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新书 | 桑兵《国学与汉学:…
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成立大会在…
 
特别关注
 
杭州红会医院的前身
之江大学“十间头”轶事
卫有根的追求——记杭州市劳动…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召开馆员(特…
艺林文韵
 
艺术的传承——“石铭江南展”里的“飞天”和“牡丹”
来源:名城杭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08-20

微信图片_20210820095840.jpg

01

“飞天”

微信图片_20210820095843.jpg

河南卫视《龙门金刚》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河南卫视“七夕节”前夜,一段《龙门金刚》舞再度出圈,其中的飞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说到“飞天”形象,先要说说她的来历。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指苍穹,但也认为天有意志,称为天意。

飞天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微信图片_20210820095846.jpg

壁画中的飞天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所以汉语译为飞天,敦煌飞天指的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后来成为中国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微信图片_20210820095849.png

青林洞口“卢舍那佛会”造像上的飞天

微信图片_20210820095852.png

飞天细节图

微信图片_20210820095855.png

石屋洞内佛像上的飞天(民国时期摄)

微信图片_20210820100201.jpg

飞天细节图飞于空中,以歌舞香花等供养诸佛菩萨之天人。印度自古以来即盛行飞天,故于各大佛教遗迹中,飞天之壁画、壁雕不乏其例。石铭江南展中,青林洞口的“卢舍那佛会”造像就有两尊,其像之光背上刻有二尊动感十足之飞天,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飞天的形象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02

“牡丹”

钱元瓘墓室上沿之构件


牡丹素来有花中之王的称号,其实牡丹真正盛行于唐朝。牡丹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始于南北朝时期,但在当时并不流行,而在唐朝,相传当时洛阳有一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大片的花卉,其中牡丹占多数,而且颜色不相同。


当时帝王对牡丹的重视是推动牡丹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帝王的喜欢就等同于贵族阶层之间的喜爱,所以牡丹刚开始时更流行于贵族之间的。唐朝时期国家繁荣富强,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稳定,开始追求更加深层次的精神生活,这也促进了牡丹的发展。唐朝崇文重才的政策,还有当时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多元并存的情况下,催生了大批的诗人出现,而诗人都喜欢文雅之事,赞颂一些具有美好品质的植物也成了常见的题材,当时就出现了很多赞颂牡丹的诗词,真正是“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牡丹》唐·白居易)。

微信图片_20210820095906.jpg

牡丹为何会成为富贵的象征?其实这源于唐代官服的颜色。因为唐朝官员是根据颜色来区分官职等级:三级以上的高级官员的官服是紫色的,五级以上的官员官服是红色的,六至七级官员的官服是绿色的,八至九级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还没有进入官员队伍的平民穿白色衣服。因此,当唐代人观赏色彩鲜艳的牡丹时,他们自然会有一种觉得牡丹代表富贵的倾向,更是喜欢用颜色鲜艳的牡丹来比作自己。还有一个就是牡丹极为大气,当时出现了很多关于牡丹的服饰和女子饰品,牡丹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眼中富贵的象征,甚至代表了盛唐的辉煌。

晚唐时期,社会经济不再那么稳定,国家开始衰败,但是尽管时代迁移,牡丹花中王后的地位永远都没有动摇,一直延续到五代,皇室对牡丹的喜爱依然存在,现在发现的五代墓葬中大量绘有牡丹,如钱弘亿墓道碑碑额上的“凤穿牡丹”图案,飞翔的凤凰,穿梭在牡丹花丛,灵动、优美。

细节图

钱元瓘和夫人马氏康陵的墓葬后室四壁上部都雕刻并彩绘牡丹图,一圈共60朵,代表了中国干支纪年的“六十甲子”,宽约50厘米,上层为缠枝牡丹,下层在覆莲瓣纹中刻有一大朵牡丹花,底色均为红色,用金箔装饰莲瓣边线,白色勾勒花蕊、花叶及花瓣轮廓,牡丹花蕊及花叶绘绿色,花瓣红色。色彩艳丽,绘刻细致、工整,体现出大气、富贵的皇家气质。

微信图片_20210820095915.jpg

在清代末年,牡丹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位居第二。直至今日,牡丹的美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气息,永远都不会过时。

微信图片_20210820095917.jpg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上泗山歌 2024-04-19
德寿岁时 | 今日花朝,请收下这份临安赏花图 2024-03-27
吴山明笔下的黄宾虹像 2024-03-25
游记文学里的杭州 2024-03-21
清代才女林以宁的西湖情缘 2024-03-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