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早的国立大学是南宋首都临安(杭州)的太学,从开办到废止前后共130多年。
南宋太学的地址在延安路原浙大湖滨校区(现已拆迁),它是在岳飞故宅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据史书记载,当时建筑“规模宏阔,舍宇壮丽”,面积达方圆数里,分东、中、西三大建筑群。中部为办公和教学之处,有“崇化堂”“首善阁”“讲堂”建筑;西部为“大成殿”供奉孔子,门外立24戟,以壮威武,两侧廊上彩绘孔子72弟子像。每年春秋两季,太学生都得来此行礼致祭,皇帝新登皇位也得来此祭奠孔圣人,视察太学。
大成殿后有藏书楼,收藏着高宗赵构及皇后书写的《周易》《尚书》《毛诗》《中庸》《春秋》《左传》《论语》《孟子》等七种经文碑刻。现在尚保存下来86块,都陈列在杭州碑林中。
太学学生宿舍设在东部建筑群,分二十斋,每斋都有斋名,如务本、养正、明善、循理之类。这些斋名都由当时著名的学问家、书法家张孝祥、米芾题写。每斋有楼,楼下有厅,厅的左右为学生卧室,按东西向排列。宿舍前有宽阔的运动场,名“射圃”,供学生习武健身之用。太学东南隅原有土神庙,后岳飞被平反后,改为忠显庙以纪念岳飞。至现代,地面建筑均已被湮没,惟有岳飞女儿抱银瓶投井的那口银瓶井尚存。西湖湖滨整治时,将纪念岳飞的风波亭、风波桥、银瓶井一一异地恢复,供游人凭吊。
太学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校长名“祭酒”,教务长为“司业”。教师分博士,学正,学录,学谕四等,犹如今日之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学谕”大多在优秀学生中选拔任用。在住校生管理方面,学生宿舍分斋,各设斋长一名,专门掌管学生品行与纪律,按月考核、记录。
临安太学沿用北宋王安石所推行的“三舍升级制”,即新生入学为外舍,一年后考核及格为内舍生,内舍两年后品行成绩均及格为上舍生,上舍两年考核合格方可毕业。
太学中的教师大多为全国知名学者,如当时著名的学者陆九龄、哲学家和教育家陆九渊,其弟子舒璘、沈焕、袁燮、杨简后来都成为当时的知名学者。浙东学派的大学问家吕祖廉曾在大学中任教授(博士)。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叶适也担任过太学的教务长“司业”。南宋太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平民投考很多,这就为平民能走上仕途开辟了一条路。太学初建时绍兴十三年,考生达6000余人,考中者300人。考生最多一次是嘉泰三年(1203),考生多达3.7万人,考中不足千人。 陆九龄 陆九渊
太学毕业后,按成绩高低区别对待:
上舍生中,成绩上等者,按状元待遇,由皇帝召见,任命官职;
成绩中等的,免去进士考试而任官职;
成绩下等的免去科举中的乡试,直接参加进士考试。
太学规模也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如绍兴年间在校生为300人,后增至1000人,开禧年间增至1716人(其中上舍生30人,内舍生206人,外舍生1400人,另有大官僚、大贵族弟子组成的特别班即国子生80人,他们自然是国家优待可直接入学的)。
太学生受国家待遇甚好,膳食、住宿、文具用品,都由国家免费发给,另外还按月发零用钱。上舍生待遇最高,以此渐降。学生上课、外出一般都得穿上太学统一发给的服装、帽鞋,所以太学生的身份也容易识别。
太学是文科学校,南宋政府办的国立大学还有武学,相当于今日国防大学,培养军事人才;算学,培养天文历法人才;医学,培养医务工作者;画学,培养画师。不过,它们的规模都不及太学,有的还附属于太学,如武学的校长,一般都是由太学的校长(祭酒)兼任。
世界上现在存世的大学中,往往以英国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为著称,校龄当有800年历史。杭州800多年前也有大学,可惜未能延续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