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觉陇石屋洞遗迹 
满觉陇,亦称满陇、满家弄,位于杭州西湖以南,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在此地建有圆兴院,北宋治平二年(1065 )改为满觉院。满觉意为“圆满 的觉悟 ”,此山谷因寺而得名。石屋洞遗迹就位于满觉陇路东端的石屋岭下。  民国时期石屋洞外的寺院《咸淳临安志》卷七十八有记载:大仁院,广运中吴越王建,旧为石屋,宣和三年改今额。有洞曰石屋,镌石作罗汉诸佛像。山顶有石庵天成,团圆如凿,高丈余,一名天然庵,洞崖仿佛有东坡题名,传云党禁时镌去,咸淳二年创建观音诸天宝阁。  《新建石屋瑞像保安禅院之记》
拓片 据洞内的《新建石屋瑞像保安禅院之记》可知:后晋开运元年(944)10月,吴越国王钱弘佐新建保安禅院,于洞内最先开凿造像。至钱弘俶北宋开宝七年(即广运元年,974)时基本完工,共花费了31年时间,由来自各阶层的佛教信徒们共同资助雕造了516尊(《咸淳临安志》记载)罗汉像。  石屋洞民国时期照片正面大龛为一高台上雕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七尊像,龛上有二飞天;次龛为一佛、二菩萨三尊像;周边层层排列罗汉小像。现造像多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镌,石刻题记也损毁严重。 浙江省博物馆2019年出版了《杭州石屋洞吴越国题刻》一书,共集录了馆内藏有民国时期拓的吴越国题刻拓本222品。这次我们重新对石屋洞吴越题记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发现的题记比第三次文物普查(71品)时更多。其中与民国拓本重复的有82品,新发现完整的7品,残存待考7品。 “石屋洞刻石对研究杭州历史文化、石刻文化等都极具价值。“石铭江南”展作为对其深入研究的基础资料,为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结合展品对其所含内涵解读一二。” 高敞如屋 沧海浮影 
 02名字特点
仔细看你会发现,石屋洞内五百罗汉的捐造者多是张几娘,李几娘,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认为,对于依附于母家或夫家、社交空间狭小的女性来说,名字,并没有那么重要吧。有时候,甚至女子叫什么名,也都无关紧要,只要有个姓氏就行。像张一娘、李十娘这样以排行加娘的命名,反映的则仅是这位女子在家或家族中的排行。但这种叫法一般见于寻常人家,士大夫阶层取名还是很讲究的,一般不那么取名,由此可见,石屋洞里捐刻罗汉的这些女性信徒多为普通百姓。 03纹饰 吴越统治时期,富足的生活使普通百姓开始更多地参与美的创造,进而又影响了贵族阶层的审美情趣,世俗化、大众化和多样化的艺术题材纷纷涌现,植物、动物纹样种类繁多。外来文化的艺术形式已经被改造为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纹饰。
石屋洞里的龙纹  钱匡道墓志盖上的龙纹 龙纹唐代帝王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历代皇帝都尊崇道教,这对五代各地方政权不能不产生重要影响。历代吴越国王都曾向西湖、鉴湖等水府投简,祈求风调雨时、军民乐业。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对西湖的疏浚,发现了银简、金龙等。吴越国王希望用自己的虔诚,来保佑他的子孙和一方百姓的平安。吴越的龙纹多以走地龙的形式,鳞甲遍身,长须飘然。石屋洞镌刻于洞内较高处,三爪走地龙(元代前的龙基本为三爪)以走地直立的形态,身形细长,尾部较长,显得威武、疾走、有气势。  石屋洞外背光上的牡丹花纹 牡丹花纹团花、缠枝是花卉纹样的常见组织形式,应该与唐人以团花象征团圆美满,用缠枝表示恩爱连绵有关系。牡丹的雍容华贵在唐人眼中是幸福美满的象征,五代时延续此风,亦是皇室王族、百姓常用的花卉图案。(参见第十期)
 背光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成佛”,人们向着觉悟者祈祷,内心充满了对解脱的渴求与寄托。主尊佛的背光衬托出神圣之感,象征着光明,这是给佛像前的观者一个由迷转悟的重要提示:未惧黑暗,因为是心即为光明,世间其实一片通明。 石屋洞佛像身后的背光,独具吴越地方特色。背光外形轮廓如葫芦形(宝珠状),装饰华丽,背光的内匝雕刻牡丹,外匝、周缘为火焰纹。火焰光向上的升腾感,有除恶魔消烦恼,吉祥与清净的寓意。火焰背光也是最为人熟知,出现的时间较早、形式也最为华丽的背光形式。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