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乌山也称“范增山”。相传楚汉相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早年曾隐居此处读书。所以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压乌山一带就有“亚父里”的建置(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同时还流传着范亚父“断山压乌江”的神奇传说。
范增(前277一前204),秦末居鄛(今安徽桐城南)人。秦二世二年(前208),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后为楚霸王项羽的谋士。
当时天下纷争,惟有项羽和刘邦两位强手。项羽不仅本人英武勇猛,而且兵力大于刘邦,但智力与计谋却在刘邦之下。范增为项羽分析了天下大势,屡劝欲得天下必除刘邦,但项羽不听,后又中刘邦反间计,致使范增忿而离去。
项羽被刘邦击败后,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亡。噩耗传到江东,背患疽疮的范增非常悲痛。想到项羽的尸首暴露在乌江边,无人料理,觉得心中有愧,同时也悔恨自己当初在鸿门宴上没有杀了刘邦。于是他咬着牙,“割断萧山南岭,将压于乌江也”。谁知背疽疼痛,力不从心,那山没有掷到乌江,却落在了湘湖里。压乌山名即由此而来。因山在湘湖湖心,也称“压湖山”。神话传说固不可信,但从中也反映了人们对范增品德的赞扬。
压乌山峭岩壁立,石景天成,风景极佳。清咸丰七年(1857)九月,著名的萧山籍画家任熊抱病陪好友周闲游压乌山湘云寺时说:湘云寺后,岩石壁立,作种种云头皴,为天下第一奇胜。
清风明月之夜,荡舟压乌山下,其境若赤壁之游。清徐廷槐诗云:
站立压乌山顶,俯视湖面,可见湖中天界倒开,云映水波,绮丽变幻,蔚为奇观。清何攸有诗赞之:
湖水碧连天,
上下都一色。
夏云峰更奇,
秋云罗似织。
霞飞万顷红,
雨来千嶂黑。
孰与共登梯,
跨湖桥畔客。
压乌山南麓偏东处,原有湘云寺,是游憩佳处。清代的湖贤社社址曾设于湘云寺;1928年10月某夜,中共萧山县委成立于湘云寺;20世纪30年代初期,湘湖师范曾在湘云寺旁建立总部。此处可谓是个风云际会的地方。
湘湖师范在压乌山设立总部时,正值湘湖收归国有,推行开垦。学校为方便往来,在压乌山与东边的石岩山之间筑起了“东湘堤”,在压乌山与西边的定山之间筑起了“西湘堤”,在压乌山与北面的青山张之间筑起了“北湘堤”。至此,压乌山以西的湖面已成为垦区。之后,湘湖渐趋湮废。压乌山因围湖造田之需而开山取石,北部山坡被削去,损伤了昔日的风采。湘寺则荡然无存,惟寺后修竹依然青青,当年任熊赞美的石景,无改旧貌。
乱世毁湖,盛世复湖。随着湘湖的保护和开发,压乌山有望重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