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是公认的中国山水诗鼻祖。 谢灵运(385-433),是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今绍兴)。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因祖上曾任康乐县令,被袭封为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从谢灵运开始,山水诗便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 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 14 种。 贰 关于山水诗发祥地之说 由于谢灵运曾任浙江永嘉郡太守,其间写有多首以楠溪江为题材的山水诗,因而温州永嘉县早就提出永嘉是我国山水诗的发祥地。由于永嘉郡相当于今温州地区,如今这一提法已经升格为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并且作为一大品牌在 2017 年以来着力打造,推出了一系列活动。 除温州外,拥有天姥山的绍兴市新昌县因为留有“谢公故居” 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也提出新昌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 而谢灵运最早写山水诗却是在富春江上,在桐庐,我们打响山水诗发祥地观点理所当然。 叁 为什么说谢灵运在桐庐首创山水诗 学者说: 2008 年, 厦门大学研究生林文兰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元和至咸通间睦州诗人群研究》一文中写道:“谢灵运在赴永嘉太守任时,途经富春江畔的七里濑,沿江观景抒情,不由写下《七里濑》诗。” 记者说: 2014年4月9日《温州日报》发表记者南航《谢灵运:永嘉太守,游吟山水》一文,其中写道: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永初三年(422)早秋,朝露冷,夕阴浓,当辞别京城邻里的谢灵运拖着病体,怀着一颗悲怨的心钻进方山码头的夜航船,开始贬谪之旅时,并没意识到输在一时,赢在千秋;官场失意,文坛得意, 这是一趟真正成就他的山水诗丰收行。 在用沿途的《七里濑》《富春渚》《过始宁墅》《初往新安至桐庐口》等作品小试牛刀后,到达温州的他发现,这个荒僻的永嘉郡原来也是一个他素爱的山水窟,这大大减轻了他出身世家大族、袭封康乐公而遭遇的政治挫折感。” 为此,我想说: 谢灵运是最早游历并描写富春江的诗人,而且其关注点主要在桐庐,因为桐庐一段是富春江最美的,境内更有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桐庐”地名又是最早在谢灵运诗中出现。 现存谢灵运富春江诗共 4 首,即《富春渚》《夜发石关亭》《初往新安至桐庐口》《七里濑》。其中《夜发石关亭》《初往新安至桐庐口》《七里濑》完全写的是桐庐境内的山水风光与人文风情。 《初往新安至桐庐口》全诗如下: 絺绤虽凄其,授衣尚未至。 感节良已深,怀古徒役思。 不有千里棹,孰申百代意。 远协尚子心,遥得许生计。 既及冷风善,又即秋水驶。 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 景夕群物清,对玩咸可喜。 诗中既有“感节良已深,怀古徒役思”的议论,又有“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的描写。在诗人眼里,桐庐口的风光“景夕群物清,对玩咸可喜”。 而《七里濑》是其名篇,全诗是这样的: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 七里濑即七里滩,又称严滩、子陵滩和严陵濑、严子濑等。这首诗中既有“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这样的景物描写,也有“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这样的怀古抒情。 发明了“谢公屐”的谢灵运堪称是我国最早的山水旅行家。正因为谢灵运在我国山水游历与诗歌创作中的地位与影响,“脚著谢公屐”几乎成为其后历代诗人追慕的风尚。于是桐庐山水尤其是严子陵钓台古迹,几乎成为其后历代诗人向往的胜境。又因为谢灵运写有影响深远的桐庐山水诗,人们自然也把谢灵运与桐庐山水连在一起。谢灵运理所当然成为历代诗人题咏桐庐入诗名人。如唐朝李白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这首古风中有“严光桐庐溪, 谢客临海峤”的诗句,把谢灵运与严子陵相提并论了。另一位唐朝诗人吴融在七律《富春》中写道:“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明朝刘基在《九日舟过桐庐》中言:“溯湍怀谢公,临濑思严子。”清朝朱之锡在《过七里滩》中云:“谢公诗境好,到此意超然。”另一位清朝诗人王嵩在《七里濑》诗中又说:“身世严陵钓,山川谢客诗。”谢客、谢公指的都是谢灵运。“山川谢客诗。”由此可见,桐庐山水与谢灵运之诗已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无论说谢灵运“观景抒情,写下《七里濑》诗”,还是说他赴任途中“小试牛刀”,都说明谢灵运在桐庐首创了山水诗。而且我以为谢灵运在桐庐写的这几首山水诗,在艺术上已经成熟了。 今天,我们在弘扬钱塘江诗路文化的背景下,在“溯湍怀谢公”的过程中打响“桐庐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