雍正八年,浙江总督李卫疏浚金沙港,乐其形胜,复于堤上构石梁,当时因为港中溪流湍急,故设三洞以疏导水势,并通里湖舟楫,状如带环,故名玉带桥。 现状玉带桥保存清代形制,为三跨梁柱式石桥,桥面为石级铺砌。桥长32米,宽9.4米,中跨4.6米,两边跨分别为3.2米、3米。玉带桥上建有桥亭,为清代风格的重檐歇山顶混凝土亭,青瓦红柱,形态轻盈。 玉带桥精美的桥身和色彩鲜艳的桥亭,在晴日阳光和水光交互中照映,如彩虹般绚丽多姿。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