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禹杭履迹
 
它们“颜值”不高,却藏着吴越国的秘密,你见过杭州劳动路上的这20多方墓志吗?
来源:临安钱镠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12-17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农历2月,冷。

吴越国最后一代王钱俶,50岁。他从杭州出发,第二次前往宋都开封。

第一次去开封,入觐于宋,是两年前。吴越国的每个子民都在祈福,保佑国王能平安归来。那次,他回来了。

但这一次,他知道,回不来了。

五月初一,钱俶纳土归宋,以臣自居,宋改封钱俶为淮海国王。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960年至978年,这18年里,钱俶一直效忠于北宋朝廷。那些年,发生了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做这个决定之前,钱俶在想什么?我们可以看出新的历史来吗?

1043年后,有个叫黎毓馨的人说,可以。

微信图片_20211217105229.jpg

9月13日,黎毓馨为小时新闻读者导览雷峰塔文物展览。

对于钱俶,对于经营了吴越国71年的钱氏家族,或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20年,他始终在找吴越,找归宋前夕,那些细枝末节,那些“全新的历史”。

凿去的年号

960年,赵匡胤代周称帝,国号宋,册封钱俶为吴越国王。

钱俶掌管时(948~978年),吴越国疆域达到全盛,大体包括今浙江、上海全境,以及江苏苏州,福建福州、宁德等地。

为什么在北宋立国18年之后,钱俶突然主动把整个户口本献给大宋?

后世文献都这么记载——

一来是遵先祖遗训。二来,此时,南方诸国只剩吴越一国,统一天下之趋势遂明,钱俶不想民众受战争之苦。

更多幕后,黎毓馨找到了。

比如,这块《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石碑上的“宝正”二字,被抹去了,但是没抹干净。

微信图片_20211217105232.jpg

找到被抹去的“宝正”二字了吗

史书记载,钱镠统治吴越期间境内私改年号,但实物发现极少。纳土归宋前,钱俶把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主动抹去,因为他知道自己回不来了。

年号、功臣号,都凿掉了,这是钱俶在纳土归宋前有意去掉的。

这些细枝末节,耐人寻味。

说到私立年号的事,在民间的墓志里也发现了,这也是另一证。

有三块墓志铭,他们是一家人,男主人姓危。

徐氏,是他的前妻,璩氏,是他的妈妈,这三块墓志铭刚好在宁波同一个地方出土。

妈妈和前妻同在924年去世(妈妈要早一些),更重要的是,她们是同一天下葬的。

但奇怪的是,璩氏的墓志铭写的是“同光二年”,徐氏的墓志铭写着“宝大元年”,而代表的又都是同一年——924年。这清楚表明,在这一年,钱镠改年号为“宝大”。

微信图片_20211217105235.jpg

徐氏的墓志铭写着“宝大元年”

历史记载,钱镠改过三次年号:天宝、宝大、宝正。在石板状的墓志上发现“宝大元年”,这是第一次。

文献可以修改,但碑刻是第一手资料,涂抹、凿字,会留下痕迹,为何而凿,为何修改,都可以从中发现线索,这是吴越地方史研究的历史价值所在。

钱镠改年号与善事中国的国策并不矛盾。他尊奉中原为正朔的国策,既有忠于中原维护大统的历史原因,又有实力不济远交近攻的现实需要。“称帝”虽属事实,但更多是表现一种姿态,是吴越国在群雄纷争中的生存智慧。

消失的皇妃

钱元瓘庙号“世宗”,按道理不能叫庙号,这是皇帝才有的。所以,钱氏政权放在那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与众不同。

它高于其他割据的政权,仅仅低于皇帝。在钱俶统治的时期,同样如此。宋太宗为什么封钱俶的夫人叫“皇妃”?简直不可思议。

微信图片_20211217105238.jpg

看到“皇妃”两个字了吗

这个皇妃,是宋太宗的特殊恩典,要高于别人一等。这也能跟“真王”挂起钩。

976年,妻子孙氏第一次陪钱俶赴京朝觐,同年3月,朝廷赐封孙氏为“吴越国王妃”。大臣们当然反对,从来没有封异姓诸侯王的妻子为妃的,但宋太祖觉得,吴越国忠心耿耿,破一次例又如何?

可惜,孙妃福薄,回杭州后就过世了。而到了第二年,宋太宗追封孙妃谥号为“皇妃”,所有史书不约而同这样记载:“谥王妃曰□□”。

吴越亡国后,宋廷为巩固皇室权威,消除钱氏统治的影响,下令将吴越故境的刻石,凡属年号或有僭越嫌疑的文字悉行铲除,“皇妃”,自然要消失。

2001年3月11日上午9点,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雷峰塔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做了电视直播。黎毓馨作为考古领队,在淤泥一角,看到了残碑——《雷峰塔钱俶华严经跋》断碑,吴越国王钱俶亲作。

微信图片_20211217105240.jpg

《雷峰塔钱俶华严经跋》拓片

《雷峰塔钱俶华严经跋》详述建塔原由。

谜底解开了。

宋太宗追谥“皇妃”之时,塔刚刚建好,钱俶为了纪念爱妃,才把这座塔称为“皇妃塔”——这才是雷峰塔的本名。

微信图片_20211217105243.jpg

雷峰塔倒塌前的照片

除了这块残碑,还有一面画有线刻图的铜镜,画里的人物以龙凤为标识,可以推定画中主角的帝王身份。

这幅画,一来是钱俶为了“发愿往生净土”,更重要的,是钱俶和王妃孙氏愿世世代代为夫妻。

微信图片_20211217105245.jpg

雷峰塔地宫出土的“光流素月”铭线刻镜

没有完成的石刻

纳土归宋,是一个《回不来》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来不及》的故事。

钱俶命人在雷峰塔塔壁八面镶嵌《华严经》石刻,我们发现了1104件石经碎块,黎毓馨花了10年时间,一块一块“拼图”。他发现原来钱俶准备刻满完整的80卷,但结果只刻了第一层48块共32卷。

有一块石头,下面刻了整齐的文字,忍冬花纹的边框(这种花纹也传到了宋代)也留好了,但上面却是大片空白。

钱俶是个做事极仔细的人,所有内容,都亲自设计版式,一行17个字,一个壁面刻四卷,全部都可以连起来。所以,没刻完,这是很不正常的。

因为第二次去开封,纳土归宋,使得杭州避免了战祸,百姓得以保全。他自己却被永远羁留在北方,再也无法返乡,更别说完成石刻了。所以,雷峰塔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工程。   

还有一件很有意味的事,入葬之地。

作为亡国之君,却没有葬在营庄村——这里葬有东吴末帝孙皓、南朝后主陈叔宝、西蜀后主孟昶,是末代王陵区。按道理,亡国之君,只配居“阴”。

钱俶初葬于汴京之东,南阳邓州之野。后却迁葬于洛阳,距巩县帝陵很近。

虽然钱俶是亡国之君,但不能完全按照亡国之君的规格来对待,钱俶又忠实于皇帝,但又不能埋到帝陵里去。宋太宗葬钱俶于“亡国之君兆域”之侧,既安抚了钱氏子孙,又堵了臣属及后世讥口。

墓志上,朝廷“追封秦国王”,不得了,不是秦王,而是秦国王。可见,宋对钱氏不薄。   

【后记】

唐末纷乱,临安乡人钱镠趁势崛起,统一两浙,建立了吴越国,定都于杭州。杭州第一次成为都城,它打破了地方的均衡,从此成为东南第一州,傲视周围州郡。

唐宋之间,八十多年。在钱氏诸王用心经营下,处于征战不休时代中的吴越之地,保持了繁华与安定,从907年一直延续到978年,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立国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

尤其是末王钱俶纳土归宋,使得“保封疆于边徼,家世承袭,已及百年”的吴越之地完壁归宋。

千年宋韵,吴越亦在其中。正是吴越国的底子,钱镠定下的杭州城址“腰鼓城”,奠定了后来南宋临安城的样貌。这也是属于浙江的宋韵个性。

吴越,胜览。

天文、水利、建筑、航海等科技成就独树一帜;商贸繁荣,手工业兴旺,丝织、制瓷、琢玉、金银加工、线刻铜镜、雕版印刷诸项,历历在目。考古发掘所获礼佛供具,金铜造像、阿育王塔、经卷法宝等类,珍品比比皆是。

厦门大学教授周宁写过一本书叫《光来自东方》,说的是马可波罗回去以后,把东方的文明带到了西方,点燃了西方的文艺复兴,所以叫光来自东方。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宋韵的韵,来自吴越。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湖望族|护湖功臣何氏家族 2024-12-24
《走近西湖》论文集|司马一民:白居易夜宿孤山寺竹阁 2024-12-23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