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英殿参加殿试及唱名赐宴,彻底改变了陈文龙的一生。
“旧例三魁唱名罢,赐袍笏,谢恩入幕,赐御馔,进谢恩诗出,赐席帽于阙门,上马迎入期集所者,又名状元局,官给钱物供张皂隶等于此聚。同年待宾客刊题名小录,赐闻喜宴,进谢宴诗,如此者一月,然后,率榜下士诣阙谢恩,谓之门谢,门谢后授初阶内状元,授承事郎、签书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至后一科放进士榜,则前一科状元召入,为秘书省正字,名曰‘对花召’,此旧例也。”可见,状元及第后,还有一系列流程,之后授予承事郎、签书某军节度判官。
依照这一惯例,陈文龙被特授宣义郎、镇东军节度判官,咸淳五年(1269),便到镇东军节度判官任上。咸淳七年(1271)五月,陈文龙调任京城,在杭期间先在秘书省,后在礼部、御史台、谏院、枢密院等机构任职。
1.中央机构
(1)中枢文化机构秘书省
“秘书省在天井坊之左,东都建于禁中,绍兴初权寓法惠寺,十三年十二月诏两浙运司,即殿司寨基重建。”也就是说,南宋初年,秘书省的办公地点暂时设在油车巷东的法惠寺,绍兴十三年(1144),在原天井巷东殿前司旧址扩建为秘书省。南宋时期,作为中枢机构之一的文化机关,秘书省隶京百司。据王应麟所撰的《玉海》卷一百二十一《元丰秘书省》记载,元丰新制时,三馆秘阁事并入秘书省,省职振举,统掌图籍、国史、天文历数、祭祀祝辞等。
咸淳七年(1271)五月,陈文龙出任从八品秘书省正字。十月,任从八品秘书省校书郎。
秘书省正字、秘书省校书郎的职责一样。据《合璧后集》卷三十七《校书郎》所记:校书郎“掌编辑、校正图籍,若有脱漏则修补,若有文字讹误,则订正”。陈文龙在秘书省工作了一年多,其工作内容主要为编辑、校正图籍,直至他出任监察御史。
(2)司法、监察机构御史台
“御史台在清河坊,门北乡,盖取严肃之义,绍兴五年重建”,今河坊街一带。据《宋会要•职官十七》记载,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被称为“天子耳目”,掌纠察文武百官歪风邪气、贪官污吏,肃正朝廷纲纪法规。有大事得在朝廷、皇帝面前辩论抗争,小事则上奏弹劾;且许以风闻言事,不必有足够证据。京师命官犯罪审讯,须报御史台备案,并参与诏狱审理,疑难案件判决,婚、田、钱、谷及各种诉讼处理等等。
咸淳八年(1272)十月,陈文龙出任监察御史。
据史料记载,贾似道当权时,台谏的奏章都要他过目后,才能呈给度宗。陈文龙出任监察御史后,奏章直接上报度宗,引起贾似道的不满。后来,洪起畏奉贾似道之意,极力推行类田法,用劣等公田强行更换良田,导致浙西“六郡之民,破家者多”,百姓怨声载道。时任监察御史的陈文龙给度宗皇帝写奏折,极力反对“类田法”。贾似道迫不得已,惩办洪起畏为自己开脱,并停止类田法。消息传出后,百姓拍手称快,“朝绅学校相庆”,赞扬陈文龙是“凤鸣朝阳”。而襄阳失守时,陈文龙不仅上疏极言贾似道的过失,而且反对贾似道对于守城将帅“当罚而赏”的做法,强烈要求“皆罢之”,贾似道大怒,将陈文龙贬黜为抚州知州。
(3)司法、监察机构谏院
“谏院在后省之西……自来于中书门下置厅事”,由此可见,南宋时期谏院设置在三省之后。据《宋会要•职官三》之五十、五十五记载:“其职在拾遗、补阙。凡朝政阙失,大者在朝廷进谏规正;小者,上实封论奏。即自宰相以下至百官,自中书门下(南宋为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都有责谏正。”可见,谏院是向朝廷或皇帝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机构。
咸淳十年(1274)秋,度宗病逝,四岁的皇子嘉国公显即位为恭帝,全太后听政,改元德祐。德祐元年(1275)春,贾似道兵败芜湖鲁港,陈文龙被起用,进入谏院,出任左司谏。
据宋代吴源《莆阳名公事述•陈文龙》、宋代张日起《陈忠肃公行状》、清代张琴《陈文龙年谱》记载,陈文龙就任左司谏后,弹劾贾似道党羽之一的签书枢密院陈合,使其被罢免。
此外,据《宋史•陈文龙传》记载,当时边境危急,而丞相王爚与陈宜中却政见不同,且常有争论,对此,作为谏官的陈文龙上书,请求诏令大臣们“同心图治,无兹虚议”,但结果并不理想。
(4)三省枢密院
三省枢密院“在和宁门北,旧显宁寺,绍兴二十七年(1157)建”,今六部桥一带。作为南宋中枢机关,它是南宋中央官署集中的地方。大院中的都堂,是三省与枢密院首脑办公和商议国家政事的地方;都堂以南为“思堂”,是尚书省六部长官办公与商议政事的地方;都堂以北则是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咸淳八年(1272)七月,陈文龙出任尚书省礼部正七品的礼部员外郎。德祐元年(1275)七月,出任从二品同签书枢密院事,十一月,出任正二品同知枢密院事。十二月,出任参知政事。
对此,南宋王应麟《四明文献集深宁先生文钞摭余编三卷补遗一卷》卷五有《陈文龙特授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并参知政事诏》一文,这是陈文龙被任命同知枢密院事并参知政事的诏书。
参知政事是宰执官,为副宰相之职,与宰相同升都堂议政事,宰相与参知政事最多不超过五人,一般两名宰相配三名参知政事,或三名宰相配两名参知政事。据《宋史》卷二百一十四表第五宰辅五记载:“十二月庚子,吴坚除签书枢密院。黄镛除兼权参知政事。癸卯,陈文龙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可见,陈文龙出任参知政事时,兼知枢密院事,是中枢机构的核心要员。
2.皇宫
陈文龙在杭为官期间,皇宫是其经常出入的地方,主要有三处。
(1)崇政殿
“崇政殿,一名祥曦殿,淳熙六年(1179)与后殿同建……自北宫门循廊而左……听朝决事,兼汴都延和崇政之名”,可见,崇政殿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咸淳七年(1271)五月,陈文龙任崇政殿说书,来到皇帝身边工作。其前一任是宝祐四年(1265)丙辰科状元、抗元名将文天祥。
就崇政殿说书而言,一般由庶官充任,以区别于侍从官充任的侍讲、侍读。据《历代职官表》卷二十四《经筵日讲起居官》所载,经筵官是为皇帝讲解经史的官员,是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的总称。
陈文龙任崇政殿说书的时候,时常出入崇政殿为皇帝讲解经史。关于任期,有这样两个推断:同年十月,陈文龙升任从八品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一职告一段落;也有可能延续至咸淳八年(1272)十月,出任监察御史的时候。
(2)垂拱殿
垂拱殿是皇宫大殿的名称,位于大庆殿(即集英殿)的西面,“垂拱殿,常朝,四参官起居”,由此可见,作为皇帝的“内朝”,是日常接见群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陈文龙曾出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等高品阶官职,必然是垂拱殿的“常客”。
(3)待漏院
待漏,即等候。待漏院是百官朝拜前晨集做准备的地方。也就是说,百官接受皇帝召见,被召见前就在待漏院等候。因此,陈文龙在杭期间,日常朝拜皇帝,必然到过待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