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似水年华
 
七夕节到了,带您看看杭城旧时婚俗
来源:杭州档案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08-16

古代有人把世间最值得庆贺的四大快意事,串在一起,写了一首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结婚是人生大典,无论是贵贱贫富,还是聪颖愚钝之人,都会刻意操办,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杭州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今天在“七夕”这个特别甜蜜幸福的日子,小档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杭城旧时婚俗。



媒 婆


媒婆,“三姑六婆”之一,是一种职业,乃说合婚姻之人。《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属结婚成否第二要素。旧昔,女子不轻易出闺门,性情才貌不易知晓,只得靠媒人传言描叙,才约知大概;男儿虽立足社会,其行为品德,亦得靠媒人吹捧,才锦上添花。媒人天生是瓢儿嘴,舌吐莲花,必有水分,此乃职业赚钱使然。

有句谚语:“天上无云不下雨,人间无媒不成婚。” 媒婆撮合成一对婚姻,还不能说万事大吉,还有确保婚后平安、顺利,甚至生儿育女的责任。万一夫妇间发生纠纷,导致男女两家剑拔弩张争执不休,杭州人俗称“鸡骨头卡喉咙了”、“伤媒酱了”,此时必须请媒人出马调停做和事佬。

微信图片_20210816105017.jpg

媒婆是种职业性很特殊的行当,列三百六十行,没有三五年的打造、磨炼,休想“出山”。做媒婆,素质要求很高,第一要有模样,举止得体讨人喜欢,上得了台面,谈话才能入耳。第二要薄唇利齿,口若悬河。在她嘴里,新郎貌若潘安,才如子建;新娘胖如杨玉环,瘦若赵飞燕。第三要应变快捷,踏着尾巴头会动,见风使能,顺杆扬帆,没有接不上的话的。第四是耳朵灵,眼睛亮,脚头勤,还要脸皮厚,家家户户情况要心中有本明细账,真个比“探访队”还专业三分。

听父辈说起,小时候石库墙门里面住的徐三奶奶,清末民初时期在东街(今建国北路一带)上是个赫赫有名的大媒婆。上世纪四十年代,八十岁的她,孤老太婆一个,总躺在天井里的一张藤椅上孵太阳。一肚皮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


搀扶阿奶


搀扶阿奶正名称喜娘,不光熟悉结婚大典一切礼仪,而且要办事老到,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名列三百六十行,属下九流。新娘出嫁、行礼、拜堂、合卺等事均由她扶持指导,地位次于媒婆。

宋时杭俗结婚只有媒人,搀扶阿奶据说始于元,流行于明,清时鼎盛。辛亥革命后,文明结婚传入,新奇而气派,人们意识逐渐更新。不过,仍有许多旧式家庭抱着老皇历不放,坚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排八字换庚帖,请搀扶阿奶。这时,艺高胆大的搀扶阿奶就要在半新半旧无定规的婚礼中踏梅花桩显示十八般武艺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下城黄肉巷(现游泳巷)里有位搀扶阿奶许阿二,在当地堪称一只鼎。东街上有两家很有头面的老板联姻,所请搀扶阿奶就是许阿二。女家守旧,男家维新。婚礼前对八字、换帖、下聘、发奁、戴风冠、坐花轿均按女方。直至花轿抬到男家,许阿二傻了,新郎西装革履,旁有一英俊伴郎陪着,手执鲜花迎将出来。这边吹鼓声刚停,那边西洋乐队顿起,奏的是慢四步的《婚礼进行曲》。酒席后面,宾客闹着新人拥抱、接吻、喝交杯酒,闹洞房。这场婚礼后,许阿二再没做过搀扶阿奶。搀扶阿奶该成为历史了。

微信图片_20210816105021.jpg

开 脸

杭俗:男子修脸用剃头刀刮,叫刮脸;女子修脸用棉纱线绞,叫绞脸。

这绞脸在解放以前少女是不做、也断断不肯做的。这是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的分界线。原来旧时姑娘第一次绞脸叫开脸,必须在结婚正日清晨,还要举行开脸典礼,说些白头偕老、多子多孙之类的吉利话。典礼颇隆重。待嫁女端坐,旁置万年青两盆,用大红囍纸束结,两童男持红绿缎带授搀扶阿奶,搀扶阿奶用来把待嫁女自额头转耳后至下巴颈处束紧,使头发往后压住,再用孔凤春香粉店出的鹅蛋粉搽面轻擦,使脸上汗毛蓬起。此时,搀扶阿奶取红线,左手用拇指和食指叉开,套上线后互缠两圈,红线一头右手捏住,另一头咬在嘴中齿间,操作时头一伸一缩,左手拇指和食指一张一收,中间的缠结前后滑动,夹住汗毛即连根拔去。动作有序且优美,痒痒的,酥酥的,把待嫁女的心都绞烊了。难的是耳轮、耳垂上的细汗毛,稍不注意,轻重不当就会夹住皮肉,待嫁女从甜梦中惊叫一声,别慌,这是喜兆,“一痛必定生子”。搀扶阿奶急忙用讨喜的话掩饰过错。绞额角头细且短的胎发和眉毛是要特别注意的,万一失手绞断眉毛是要破相的,所以一般用眉毛钳子夹,这叫修额发、修眉毛。新娘额角必须亮堂,不能有汗毛蓬松。眉毛要修成一支,像柳叶,叫柳叶眉,再加上秋波眼、琼瑶鼻、樱桃口,这才是个新嫁娘的形象。待嫁女开脸后才能上头梳髻,示已婚,即少妇。

微信图片_20210816105024.jpg

玫瑰婚典


迎亲

微信图片_20210816105028.jpg

九姓渔户水上婚礼

结婚乃人生大事,婚礼必须热热闹闹、喜气洋洋,新娘以何种方式嫁到新郎家去,各地风俗不同,千姿百态。旧时,江南传流方式一般有两种。旱路用花轿抬,走水路用彩船。建德“九姓渔户”聚居地方的水上婚礼,重头戏是“抛新娘”。接(男方)送(女方)两船荡漾水中,相并而不得相连,抛新娘的人站立船头,这人膂力无穷而且家庭美满、经济富裕。待新娘吃罢高头饭(满碗饭)由女伴陪出船舱,迎新船上人高喊:“王孙公子站起来,珍珠凉伞撑起来!”女船闻声先放炮仗三个,第一个叫“招呼炮”,第二个叫“动手炮”,第三个叫“结束炮”。这时男船相继也放两个炮仗,第一个叫“进门炮”,第二个“胜利炮”。女船在放第二炮时,抛新娘的“送亲”敏捷地抱起新娘,一手抓背部、一手托臀部,使全力向男船上抛去(腋下捆一根彩带作保险),男船接新娘的“迎亲”高手早就摆马步站桩,身子一沉熟稔地接住。整个过程在锣鼓鞭炮声中干净利落地结束。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花轿早被视为封建余孽而被人舍弃。临安锦里山村一对新人结婚借了辆永久牌自行车,迎了一次颇合时代脉搏的亲。这在当时不要说是山乡小村锦里,就是杭州,自行车亦属稀罕之物。

微信图片_20210816105031.jpg

玫瑰婚典

婚俗不仅反映出该地的风土人情,还呈现出政治形势、经济文化和时代风貌。

现如今,婚礼形式更为多元化,传统婚礼,酒店婚礼、户外婚礼,旅行结婚、集体婚礼……

婚俗形式百种千样,重要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1984年:大运河首次迎来大型考察队 2024-10-2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