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前街道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故乡,东靠西湖区,西邻余杭街道,南连闲林街道,北临良渚街道,距杭州市中心15千米。境内地势低平,河港密布,为运河平原。
仓前原名灵源。唐咸通七年(866),僧人善本建龙泉寺。北宋治平二年(1065),龙泉改名灵源,咸淳《临安志》:“龙泉灵源院在县东南十二里安乐乡,旧名龙泉。”

南宋绍兴二年(1132),朝廷在街北建临安便民仓,遂称仓前。 明崇祯九年(1636),旅行家徐霞客途径仓前,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十月)“初二日上午,自棕木场五里出观音关。西十里,女儿桥。又十里,老人铺。又五里,仓前。又十里,宿于余杭之溪南……” 明文学家田艺蘅在农历三月末,游览了龙泉灵源寺,写下诗句“莫谓寻春去已迟,我来犹及送春时。”后来田艺蘅在仓前的寡山建了别业,接待陈应时、蒋灼、范禹臣等名人雅士。 清康熙《余杭县志》载:“便民仓在灵源二三保城西桥之东,明正德六年建。嘉靖二十年九月,东北区粮重,呈称不便,知县李鹏徙至部伍桥之东,每年征收兑运粮米,日久倾颓。康熙元年,知县宋士吉同县丞王家善重修,新造后厅、川堂,外缭以周垣,规制完固。”
据清嘉庆《余杭县志》载:“临安便民仓在县东十里。今名其地日仓前。”但嘉庆《余杭县志》并未将仓前作为市镇收入。光绪《余杭县志稿》才将“仓前”置于市镇之列:“仓前市在县治东十五里,建有临安仓,故名。”可见,至少在清代中叶以后,仓前作为市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民国时,现辖区为仓前镇、文治乡、支巷乡、灵东乡,属余杭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仓前区,为区公所所在地。分仓前、灵东、万和、永乐、永胜、吴山、连坝7个乡。1956年撤区建仓前乡、灵东乡、前进乡、胜利乡。1958年为仓前人民公社,属临安县。1961年,分建仓前公社、吴山公社、高桥公社,属余杭县。1983年分别改为仓前乡、吴山乡、高桥乡。1985年,仓前、高桥两乡合并建立仓前镇。1987年,吴山乡撤乡建镇。1992年5月,仓前、吴山两镇合并置仓前镇。2011年,仓前镇建制撤销,设立仓前街道办事处。2021年,余杭区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仓前街道成为区政府所在地。

昔日太炎古里(仓前塘路5号至仓前茧站) (冯寿鹏 摄)(引自《1978—2018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余杭影像》) 
昔日太炎古里(仓前塘路81号向东段) (冯寿鹏 摄)(引自《1978—2018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余杭影像》)

仓前街道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