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郭老,您好!您是我们萧山文化的金名片,是我们萧山杰出的乡贤。我们研究以后,想请郭老给我们讲一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郭老您记忆当中孩提时代的萧山,您比较早就离开故乡,您记忆当中的故乡是怎么样的?二是讲一讲您的专业,您的事业,或者成就。您在我们中国文化界是大名鼎鼎啊。
郭:不好这么说。
采访者:三是想请郭老对萧山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提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郭:好。咱们就随便谈。刚才谈到我离开故乡。
采访者:您是1917年出生?
郭:是。我离开故乡比较早。1937年12月正是日本要进攻杭州那个时候,已经听到炮声了。我在炮声中离开萧山,算起来到今年已经有70多年。
采访者:73年了。
郭:对一个人来说,73年呢,也不是个短时间了。再加上,在革命队伍中,战争、工作、运动等等也很忙的,所以,很多事都记不清,只能谈点印象吧。过去,我们萧山是个小县,地少人多,人民生活贫困。农民个人所有的地很少,大部分都是租地耕种,整个农村,很多农民都很穷,农村经济很不发展,租子重,税收多。
采访者:苛捐杂税啊。
郭:加上疾病,农民最怕是疾病。还有灾荒。我们那里灾荒很多,差不多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灾荒,像我们那个地方,洪水几乎年年发。山洪一下来,田地房屋都毁了。
采访者:全冲毁啊。
郭:还有婚丧红白喜事这种,风俗习惯是都得掏钱,都压在农民身上,负担沉重。农民卖田卖地卖房子,妻离子散,这种情况差不多经常有的,我小时候,也经常看到这些事。人们在农村站不住脚了,只好外流,跑出去。远的呢,跑到上海,近一点呢,到杭州,到绍兴。绍兴那个时候有一种手工业,打锡箔,知道吗?
采访者:晓得。
郭:打锡箔做纸钱,烧给死人那个钱。
采访者:“银锭”啊。
郭:“银锭”,对对对。我们那里有很多人跑到绍兴“银锭”作坊当工人去了。也有到附近镇上去打工的,给船上扛大包,上上下下肩挑背扛,每天这样子,为生活。在我的记忆里面,在灾荒特别重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人都跑出去了。出去干吗呢?吃大户,抢商店。那没有办法啊。官府又不帮他们,还要阻碍他们,镇压他们,这就叫作“官逼民反”啊!在我的印象里,农村经济破坏最厉害的,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全世界的经济危机,第一次大危机,也影响到我们那里。
采访者:那大约在1929年的时候?
郭:哎,世界经济危机,不仅破坏了农村,也影响工商业、工业啊。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那养蚕业很发达,是农家一笔重大的收入,所以叫“蚕宝宝”。一年养蚕如果能收一担茧,能得到大笔钱,很多,蚕茧很贵的。这是除了租地方面收入以外,农民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来源。蚕要吃桑叶,所以满山满野都是桑树。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以后,蚕茧卖不出去了,桑树也都砍了。现在不知怎么样,有吗?
采访者:现在也很少。萧山原来种桑养蚕最多就是在东片,在坎山建一个杭州东升丝厂。那是你离开以后的事了。
郭:解放以后,我回去,已经看不到桑树了。
采访者:不太有了。
郭:我们萧山一半山区,一半丘陵地区。
采访者:南片实际属于山区、半山区之间。
郭:戴村有一条河,这条河可以直通杭州,晚上下船,第二天早上就到杭州了。所以山里出产的东西,比如梨子啊,枣子啊,竹笋啊,还有黄纸,等等,要运出去,先要到戴村。戴村好像有个小码头,把东西搁在过塘行,船来了,就运出去了。因为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这些东西出不去了,所以人的来往也少了,东西运输也少了,人民收入也少了。不仅戴村如此,像临浦啊、义桥啊,大一点的镇也是如此。总的看来,我们萧山经济在旧社会是逐渐衰败、衰落了。人民对国民党的印象逐渐由希望变成了失望。北伐战争的时候,对蒋介石还抱有希望。希望蒋介石快点来。那个时候有句流行话叫作:“将来就好了。”“将”与“蒋”是谐音。但是北伐胜利,蒋真来了,不但生活没有改善,人民反而更苦了。特别是蒋介石反共“清党”、屠杀共产党员、镇压农民运动,还卖国投敌,人民一下子眼睛就亮了,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
采访者:郭老刚才说农民运动,是衙前李成虎那个吧?
郭:这我不太清楚,但对我影响很深,组织农民协会,要求减租减息,学校里唱《打倒列强》和《锄头舞歌》:“五千年古国要出头,锄头底下有自由”。人民革命情绪高涨,更仇恨蒋介石,特别是在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中。
采访者:他们最能够接受先进的思想。
郭:我们戴村小学有个庙,叫作“五王庙”,也不知供的是哪一路神道。青年们把菩萨都打了,开办小学,叫“戴村小学”。在开学典礼上,还挂着马克思、恩格斯的肖像,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二位革命伟人。戴村小学的老师有许多是湘湖师范的毕业生,思想先进,对学生影响很大,影响其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