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墓 琴操墓位于临安区玲珑街道玲珑村玲珑自然村玲珑山风景区内,坐北朝南,墓原来是一圆形封土堆,墓前一石质墓碑,阴刻碑文“琴操墓”三个楷体大字。1968年重修后改为混凝土浇筑的圆形封土,直径2米,高1.5米,墓后用块石垒砌一半圆形坎,总面积约14平方米,墓前有一宽为2.8米,长6.5米的拜台。该墓于2006年被公布为文物保护点。 琴操墓 九百多年前,苏东坡点化琴操遁入空门的故事,一直是很多文人津津乐道的逸闻。关于琴操,《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上是这样介绍的:琴操,宋朝钱塘歌妓,姓氏不详,大约在13岁时被抄家,做官的父亲被打入大牢,自己被籍没为伎。“琴操”二字原出自蔡邕(yōng)所撰的 《琴操》一书。以琴操为名,可见琴操的才气也非同一般。但琴操虽为歌妓,却洁身自好,只卖艺不卖身。她有色有艺,妙解音律,又通诗画,令许多文人雅士倾慕不已。 琴操画像(素材来自于网络) 宋人《泊宅编》中记载到,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与秦少游、佛印、参寥等一干好友游西湖。席间说笑甚欢,大家聊起了禅学。东坡说:我来做长老,你来参禅好吗?于是问她:“何谓湖中景?”琴操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问:“何谓景中人?”回答:“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又问一句:“何为人中意?”回答:“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如此究竟如何?”苏东坡向内一拶(zā),琴操不知所措了。东坡代为解答:“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一时间,才情极高的琴操如梦初醒,大彻大悟。琴操云:“谢学士,醒黄梁,世事升沉梦一场。奴也不愿苦从良,奴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一颗暂系于烟波画舫中的芳心,转成了出世修行的出离心!“琴操参宗”的典故也就由此而来。 琴操与苏东坡点诗论琴 (素材来自于网络) 据《东坡笔记》记载,东坡为之落籍,琴操削发为尼,于玲珑山别院修行。就这样,琴操来到了当时偏僻的临安玲珑山,选择了山中一座寂寥的小庵,皈依了青灯古佛,远离凡尘,但她很快乐。琴操在此研读佛理,并将心得写下,寄与杭州城中的苏东坡。一位是出身卑微却极有天赋的才女,一位是天性浪漫、颇有佛学造诣的诗人,就这样在读万卷佛书中又成了佛友。 琴操在进入玲珑山八年后,听到被朝廷勒令还俗的诗僧参寥带来的消息,苏轼已被贬至南海(今海南)中的儋州,内心愁苦,不出数月,就郁郁而终,时年不过二十四岁。 空山寂寂,惟闻鸟语。多年后,苏东坡最后一次来到玲珑山,踏上那熟悉的小径时,却发现琴操修行的庵堂已不见踪影,只剩得荒草及膝。他一路寻去,看到的只有林间一座凄凉的坟冢。红颜转瞬即逝,只留下黄土一抔。《玲珑山志》记载:“万历十七年,在荒土芜草中发现琴操墓,并东坡手书残碑”。 山玲珑、水玲珑,山水玲珑,寂寞的苏东坡只有告别玲珑山的美景,告别他和琴操的这一段故事,继续他那不寻常的人生。 (部分素材引自于《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