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留下镇茶馆分布在留下的几条老街上,分别开在大街、茶市街、北新街、天曹庙前、申明亭、灵慈庙前等处。据当地老人回忆,抗战前镇上有茶馆30多家,到解放初期还剩下4家。茶馆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茶馆一般沿溪而设,多为沿街面河的木结构楼房,白墙、青瓦、排门,茶客的船停靠河埠后,在河埠中间平台拴船缆绳,然后从两面台阶上下。现在紧靠老街的河埠,尚能依稀能看到当年台阶上凿有用以拴船的小洞。 △ 图丨老茶馆 留下附近山谷都是龙井茶产区,所以渐渐成为龙井茶的重要集散地。分散在西湖山区、五常、龙坞的茶农都要到留下来,一方面茶馆是他们歇脚和寄存物件的地方,把茶叶出售后,换一些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回家;另一方面茶馆成了灵市面的地方,各种新闻信息、国家大事、人物是非和民间琐事也在茶馆传播。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茶客从四邻八乡赶来,到晚上七八点钟才散去。白天喝茶的多是茶农、船夫、菜农和镇上居民,有些老农,在田头劳动了一大清早,不是坐在家里歇息,而是挑两篮南瓜、毛豆之类的新鲜菜,到茶馆门口一放,沏上一壶茶,悠闲地喝茶谈天,喝茶和卖菜两不误。晚上喝茶的则是泥水匠、木匠、铜匠、铁匠、轿夫、小商贩等。 △ 图丨老茶馆 镇上的茶馆一般不大, 陈设简单。卸下排门,骑街沿门摆数张码头桌,十几张八仙桌,围桌的是长条凳。茶价低廉,每壶茶收费三个铜板,只要不离开,不加收费,也不清场,熟客可以赊账。茶馆门口设有专门的钱摊,多用铁丝笼子罩住些银角、铜板,供人兑换付账。沏泡的茶叶多为本地的红茶、绿茶两个花色。每斤可泡80来壶茶水,茶客每人一壶茶,也可二人一壶,自斟自饮。由于茶客众多,开水供应量很大,有紫铜皮做成的烧水锅炉,叫穿心炉子,1米多高,不仅容量很大,而且可以不断取走开水添加冷水。茶馆的附近有菜馆和点心店,也有人挑了糕点担子进茶馆叫卖的,喝早茶的人往往买来点心,边喝茶边吃早点。茶馆还备有面盆,喝早茶的客人用热水洗脸是免费的。 △ 图丨老茶馆 留下茶馆在晚上还常常有评话艺人的说书。茶馆一隅搭个小台,台上摆上一张半桌,没有电灯的年代,桌子上放一盏美孚灯。说书人说的多为长篇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七侠五义》等,情节紧凑,生动有趣,到一定时间打个关口猛然刹住,一句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把茶客第二天又吸引过来。有的茶客一大早就来到这里,直到晚上打烊时才回家。饿了就到附近的点心店、菜馆叫饭。 △ 图丨茶馆里评话艺人说书照片 留下的茶馆还有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1930年秋,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遵照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发展社会教育的精神,创办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培养民众教育人才、研究民众教育理论与实验民众教育方法的学校。首任校长是国内外知名的教育学家孟宪承教授,浙江省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创建时,著名教育家钟敬文先生为学校写了校歌。歌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