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艺林文韵
 
吴爽:宋版书中的“蝴蝶装”怎么装?
来源:古籍微信公众号  作者:吴爽  日期:2021-12-07

微信图片_20211207094104.jpg

中国古籍装帧是一门非常独到且独有的学问艺术,它不同于古代西方的羊皮书籍装帧那么富丽堂皇,中国古籍的装帧文化与中华千年的文明传承是密不可分的。 

纵观中国古代史籍,先后经历过简策、帛书、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十余种装帧形式,而其中一门装帧艺术在古籍装帧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不得不说到宋版书的装帧——蝴蝶装。

何为蝴蝶装?据《书林清话》中记载:“蝴蝶装者,不用线订,但以糊粘书背,夹以坚硬护面。以版心向内,单口向外,揭之若蝴蝶翼然。”这种装帧方式因书页展开时犹如蝴蝶展翅,故称之为“蝴蝶装”。

微信图片_20211207094106.jpg

蝴蝶装:浙江图书馆藏的宋元递修本《通鉴纪事本末》 

宋代的装帧比起之前的装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间离不开宋代雕版印刷的发展,印刷与手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手抄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随意书写,但是印刷却要受到版面的制约,一块雕版只能对应一叶书页,每版只能雕印一定的行款字数,这样的话,之前的装帧显而易见已不太能适应新的印刷方式了,于是就诞生了新的装帧形式——蝴蝶装。要说蝴蝶装应该是经折装的延伸艺术品,被称之为册页装的最初形式,主要是指第一次以单页集合体形式出现,其具体的装帧方法是将每张印好的书页,以印字一面的版心中缝线为基准,左右两版书心沿着中缝对折,其书脊与现如今的线装书背刚好相反,压齐书脊,按照书籍内容的单叶顺序,折叠一边居右,而后叶叶相粘,与此同时,准备一张比书叶略长略宽的硬纸(无需太厚,还是需要一定的柔软度),标示记号,折出与书脊高度相同的宽度,书背处涂抹厚重浆糊,与硬纸标示处紧密粘合,作为本册书的封面封底,也称之为“书衣”。最后再把书叶天头、地脚、书口三处裁齐,一册蝴蝶装的书就制作完成了。

微信图片_20211207094110.jpg

元代大德年间刻本《梦溪笔谈》

蝴蝶装的装帧虽然很是精美,但其优缺点也很明显。它的优点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蝴蝶装可以很好地保存书页内容,因其书叶是反折的,书口朝内,三周边框无文字,可以很好地保护书叶内容不被磨损;其次,整册书无纸钉,无穿线针孔,即便散叶,书叶本身也不至于受到破损,依然可以做到可逆修复;其三,蝴蝶装的收藏保存比之前的要更为安全,因书脊较硬(可写卷名),存放时可将书脊朝外放醒目的位置,便于查找,这就类似于现如今的平装书存放方式;最后,正因如上优点,故蝴蝶装对后世的精平装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由于书口朝内,按页粘连,翻阅书籍的同时,先入眼的是两叶书页之间的空白页,因此在美观度上会有所受损;其次,因全书仅有浆糊固定,虽可收藏,但如果经常翻阅此书,书页容易散叶脱落;最严重的是,浆糊为粮食所制,如若大范围使用,保存不当,极易招虫啃啮。

微信图片_20211207094113.jpg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临安府陈起书籍铺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

正是基于上述蝴蝶装的优缺点,宋中后期人们又在蝴蝶装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进而延伸出新的装帧方式,称之谓“包背装”。包背装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蝴蝶装的一些弊端,其一、针对蝴蝶装只用浆糊、容易散叶的装帧方式,包背装在书脊处添加纸捻用作固定全书,相较之下更加牢固。其二、包背装版心书口朝外,更加方便获取书页内部信息。其三,相比之蝴蝶装而言,包背装的书脊部分更加轻便且薄,蝴蝶装的浆糊要叶叶粘连而后浆背,包背装因有纸捻固定,因此仅需在书脊处使用浆糊,大大减少了浆糊的使用量,更利于书籍的保存。故而后世两部旷世巨作《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都采用了包背装的装帧形式。 

微信图片_20211207094115.jpg

国家图书馆藏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王状元集百家註分类东坡先生诗》

宋代的蝴蝶装与包背装是装帧史上重要的转变与革新,这个过程是结合了雕版印刷的前进道路,进而开启了宋代文学的辉煌篇章,推动了书籍以纸为单位飞跃到以册为单位的时代路线,提高了书籍的生产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也正是宋版书所具有的独特韵味以及艺术美感,让后世对宋本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湘湖人物|徐渭湘湖题联 2024-11-04
十竹斋,让“木板水印”重回民间 2024-11-01
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