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环山:千年诗路中的剡浦文化
来源:杭州网  作者:盛忠民  日期:2021-12-02

微信图片_20211202103247.jpg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代绘本《浙江全图·富阳县》 局部 

在富春江的南岸有一条重要的溪流,是富春江十大溪流之一,它就是发源于上官的剡溪。剡溪流经上官、龙门、环山,因环山一段溪流宽阔,水流深广,被称为“剡浦”。

剡浦一带风光秀丽,山水相映,民风淳朴,而且一直以来人文荟萃,历史底蕴深厚。特别是环山地域,许多文人墨客以及乡间贤达,都赋诗吟唱,留下不少千古佳作,给环山乡间增添了诗情画意,成为一座重要的文化瑰宝。

极目寒江,剡浦隐隐灯光俏

微信图片_20211202103249.jpg

孤云天外飘渺,岸柳垂丝袅山月。起看桅樯,都聚此江表。极目寒江,剡浦隐隐灯光俏。数声啼鸟,扁舟高卧,恍是春眠不觉晓。——牛奂《六么令 苋浦归帆》下阕。

这是一首描写富春江晚景的词,字里行间给了我们一幅很美的黄昏春江图。晚风中的富春江宁静安详,远处剡浦口,江船归帆,灯光隐隐,一派和谐景象。

康熙九年(1670),一个山西长治人来到了富阳,担任富阳县令,他的名字叫牛奂。

牛奂,拔贡生,才华横溢,诗词书画都不错。同时他也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他在富阳做了不少好事,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后来升职去了云南楚雄担任了知府。

这一天,或许是他刚上任不久。吃过晚饭,走出县衙,沿着富春江边,信步来到恩波桥上。牛县令站立桥上,远眺富春江晚景,看远山近水,渔火点点,归帆桅樯,感慨万千。他想起上任以来,对富阳的了解,知道富春江的许多美丽景色,想起著名的“富春八景”。“苋浦归帆”向来是富春八景之一,于是诗兴大发,随口吟诵出此《六么令》,以富春八景之“苋浦归帆”为题,描述了当时他所看到的景物和感悟的心情。

很可惜,这首词只留下了下阕,上阕已经遗失。

词中有一句诗让人映像最深,“极目寒江,剡浦隐隐灯光俏。”这里所说的剡浦,就是富春江十大溪流之一的剡溪口。在当时,站在苋浦的恩波桥上,远看剡浦,当然是极目寒江了,有点远。如果是清爽明朗的晚上,剡浦里的灯光可以隐约看到。牛奂,醉了。恍然觉得春眠不觉晓了,依然扁舟高卧,整个人沉湎于这样美丽的景色里了。

牛奂后来去了云南楚雄,去实现他自己更大的理想抱负。他在富阳留下了大量的政绩,同时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富春山水的诗词。许多富阳的史书里,都记载了他的事迹。

千载谁能继客星

剡溪,属富春江十大溪流之一,在富阳水域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清史稿》志四十(地理十二)中这样记载:“富春江,浙江上流,西南自桐庐入,纳浦江。湖洑水即壶源江,右和剡浦,左纳苋浦……” 《清史稿》是一本记载整个浙江省域的比较系统的地域书籍。由此可见,剡溪在整个富阳水系中的地位优势。

老早以前,剡溪名剡浦。据康熙《富阳县志》记载:“剡浦在县西南四十里庆護村,源出龙门山,其流深广,巨舟可入。”而在光绪《富阳县志》里,则增加了不少内容,且引用了《钱令旧志》:“剡浦,在县南四十里,发源龙门、上官诸山,西北流达柏树镇入于江,自柏树镇以下水流深广,可通舟楫。”说明剡浦在当时水面宽阔,一些比较大的渔船,或者商船都可以进出,而且可以肯定,县志中提到的柏树镇,应该是个比较繁华的水路埠头。

剡浦口柏树镇昔日的繁华,我们今日已无从知晓。但在古代的一些典籍里,依稀能看到古代人们那种热闹的生活场景。

据富阳县志记载,有两位古人写了剡浦的同题诗。

一位叫杨思蟾的人,他写了一首《剡浦归帆》:

“春江一曲抱孤城,薄暮归航驻远旌。杨柳渡头帆影落,芦花洲上浪痕平。

风吹渔火分鸥梦,月到蓬窻动旅情。此处方舟才信宿,不知移棹已晨征。”

从诗中描述的情景来看,应该是诗人乘船来到富阳途中。那一天船到剡浦,天色已晚。于是住宿剡浦边,第二天再去富阳城。整首诗描述了剡浦晚景的宁静安详,远旌归航,帆影垂落,江潮呢呐,然而渔火隐约水鸟归巢,月亮渐渐升了上来,引起了旅客的思念之情。如此安静的地方不经意间一个晚上过去,又开始新的航程。

杨思蟾,字国宾,清天台人,拔贡生。康熙十七年(1678)他来到富阳,担任富阳县训导,即相当于现今的教育局干部。据传,能诗文,《杭州府学校考(书院社学附)》【富阳县儒学】一节称:“(康熙)二十年,知县钱晋锡、教谕赵嗣万、训导杨思蟾重修大成殿,建明伦堂,钱晋锡自为记。”杨思蟾为富阳的教育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

另一位是一个叫作胡总勉的人,他也写了一首《剡浦归帆》,又名《剡浦归舟》:

“罗刹江头潮正平,风帆日夕送邮亭。才惊落雁迷寒渚,又带斜阳过别汀。

柔橹声催孤屿黑,短蓬光露一灯青。逢人漫说归来好,千载谁能继客星。”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富春江上乘船到剡浦时,沿途所看到的傍晚景象。

翻遍资料,几乎找不到有关胡总勉的任何信息。记载的仅仅是县志里面,他的这首《剡浦归帆》而已。

想到剡浦有一个村叫诸佳坞,里面是篆刻家胡震的家乡。那么,胡宗勉或许跟胡氏家族有关。查阅胡氏宗谱,果然胡宗勉是胡氏家族祖先。他大概生活在元末明初,是个富二代,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的儿子胡鲁官居湖北武昌府教授。但那时胡宗勉居住在春江一带,剡浦诸佳坞是他们的后代了。

双髻峰头坠鹤翎

微信图片_20211202103254.jpg

↑从诸佳坞村口远望双髻山

↑从诸佳坞村口远望双髻山

剡浦诸佳坞一带的人文历史相当丰富。在诸佳坞有一座山,名叫“双髻山”,因山头两峰而名,古县志云:“双峰並耸,其状如髻。”黄公望好友张伯雨,游历剡浦,看到如此景色忍不住随手赋诗一首,名《双髻山》:

“楼外晴山积翠成,层峦叠嶂倚青冥。

月明会有莺笙过,双髻峰头坠鹤翎。”

张伯雨,真名张雨,元代诗文家、词曲家、书画家。旧名张泽之,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之,又号句曲外史。钱塘(浙江杭州)人。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

张伯雨是一个茅山道士,他的名气在元代很盛,被当世名士称为“诗文字画,皆为当朝道品第一”。许多名人、官员都以跟他和诗吟唱为荣。杨维桢、倪瓒、黄公望等都是他的好友。刘伯温称他:“谅无金石固,果名以为宝;山泽之瞿,列仙之儒。”他在六十岁后,隐居杭州,从此便漫游钱塘山水,跟朋友们一起吟诗作画,喝酒聊天,纵情于自己喜欢的生活之中。

关于双髻山的诗文,作为诸佳坞的胡氏族人来说,当然也不会落下记忆。在胡氏宗谱中也记载了他们祖先写的诗句。

胡浙,是诸佳坞胡氏的始迁祖,大概在明代就迁居诸佳坞。据记载还当过明代在江陵的藩王,任辽王府长史,属五品文官。他写了一首《双髻浮云》:

“倚杖看山小苑东,雨余不与众山同。

残云半展千层翠,锁就双髻透碧空。”

从诗句里的语境来看,写这首诗时,胡浙已然年迈。大概是站在自己家门口的小院里,远眺双髻山景,且还是在一个雨后的天气。雨过天晴,雾气袅绕,这时的双髻山有一种仙气碧空的味道。

风光三径诗千首

微信图片_20211202103257.jpg

剡浦诸佳坞历来是个文人喜欢之地,从张伯雨题诗双髻山,胡氏祖先胡浙迁徙诸佳坞,到浙派篆刻奠基人胡震,再看孝子胡谦,都浸含着一种文脉的传承。据说,清代的董邦达、董诰父子也曾经来过这里,并留下了痕迹。

那一年董诰返乡,得知他父亲董邦达年轻时在剡浦诸佳坞教过书,且留有一篇《孝子胡谦传》,便决定去看看。

当年董邦达回乡省亲,来到自己曾教过书的村庄,耳闻诸佳坞孝子胡谦的孝行,甚为感动,于是写好奏章上报朝廷,孝子胡谦受到表扬,御赐“钦褒纯孝”匾额。董邦达对诸佳坞,真的有些感情,在上报朝廷的同时,还亲笔撰写了《诸佳坞名胜说》,极力推介诸佳坞。后来胡谦后代为了纪念这段事迹,出资建造了六胜园,以志纪念。

董诰来时,六胜园已经初步建成。看到父亲曾经教过书的地方,感慨万千;又看到村民为了纪念那段历史,专门建造了六胜园。觉得有必要留下点什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多首有关诸佳坞和六胜园的诗。可惜大多已经遗失,只留下三首,称《六胜园三绝》:

其一

别一山川眼更明,幽居端的称幽情。

竹兰花圃能兼胜,小坐云根逸趣生。

其二

微风松籁心偏寂,细雨岚光翠益深。

茶熟香温闲徙倚,隔枝好鸟伴新吟。

其三

文采风流棣萼连,家声籍甚一时传。

风光三径诗千首,更胜金堂玉洞仙。

董邦达、董诰,虽说在京城权倾朝野,但为官清廉。虽然没有在家乡留下巨额资产,也没有在家乡置庄办田。但为家乡留下的巨大文化遗产,这是不能以资产来衡量的。据说董诰为诸佳坞胡氏题写了匾额“国华家庆”,至今还被保留着。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湖望族|护湖功臣何氏家族 2024-12-24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