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孤山东南麓的孤山路5号,浙江省博物馆的东侧,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是杭州典型的祠堂建筑。一围院落,两侧厢房,三进屋宇;黑瓦粉墙,旧门古井,青石苔痕。
为了纪念白居易和苏东坡,嘉庆三年(1798),在大学士阮元的提议下,孤山南麓建造了“白苏二公祠”。道光十五年(1835),白苏二公祠显得破旧了,巡抚乌公提议复修。道光十六年(1836),白苏二公祠重修完成,立“重修西湖白苏二公祠记”碑,落款为“道光十六年六月湖董事章钱定王泰薰谨立石”,落款后面附捐款清单。
民国十六年(1927)开始,白苏二公祠由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租用。据《西湖志》记载:“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在平湖秋月对面,犹有白苏二公祠,以纪念这两位诗人太守。可惜的是白苏二公祠,因民国十六年,教育部在罗苑设立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因学生日多,校址不敷,该校便向浙江省政府要求租用。经省政府委员会会议决议,准其租用五十年。”1949年后,白苏二公祠历经变迁,成为民居。1994年的时候,已经是几间危房了。环湖绿化整治时,被改为绿地。2005年重建,新建的二公祠分前后两个殿堂,岳庙文保所保存的17块与白苏二公祠相关的石碑也向公众展示,其中包括了四块苏东坡手迹的石碑,价值非常高。2009年底,白苏二公祠开始重新整修,于2010年1月整修后重新开放。整治后的白苏二公祠,增加了陈列内容,调整了陈列方式。白居易生平被陈列在西庑。在原先的陈列基础上,增加了手绘《四景山水图》等内容,分成8块的《佛顶尊胜陀曼尼经》经幢拓本,统一在北侧墙面上展出。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