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唐五代江南史研究的广阔天地—…
梵天寺经幢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艺林文韵
 
文人笔下四季西湖
来源:《民国杭州旅游》  作者:项文惠 王伟  日期:2021-09-30

“湖的情趣,比较游山格外,因为湖上泛舟,俯仰自得,天是那样高,山是那样远,烟水迷茫,一望无尽,这其中,有淡泊宁静的意境”。可以作为观光游览的场所或地点颇多,但在最值得“游”的名山、大湖与园林3类旅游资源中,秀丽的西湖自然有无限魅力。


1921年春,湖畔诗人汪静之的《西湖杂诗》第一首写道:

山是亲睨地抚着水,水也亲睨地拍着山。

山充满热烈的爱,把湖水抱在胸前;

湖水荡漾着笑的波浪,不息地吻着山。

东风来看望湖光山色,柳儿招招手弯弯腰地招待。


诗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西湖“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是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中十分罕见的。

西湖的夏夜也令人陶醉。1924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是红学家俞平伯生日,他和友人夜游西湖,从夕阳背山打桨湖中,看到白沙堤上,车如流水马如龙,热闹喧阗,到月上中宵,听着远处船上缓歌《南吕·懒画眉》,在三潭印月聆听烂漫灯歌,直到东方渐白,方才依依离去。后作《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记之:

归途车上白沙堤,则流水般的车儿马儿或先或后和我们同走,其时已黄昏了。呀,湖楼附近竟成一个小小的市集。楼外楼高悬着眩目的石油灯,酒人已如蚁聚,小楼上下及楼前路畔,填溢着喧哗和繁热。夹道树下的小摊儿们,啾啾唧唧在那边做买卖,如是直接于公园,行人来往,曾无闲歇,偏西一望,从岳坟的灯火,瞥见人气的浮涌,与此地一般无二。这和平素萧萧的绿杨,寂寂的明湖大相径庭了。我不自觉的动了孩子的兴奋。

微信图片_20210930133505.jpg

楼外楼

饭很不得味的匆匆吃了,马上就想坐船。但是不巧,来了一群女客,须得尽先让她们耍子儿,我们惟有落后了。H君是好静的,主张在西泠桥畔露坐憩息着,到月上了再去荡桨。我们只得答应着,而且我们也没有船。大家感到轻微的失意。

西泠桥依然是冷冷清清的。我们坐了一会儿,听远处的箫鼓声,人的语笑都迷蒙疏阔得很,顿遭逢一种凄寂,迥异我们先前所期待的了。偶然有两三盏浮漾在湖面的荷灯飘近我们,弟弟妹妹们便说灯来了。我瞅着那伶俜摇摆的神气,也实在可怜的很呢。后来有日本仁丹的广告船,一队一队,带着成列的红灯笼,沉填的空大鼓,火龙船的在里湖外湖间穿走着。似乎抖散了一堆寂寞。但不久映入水心的红意越宕越远越淡,我们因没有船赶它们不上,更添许多无聊。——淡黄月已在东方涌起,天和水都微明了。我们的船尚在渺茫中。

月儿渐高了,大家终于坐不住,一个一个的陆续溜回俞楼去。H君因此不高兴,也走回家。那边倒还是热闹的。看见许多灯,许多人影子,竞有归来之感,我一身尽是俗骨吧?嚼着方才亲自买来的火腿,成得很,乏味乏味!幸而客人们不久散尽了,船儿重系于柳下,时候虽不早,我们还得下湖去。我鼓舞起孩子的兴致来:“我们去,我们快去吧!”

虹明的莲花飘流于银碧的夜波上,我们的划子追随着它们去。其实那时的荷灯已零零落落,无复方才的盛。放的灯真不少,无奈抢灯的更多。他们把灯都从波心里攫起来,摆在船上明晃晃地,方始踌躇满志而去。到烛尽灯昏时,依然是条怪蹩脚的划子,而湖面上却非常寥落;这真是杀风景。“摇罢,上三潭印月。”

微信图片_20210930133508.jpg

三潭印月

西湖的画舫不如秦淮河的美丽;只今宵一律装点以温明的灯饰,嘹亮的声歌,在群山互拥,孤月中天,上下莹澈,四顾空灵的湖上,这样的穿梭走动,也觉别具丰致,决不弱于她的姊妹们。用老旧的比况,西湖的夏是“林下之风”,秦淮河的夏是“闺房之秀”。何况秦淮是夜夜如斯的;在西湖只是一年一度的美景良辰,风雨来时还不免虚度了。

公园码头上大船小船挨挤着。岸上石油灯的苍白芒角,把其他的灯姿和月色都逼得很黯淡了,我们不如别处去。我们甫下船时,远远听得那边船上正缓歌《南吕·懒画眉》,等到我们船拢近来,早已歌阑人静了,这也很觉怅然。我们不如别处去。船渐渐的向“三潭印月”划动了。

中宵月华的皎洁,是难于言说的。湖心悄且冷;四岸浮动着的歌声人语,灯火的微芒,合拢来却晕成一个繁热的光圈儿围裹着它。我们的心因此也不落于全寂,如平时夜泛的光景;只是伴着少一半的兴奋,多一半的怅惘,软软地跳动着。灯影的历乱,波浪的皴皱,云气的奔驰,船身的动荡……一切都和心象相融合。柔滑是入梦的惟一象征,故在当时已是不多不少的一个梦。

及至到了三潭印月,灯歌又烂漫起来,人反而倦了。停泊了一歇,绕这小洲而游,渐入荒寒境界;上面欹侧的树根,旁边披离的宿草,三个圆尖石潭,一支秃笔样的雷峰塔,尚同立于月明中。湖南没有什么灯,愈显出波寒月白;我们的眼渐渐饧涩得抬不起来了,终于摇了回去。另一划船上奏着最流行的《三六》,柔曼的和音依依地送我们的归船。记得从前H君有一断句是“遥灯出树明如柿”,我对了一句“倦桨投波密过饧”;虽不是今宵的眼前事,移用却也正好。我们转船,望灯火的丛中归去。

梦中行走般的上了岸,H君夫妇回湖楼去,我们还恋恋于白沙堤上尽徘徊着。楼外楼仍然上下通明,酒人尚未散尽。路上行人三三五五,络绎不绝。我们回头再往公园方面走,泊着的灯船少了一些,但也还有五六条。其中有一船挂着招帘,灯亦特别亮,是卖凉饮及吃食的,我们上去喝了些汽水。中舱端坐着一个华妆的女郎,虽然不见得美,我们乍见,误认她也是客人,后来不知从哪儿领悟出是船上的活招牌,才恍然失笑,走了。

微信图片_20210930133518.jpg

楼外楼

不论如何的疲惫无聊,总得挨到东方发白才返高楼寻梦去;我们谁都是这般期待的。奈事不从人愿,H君夫妇不放心儿女们在湖上深更浪荡,毕竟来叫他们回去。顶小的一位L君临去时只咕噜着:“今儿玩得真不畅快!”但仍旧垂着头踱回去了。只剩下我们,踽踽凉凉如何是了?环又是不耐夜凉的。“我们一淘走吧!”

他们都上重楼高卧去了。我俩同凭着疏朗的水泥栏,一桁楼廊满载着月色,见方才卖凉饮的灯船复向湖心动了。活招牌式的女人必定还支撑着倦眼端坐着呢,我俩同时作此想。叮叮当,叮叮冬,那船在西倾的圆月下响着。远了,渐渐听不真,一阵夜风过来,又是叮……当,叮……冬。

蒋维乔曾秋夜游西湖,1931年,友人汤爱理在约蒋维乔赴海宁八堡观潮后,建议“平日困于笔墨,脑筋过劳,当此秋色晴明,正可往西湖盘根数天,不必乘观潮车,过于迫促”。蒋维乔欣然从命,于10月8日由沪抵杭,先在湖滨公园散步,“是夜月明如镜,因岸上电灯繁密,侵夺月色,不能十分畅玩,爱理乃提议泛舟”。两人共乘小船入湖中央,“时已十一点钟。湖中寂静,仅有我等一叶扁舟。荡入深处,愈近湖心,月光愈朗,直至三潭印月,而月光分分皎洁,乃为生平所罕见。于是命舟子停桨徘徊久之。徐徐荡浆而返,抵岸,已十二时”。蒋维乔感慨道:“若此次爱月眠迟,亦一年中仅有者也。”

早期白话诗词的倡导者刘大白也有许多描写秋日西湖的佳作,而突出的如民国11年8月16日作的两首诗:


西湖秋泛一

苏堤横亘白堤纵:横一长虹,纵一长虹。

跨虹桥畔月腺胧:桥样如日,月敲如日。

青山双影落桥东:南有高峰,北有高峰。

双峰秋色去来中:去也西风,来也西风。


西湖秋泛二

厚敦敦的软玻璃里,倒影着碧橙橙的一片晴空:

一叠叠的浮云,一羽羽的飞乌,

一弯弯的远山,都在晴空倒映中。

湖岸的,叶叶垂杨叶叶风:

湖面的,叶叶扁舟叶叶蓬:

掩映着一叶叶的斜阳,

播曳着一叶叶的西风。


和谐生动地显示西湖秋日的美好风光,令人神往。

雪后的西湖别具淡妆之美,知名度颇高。历代文人雅士游西湖赏雪景,最出名的当推张岱,因他的《湖心亭赏雪》将赏雪时如痴如醉的情景写得逼肖传神,吸引了后来无数游客前去寻梅探春。1928年,民俗学家钟敬文曾两游西湖雪景,第一次是雪后的三天后,雪已消融,所以他决定第二次重游西湖雪景。在雪中白堤,他眺望内外风景,“但见一片迷蒙的水气弥漫着,对面的山峰,只有一个几乎辨不清楚的薄影。葛岭、宝石山这边,因为距离比较密迩的缘故,山上的积雪和树木,大略可以看得出来;但地位较高的保做塔,便陷于朦胧中了。到西泠桥前时,再回望中湖中,见湖心亭四围枯秃的树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着”,过西泠桥后,经灵隐山门,到韬光寺,登观海亭,在纷纷的雪霰中,又登舟过西泠桥,在湖中缓泛,仿佛进入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所勾画描绘的境界。


诗人朱自清写有诗《静》:


淡淡的太阳懒懒懒地照在苍白的墙上;

浅浅的花枝绵绵地映在那墙上。

我们坐在一间“又打、又静、又空”的屋里,

慢慢腾腾地,甜蜜蜜地,看着

太阳将花影轻轻地,秒秒地移动了。

屋外鱼鳞似的屋;

螺髻似的山;

白练似的江;

明镜似的湖。

地上的一切,一层层屋遮了;

山上的,一叠叠青掩了;

水上的,一阵阵烟笼了。

我们尽默默地向着,都不曾想什么;

只有一两个游客们外过着,

“珠儿”,“珠儿”地,雏鹰远远地唱着。


刻画了冬日清冷的早晨登城隍山四景园,观光四周水色山光的感受,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显得幽静清丽,自具特色。

人们喜爱西湖的自然美,为现代文明无孔不入的侵蚀忧心忡忡,诗人徐志摩在陪同泰戈尔游览西湖后,唏嘘不已,写下了著名的《丑西湖》一文:

微信图片_20210930133518.jpg

徐志摩与泰戈尔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我们太把西湖看理想化了。夏天要算是西湖浓妆的时候,堤上的杨柳绿成一片浓青,里湖一带的荷叶荷花也正当满艳,朝上的烟雾,向晚的晴霞,那样不是现成的诗料,但这西姑娘你爱不爱?我是不成,这回一见面我回头就逃!什么西湖,这简直是一锅腥臊的热汤!西湖的水本来就浅,又不流通,近来满湖又全养了大鱼,有四五十斤的,把湖里袅袅婷婷的水草全给咬烂了,水混不用说,还有那鱼腥味儿顶叫人难受。说起西湖养鱼,我听得有种种的说法,也不知哪样是内情:有说养鱼干脆是官家谋剩,放着偌大一个鱼沼,养肥了鱼打了去卖不是顶现成的;有说养鱼是为预防水草长得太放肆了怕塞满了湖心,也有说这些大鱼都是大慈善家们为要延寿或是求子或是求财源茂健特为从别地方买了来放生在湖里的,而且现在打鱼当官是不准。不论怎么样,西湖确是变了鱼湖了。六月以来杭州据说一滴水都没有过,西湖当然水浅得像个干血痨的美女,再加那腥味儿!今年南方的热,说来我们住惯北方的也不易信,白天热不说,通宵到天亮也不见放松,天天大太阳,夜夜满天星,节节高的一天暖似一天。杭州更比上海不堪,西湖那一洼浅水用不到几个钟头的晒就离滚沸不远什么,四面又是山,这热是来得去不得,一天不发大风打阵,这锅热汤,就永远不会凉。我那天到了晚上才雇了条船游湖,心想比岸上总可以凉快些。好,风不来还熬得,风一来可真难受极了,又热又带腥味儿,真叫人发眩作呕,我同船一个朋友当时就病了,我记得红海里两边的沙漠风都似乎较为可耐些!夜间十二点我们回家的时候都还是热虎虎的。还有湖里的蚊虫!简直是一群群的大水鸭子!你一生定就活该。


这西湖是太难了,气味先就不堪。再说沿湖的去处,本来顶清淡宜人的一个地方是平湖秋月,那一方平台,几棵杨柳,几折回廊,在秋月清澈的凉夜去坐着看湖确是别有风味,更好在去的人绝少,你夜间去总可以独占,唤起看守的人来泡一碗清茶,冲一杯藕粉,和几个朋友闲谈着消磨他半夜,真是清福。我三年前一次去有琴友有笛师,躺平在杨树底下看揉碎的月光,听水面上翻响的幽乐,那逸趣真不易。西湖的俗化真是一日千里,我每回去总添一度伤心:雷峰也羞跑了,断桥折成了汽车桥,哈得在湖心里造房子,某家大少爷的汽油船在三尺的柔波里兴风作浪,工厂的烟替代了出岫的霞,大世界以及什么舞台的锣鼓充当了湖上的啼莺,西湖,西湖,还有什么可留恋的!这回连平湖秋月也给糟蹋了,你信不信?“船家,我们到平湖秋月去,那边总还清静”。“平湖秋月?先生,清静是不清静的,格歇开了酒馆,酒馆着实闹忙哩,你看,望得见的,穿白衣服的人多煞勒瞎,扇子口得活血血的,还有唱唱的,十七八岁的姑娘,听听看——是无锡山歌哩,胡琴都蛮清爽的……”那我们到楼外楼去吧。谁知楼外楼又是一个伤心!原来楼外楼那一楼一底的旧房子斜斜的对着湖心亭,几张揩抹得发白光的旧桌子,一两个上年纪的老堂倌,活络络的鱼虾,滑齐齐的莼莱,一壶远年,一碟盐水花生,我每回到西湖往往偷闲独自跑去领略这点子古色古香,靠在阑干上从堤边杨柳荫里望滟滟的湖光,睛有睛色,雨雪有雨雪的景致,要不然月上柳梢时意味更长,好在是不闹,晚上去也是独占的时候多,一边喝着热酒,一边与老堂倌随便讲讲湖上风光,鱼虾行市,也自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但这回连楼外楼都变了面目!地址不曾移动,但翻造了三层楼带屋顶的洋式门面,新漆亮光光的刺眼,在湖中就望见楼上电扇的疾转,客人闹盈盈的挤着,堂倌也换了,穿上西崽的长袍,原来那老朋友也看不见了,什么闲情逸趣都没有了!我们没办法,移一个桌子在楼下马路边吃了一点东西,果然连小菜都变了,真是可伤。泰戈尔来看了中国,发了很大的感慨。他说,“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你们这样蓄意的制造丑恶的精神”。怪不过老头牢骚,他来时对中国是怎样的期望(也许是诗人的期望),他看到的又是怎样一个现实!狄更生先生有一篇绝妙的文章,是他游泰山以后的感想,他对照西方人的俗与我们的雅,他们的唯利主义与我们的闲暇精神。他说只有中国人才真懂得爱护自然,他们在山水间的点缀是没有一点辜负自然的;实际上他们处处想法子增添自然的美,他们不容许煞风景的事业。他们在山上造路是依着山势回环曲折,铺上本山的石子,就这山道就饶有趣味,他们宁可牺牲一点便利,不愿斫丧自然的和谐。所以他们造的是妩媚的石径;欧美人来时不开马路就来穿山的电梯。他们在原来的石块上刻上美秀的诗文,漆成古色的青绿,在苔藓间掩映生趣;反之在欧美的山石上只见雪茄烟与各种生意的广告。他们在山林丛密处透出一角寺院的红墙,西方人起的是几层楼嘈杂的旅馆。听人说中国人得效法欧西,我不知道应得自觉虚心做学徒的究竟是谁?这是十五年前狄更生先生来中国时感想的一节。我不知道他现在要是回来看看西湖的成绩,他又有什么妙文来颂扬我们的美德!

微信图片_20210930133526.jpg

平湖秋月


说来西湖真是个爱伦内。论山水的秀丽,西湖在世界上真有位置。那山光,那水色,别有一种醉人处,叫人不能不生爱。但不幸杭州的人种(我也算是杭州人),也不知怎的,特别的来得俗气来得陋相。不读书人无味,读书人更可厌,单听那一口杭白,甲隔甲隔的,就够人心烦!看来杭州人话会说(杭州人真会说话!),事也会做,近年来就“事业”方面看,杭州的建设的确不少,例如西湖堤上的六条桥就全给拉平了替汽车公司帮忙;但不幸经营山水的风景是另一种事业,决不是开铺子、做官一类的事业。平常布置一个小小的园林,我们尚且说总得主人胸中有些丘壑,如今整个的西湖放在一班大老的手里,他们的脑子里平常想些什么我不敢猜度,但就成绩看,他们的确是只图每年“我们杭州”商界收入的总数增加多少的一种头脑!开铺子的老班们也许沾了光,但是可怜的西湖呢?分明天生俊俏的一个少女,生生的叫一群粗汉去替她涂脂抹粉,就说没有别的难堪情形,也就够煞风景又煞风景!天啊,这苦恼的西子!但是回过来说,这年头那还顾得了美不美!江南总算是天堂,到今天为止。别的地方人命只当得虫子,有路不敢走,有话不敢说,还来搭什么臭绅士的架子,挑什么够美不够美的鸟眼?



相关内容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湘湖人物|徐渭湘湖题联 2024-11-04
十竹斋,让“木板水印”重回民间 2024-11-01
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