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特别关注
 
桐庐文安楼与康有为的一段往事
来源:《桐庐古建筑——桐庐文化史资料第八辑》  作者:余守贞  日期:2022-01-05

坐落在桐庐芦茨茆坪村的文安楼,曾被清末名士康有为和一代美术宗师叶浅予誉为“江南第一农居”。

微信图片_20220105094522.jpg

△ 康有为

微信图片_20220105094525.jpg

△ 叶浅予

2003年初,桐庐县人民政府将文安楼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安楼”的称谓,意在纪念楼主胡氏源出湖南文安。 

楼主胡儒艺,虽出身官宦之后,但他避开仕途,定居桐庐茆坪村,以经营竹木柴炭等山货为生。辛勤奔波,家境渐趋殷实,遂倾其所有,请来东阳建筑师建造此楼。自1922年动工至1925年告成,费时三载,耗资3万多银元,可谓备尝艰辛。胡氏大概不曾想到,历史因这一楼房记下了他的名字,成为他一生中重要的一笔。

茆坪村地理位置偏僻且隐蔽,利于古建筑保护。文安楼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建筑颇具规模。整座房屋呈长方形布局,东西窄,南北长。青砖黛瓦,风火墙。五开间两厢两进,前厅后堂。东南面的楼上开墙向外建有望月台,宅院四周筑有青砖围墙。

文安楼建筑的风格特色,使我们可以探溯到晚清建筑在审美、实用和科学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文安楼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确实让人赞叹。石条制作的门框外墙上,以贴塑的手法构筑有一牌式大门。巧妙的构思,典雅别致。既像牌坊,又似城楼。上面既有工匠用水泥制作的“双龙抱珠”,又有书法家的题字,一曰“居贞吉”,二曰“派衍文安”。前者取《易经》中“居贞吉祥”之义,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楼主谕勉子孙后代洁身自好,不与浊流同污,以保平安吉祥;后者的意思是不忘祖出文安。这一别出心裁的牌式大门既源于徽派建筑,又融入了西方建筑工艺,令人震撼。

微信图片_20220105094534.jpg

△ 文安楼

巡视屋内,其装饰完全依循晚清建筑风格。梁枋挂落,雀替牛腿,木雕无不精致。花鸟虫鱼、神话人物无不栩栩如生。为弥补窗户偏小采光不足的缺憾,建筑略微缩小了一进的进深,将天井稍加扩大。天井用青石板铺成,这一小一大之间,便有了相得益彰的契合。从天井折射进来的阳光,给室内带来更多的光亮,也给雕花装饰蒙上一层轻纱,平添了一种朦胧、宁静、和谐、温馨的感觉。前后堂的排水系统科学地解决了地面排水问题。 

文安楼的内在情韵,多半在望月台。只有上望月台呼吸过的人,才能得此真谛:晨曦初露,缕缕炊烟从邻宅上空升起,如云似雾四散飘逸;远处古柏参天、群峰竞秀,黛蓝葱翠或隐或现;山野里薄雾流动,生机盎然。夕阳中,藤葛绕树,倦鸟回翔;耳畔传来归鸟的鸣唱,伴着潺潺流水声,汇成这幽静世界的美妙音乐。

文安楼因为有文化,艺术大师对它顾盼有加,使之成为县内古民居中的佼佼者。

一位是康有为。康先生与文安楼的渊源传说甚多,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先生辗转各地,曾逃难至此,还携带一只装有名家字画及珍贵文物的“百宝箱”赠送楼主。既为传说,就缺少实据,经不起推敲。康先生卒于1927年,文安楼落成于1925年,康先生在该楼建成两年后就去世了。1911年辛亥革命把皇帝拉下了马,民主共和时期的20年代,康先生何须逃难?这一传说在逻辑上不通,故只能存疑。较为可靠的解释应该是1926年前后,康有为生病,受到楼主邀请,曾来此楼休息养病。幽静的生态环境、甘甜的新鲜空气,加之主人的盛情款待,使他安心住下,在望月台上展卷卧读、吟诗泼墨,一住就是数月。那么,楼主与康有为是什么关系呢?不得而知。

另一位是叶浅予。他回故乡活动的时间主要在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此时文安楼已物归原主。叶老每次回桐庐都要到文安楼看看,有时还带学生登望月台写生作画。他和楼主之子、现已年届八旬的胡宗陶留下的许多珍贵合影,将成为老画家与文安楼特殊情缘的历史见证。

微信图片_20220105094537.jpg

△ 谢晋

谢晋先生等不少影视导演,均看中茆坪村和文安楼的古色古香,选择它拍一些历史题材的影片。这些大师的光顾,为文安楼平添了人文光辉。



相关内容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23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2025-01-23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三)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