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摩崖题刻 位于凤凰山圣果寺遗址附近 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 王大通所书 
该摩崖题刻分为 凤与山两个部分 分刻于两块岩壁上 凤在南 山在北 均为隶书 有落款 
其中凤及洛王大通所书 题刻高145厘米 宽150厘米 凤字径145厘米 洛王大通所书 字径12-17厘米不等 
山及淳熙丁未春 题刻高104厘米 宽150厘米 山字径104厘米 淳熙丁未春 字径13-16厘米不等 
△ 两浙金石志 字迹尚可辨识 早先建有凤山亭一座 简评“凤山”摩崖题刻书法古朴灵动,用笔恣意,又合乎法度,线条爽利又不乏稠厚的质感。在镌刻的过程中,因为太湖石质的特殊肌理,造成了仿佛自然天成的字迹效果。同时,宋人的隶书并不多见,此处“凤山”隶书的出现,为宋代隶书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著作研究 清阮元主编《两浙金石志》:“宋王大通凤山题字。凤山,淳熙丁未春、洛王大通书,右同上,隶书,字径三尺四寸;欵字隶书,二行分列,字径四寸余。”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