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吴铮强:《真假…
2024年杭州文史学术研讨会…
成明明|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
南宋臨安古都與中國城市文化精…
 
特别关注
 
李渔: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从中原到江南——两宋瓷业格局…
2024年杭州文史学术研讨会…
江元祚和他的横山草堂
特别关注
 
“历史上的杭州与中国城市史”学术研讨会学术总结
来源:  作者:  日期:2014-01-03

李孝聪

首先非常感谢杭州市政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来自杭州当地和全国的高层学者,在一天时间内有一次交流和对话的机会。我非常荣幸和在座各位学者一起参加这样一个密集型的研讨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对话,探讨学术。以往参加会议,没有集中的主题,经常各谈各的,缺少对话的机会。而这一次研讨会的主题设计和会议形式却很符合大家的心意,这要感谢杭州市政协、杭州文史研究会,以及包伟民先生付出的心血。

在此,我想总结四点:

一是杭州明清城市史研究还有空白尚待探讨。今天研讨会中所谈及的问题囊括了中国城市史在长时段研究中的众多主题。比如史前聚落、唐代里坊制,以及近世的宋代,一直到民国的杭州,可以说有七八千年的时间跨度。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一位学者讨论明清的杭州,由此可知,这是杭州城市史研究中的一个软肋,今后需要加强。

二是方法论的启迪。在讨论中我们发现,许多学者利用考古材料,谈杭州最早的钱塘县城址的位置所在,有学者通过田野考察分析南宋临安城南城墙和东城墙位置走向,也有学者探究宋代临安城的祭坛籍田是否就在八卦田。他们都运用了考古学的分析方法,同时在考古研究中还结合了文献学,如碑刻资料的运用。除此之外,还有学者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张晓虹老师运用GIS技术去识别、复原地图,考证上海城市地域的拓展过程。虽然她的文章谈的是上海,却能够给我们一种方法上的启迪。又如姜青青先生阐释《西湖清趣图》画作非清人伪做一文,利用了许多建筑、科技的知识来考证。我也特别注意到那幅画中有关“城门”的勾画,宋及宋代以前的城门都是抬梁式的,如果此图是清朝人伪作,那么城门也许会画成券拱式的。院本《清明上河图》中就是画成明清常见的券拱式城门,与张择端画于南宋时的抬梁式城门原作是不一样的。再比如画中的红色,这个红色很像我之前见过的大量清朝前期画作中的用色,但颜色和保存的条件和时间又是有关系的,这也需要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鉴定。虽然我们一时还不能断定这幅作品的真伪,但是这些知识的交叉运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方法的启迪。

三是城市史研究中对城市管理的关注。这方面的话题包括:里坊制的出现及其变化,对里坊制的解读,对官营和私营的研究,对城市中“界”的探讨,对杭州城市消防的考证等等。这些研究主题都是对城市管理方面给予关注的体现。可以说,对城市管理的关注,体现了当代城市史研究的学者们对城市的人文关怀。

四是对西方理论和概念的借用的讨论。最典型的一例是葛金芳老师的《南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城市类型分析》以及吴晓亮老师的《10~13世纪中西城市税的初步研究》,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对西方城市化理论的借用和比较问题。今天我们在借用西方人的城市化理论和概念时应该注意西方理论提出时的背景,如葛老师所谈的“城市化”的概念,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里的概念。而吴老师将“城市化”概括为“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变成城市”,如果将这一概念放置到唐宋时代,真的有上述现象吗?这种借用西方当代经济学的“城市化”概念,用于分析中国的古代社会容易有失偏颇。这也正说明了关于类似的问题,我们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研讨会中有两篇带有综论性的大文章。一篇是程民生老师的《中华文明中的汴京元素》,文章中论述了汴京城市的元素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事实上,许多城市里都有汴京因素的影响。比如北京北海公园里的太湖石,大家都不愿意说是汴京来的,大概是由于“靖康耻”的缘故。很多人喜欢谈“大唐气象”,程民生老师所论汴京元素也可以说是一种气象,而这次论坛主题中的杭州也可以称作气象,反映的就是两宋时期超级发达的大城市的气象。而描绘两宋时期发达气象的正是包伟民老师的《两宋时期城市的规模、类型及其特征》一文,包老师对两宋时代城市的规模与类型,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性研究,值得褒扬和借鉴。以上是我对刚才研讨会的总评。

提到城市化的问题,与我们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有很大关联,经过我们大家的讨论,可以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才是真正的城市化?城市化能否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生活保障等更多的好处?这就为我们学者引出了一个问题:现代中国城市化究竟应当关注什么。

譬如杭州,杭州的发展有起有落,有人把当代的杭州比作上海的后花园。诚如杭州市政协主席说的:现在的杭州是一座东方品质之城,是幸福和谐的杭州,是安全宜居的杭州。要怎样赋予这些称誉以更深的内涵,这就是方才提到的在城市化中关注什么的问题。徐吉军老师提到南宋杭州火灾的问题,而如今的杭州城最应关注的不是火灾而是水灾问题。杭州现在已经是一个跨钱塘江,濒临杭州湾,将余杭、萧山等区域都纳入的大城市,那么如何减灾防灾,如何应对百年一遇的强台风,防止严重的水患灾害,这是非常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我谈两个相关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城市选址。几年前我去西北考察的时候到过舟曲县城,第二年泥石流就把这个城市给毁了,而我们考察时的那处明朝老城却毫发无损,说明明朝人就已经注意到城市的选址问题。被泥石流湮没的地方是在沟口冲积扇建成的新区,这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选址问题考虑不周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水景房”问题,就是临江盖水景房。举个例子:前几年吉林市遇到松花江大洪水,吉林老城和城东日本人建的新城区都没有被淹,唯独淹了松花江南岸转弯处的水景房。现今房地产商热衷于盖临水的“水景房”,大家也热衷于购买“水景房”,GDP上去了,灾难也跟着来了。

最后,谈谈城市的人性化管理问题。我们不能仅仅谈唐代的里坊制管理,也不能只说巷、界的问题。今天的城市该如何管理,需要我们做历史研究的学者们提出更多的看法和意见。譬如杭州地面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是否可以通过开发京杭大运河水上交通来进行缓解?如果把类似“水上巴士”这样的水运交通引入到市中心区,最大化地利用河运,是否能对地面交通起到一定的舒缓效果?充分利用水运,也是城市人性化管理的体现。另外,杭州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在市政协的支持下做“宋代临安城数字化模型项目”,这就是一个新的“招商引资”的平台。它招的是历史研究者学术研究和支持之“商”,引的是全国历史文化汇集、交流之“资”。借助这个平台的引导,许多像今天我们所谈到的分布在各地的传世文献、档案、绘画、地图、影像等研究资源都会汇聚到这里,为杭州城的历史文化保护与研究贡献力量。最后在这些学术力量的支持下,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在杭州市政府、市政协的引领下,要复原南宋的城墙、建筑等等地标,都会进行得更加顺利和专业化,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学者,能够为杭州市的这一历史文化研究“宋代临安城数字化模型项目”出力,为创造城市史研究成果添砖加瓦。

我的总结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李渔: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2024-12-04
从中原到江南——两宋瓷业格局视野下的南宋官窑 2024-12-04
2024年杭州文史学术研讨会举行:传承发展千年运河文化 讲好新时代运河故事 2024-12-02
江元祚和他的横山草堂 2024-12-02
城雕拾遗 | 踩高跷 2024-11-2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