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是始于晚唐,盛于宋元的品评茶叶质量高低和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茶艺。这种以点茶的方式进行评茶及比试茶艺技能的竞赛活动,也是流行于宋元的一种游戏。而在宋代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斗茶,在当时的画作中就有诸多斗茶人物形象出现,那么我们就通过当时的画作来一窥宋代的茶文化。
普通老百姓是怎么斗茶的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此画为宋代画家刘松年所创作。刘松年是浙江杭州人,为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他生中创作的茶画作品不少,但流传于世的不多。《茗园赌市图》是他茶画中的精品,其艺术成就很高,成为后人仿效的样板画。
《茗园赌市图》是以人物为主题的茶画,图中所绘的主人公都是平民百姓。画中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杯品茶的;右前边有一挑茶担卖茶小贩,停肩傍观,另有一妇人一手拎壶另一手携小孩,边走边看斗茶。百姓眼光几乎都集于茶贩们的斗茶,画面中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将宋代街头民间斗茶的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在众人眼前。
需要说明的是,画题名《茗园赌市图》,而画中的赌者,并非赌钱的赌徒,而是造茶者对自己茶品的品赏与推销。茶画的主题突破了古时文人茶文化的局限,从平民百姓中挖掘了茶画的主题,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赵孟頫《斗茶图》
该画是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绘,为其茶画中的传神之作。《斗茶图》共绘四位人物,皆男性,作斗茶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正聚精会神,似乎在发表自己的斗茶高见。此画作展现了宋代民间茶叶买卖和斗茶的情景。
文人士大夫如何斗茶
民间斗茶之风既起,文人自也不甘落后,文人们往往相约三五知己,选一个精致雅洁的场所,在花木扶疏的庭院中,各自取出所藏的精致茶品,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
刘松年《撵茶图》
《撵茶图》为刘松年所绘,以工笔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点茶场景。
画面分两部分,画幅左侧共两人,左前方一仆跨坐在矮几上,头戴璞帽,身着长衫,脚登麻鞋,正在转动茶磨磨茶,神态专注,动作舒缓。石磨旁横放一把茶帚,是用来扫除茶末的。
另一人伫立桌边,左手持茶盏,右手提着汤瓶点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盏托筛茶的茶罗和贮茶的茶盒。 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作书,一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儒士端坐其旁,正展卷欣赏 一切显得十分安静整洁,专注有序。
整个画面布局闲雅,用笔生动,充分展示了宋代文人雅士茶会的风雅之情和高洁志趣,是宋代点茶场景的真实写照。
刘松年《斗茶图》
此图共绘四人,在参天松柏之下,其中二人已捧茶在手,一个正在提壶倒茶,另一个正扇炉烹茶,似是茶童 此画中人物表情安详怡然自得,整体风格工笔写意兼备,细致与豪逸并存,以树木的苍翠秀润使人物更显生动传神。
王公贵族如何斗茶
宋徽宗《文会图》
宋徽宗赵佶1101年即位,在朝29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文会图》充分展现了徽宗院画精致明净的风格。此图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菜肴丰盛 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侍者们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盛大热烈,人物神态逼真。
这些宋代茶画即证实了宋代风靡的斗茶现象,也反映当时茶文化的兴盛。
史载中国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宋代及后世的诸多茶学著作中,均提到了宋代的茶事活动盛况和斗茶的盛行。
经由这些茶画,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宋代点茶茶具。如刘松年《撵茶图》中,碾磨茶饼所用的茶磨、煮水用的风炉、刷茶用的宗从事、注水的汤提点、盛茶汤的茶盏等均可在画作上面得以体现,与宋代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的记载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宋代斗茶现象的真实存在。
同时,它们还反映了宋代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均积极参与茶事活动。从宋徽宗赵佶的茶画作品《文会图》及茶书《大观茶论》中,可见宫廷之中兴起了茶风,茶也就从此就蒙上了皇家之气;而地方官吏文人雅士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与此同时,茶文化在民间也广泛兴起,唐代的茶文化是由文人雅士隐士僧人来引导潮流,而宋代茶文化则已走向社会,真可谓茶为举国之饮。(叶素娜)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