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兵船改冰船,韩世忠“特快专递”送清凉
来源:《风在坊间云在巷——南京京城临安地名故事》  作者:姜青青  日期:2022-08-11

《咸淳临安志•浙江图》:“雪窨库”。图上这个地名靠近皇城大内“南入水门”,可见此处囤藏的冰雪或冷藏物,能够随时直供皇宫的需要。

微信图片_20220811103204.jpg

△ 故宫冰窖


“亲!有冰可售吗?”“亲!冰的价格不是问题哦!”在夏季藏冰卖方市场上,负责皇帝消夏用冰的采购员全用的是这个腔调,满世界搜索宝贝。可这些采购员很努力了,整个临安城包括郊县,就是找不到收藏这样宝贝的店铺,一家都没有。为什么?那时江南地区既没有藏冰习惯,也没有藏冰技术,当然无冰可供。

而赵构皇帝这时已经热得有点吃不消了!这临安杭州的暑天,人就仿佛掉进了太上老君的炉灶里,烘烤闷蒸,热得七荤八素,走投无路。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有关部门都汇报好几次了,实在找不出什么好办法来防暑降温。

真没办法,谁叫你赵构是北方人啊,临安城的夏天向来就是这样的。当然,也不能怪高宗这么不耐热,查阅一下他初来乍到南方的“履历”,就可以知道他根本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履历”大致如下:

继承父兄两位皇帝的“家产”后,高宗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江北扬州。但是建炎三年(1129)二月初,五百金军骑兵突然长途奔袭扬州,对他采取了“斩首行动”。高宗紧急大逃亡,抢渡长江,到了镇江又一路南下,在二月十三日抵达杭州。还没喘上口气,三月份突发的“苗刘兵变”差点要了他的命。四月份高宗“复辟”,到五月份天刚热起来时,便离开杭州北上建康府(今江苏南京),以示抗金决心。七月,升杭州为临安府。十月初八,高宗又回到临安。但住了七天,因为听说金军已经过江南下,尾随而来,他便急忙渡过钱塘江,向浙东逃亡。十二月,金军在兀朮的率领下攻破临安城。次年,建炎四年(1130)二月金军自临安北撤。四月,高宗还驻越州(今浙江绍兴)。此后他在越州住了差不多两年,因为漕运不便等问题,在绍兴二年(1132)正月四日自越州回到了临安城。

由上可见,高宗初到江南,因为行踪始终不定,所以并未真正领教到杭州的炎夏酷暑天气。

高宗回到临安时,正值一股强冷空气南下,雨雪霏霏紧跟着大雪纷飞,然后一片天寒地冻。他从镇江过来第一次到杭州时,执政叶梦得就提醒他说,杭州以及江南地区潮湿多雨,盛夏如蒸,非京师(东京)可比,需要重视。高宗对叶梦得的提醒应该是有印象的,加上这次回临安他是打算长住的,而且在越州也领教过江南夏天的滋味,所以他想趁此大寒机会未雨绸缪,便叫人张罗起藏冰度夏的事情。北宋朝廷原有专门负责藏冰的部门叫“冰井务”,在冬天收藏冰块,夏天拿出来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因为祭品一定要保鲜,否则臭烘烘的那是对祖宗的大不敬。二是用在皇帝及其嫔妃、太子皇子等人的生活消费上,避暑消夏喝冷饮,这在大内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三是用于邦交活动时,暑热天气如有友邦使臣来访,端给一杯冰水作为见面礼,绝对是增进传统友谊的。除此之外,对一些经常加班加点挥汗工作的大臣,根据有关奖励规定,给些冰块也等同于奖金分配。

但南宋朝廷有些不一样,因为高宗在逃亡时要跑得快、跑得远,冰井务之类不涉及日常生活需要的后勤部门就被精简掉了。所以现在藏冰的任务只好分派给了“三衙”:殿前都指挥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是掌管禁军的部门,如今敌我紧张局势缓和多了,皇帝也安居下来了,你们保卫皇上的任务轻了很多,闲着也是闲着,兼职去修几个冰窖,认真搞好藏冰工作,也免得无事生非。好在这些部门的主要从业者也都是北方人,藏冰这件事或多或少也有些实践经验,就这样搞定了。

这年端午节,临安的天气已很热了。于是,“三衙”长官纷纷取出自己部门的藏冰,供奉皇帝一家人欢度端午。真是节日快乐,皇帝很高兴,皇帝一家人都很高兴。于是,这年的藏冰就算正式启用了。然而,他们这些北方人知道临安的炎夏很热,但不知道会那么热。没多久,临安城气温爆表,暑气节节攀升,“三衙”藏冰的供应量也随之急剧攀升,终于在大暑还未来临时,藏冰全部告罄。

不过,高宗的运气也实在好,正当他快要热得不行的时候,居然有人将藏冰大老远地送上门来了。谁那么叫得应?是韩世忠。韩世忠当时驻防的镇江,算是国防重镇,所以他和朝廷之间保持着热线联系,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临安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皇帝都快要逼疯的消息。不怕!咱老韩知道哪有藏冰。哪有啊?顺着咱老韩手指方向看,就在镇江西边不远处的建康府!那有藏冰?咱老韩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里藏冰多多——把那个“建康府境图”拿过来,呶,行宫的冰窖在城东门外(皇帝早两年不是刚去那个行宫住过嘛),安抚司和都统司的几个冰窖都在城北门外,防江军的冰窖在鸡笼山之侧,看到了没有?

微信图片_20220811103207.png

好了,藏冰终于找到了,库存量也足够大,而且还“包邮”呢!可接下来物流怎么个走法?靠什么“神行太保”加上板车载运,速度上肯定不靠谱。靠驿站邮政的驿马快递,速度是靠谱的,可那是送送信函用的,超大物流根本没那个运力。还是老韩拿主意,拍板这单物流直接走水路。那走水路能靠谱吗?

老韩虽说也是北方人(老家陕西延安绥德),但对于水军运用、舰船知识极有心得。建炎三年“苗刘兵变”后,韩世忠率兵勤王,从平江(今江苏苏州)沿运河直下杭州,史载“舟行载甲士,绵亘三十里”,最后以水军破敌进城,解救了高宗。建炎四年金兀朮率军从临安北撤,到镇江黄天荡一带时,与韩世忠水军遭遇。老韩的八千水军数次大败金兵,愣是在江上扛了四十八天,差一点将金兀朮的十万大军困死在黄天荡。所以,老韩近几年的“履历”足以表明,去临安走水路他很专业,驾轻就熟,还熟门熟路。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韩世忠大胆开辟了一条水上运冰“特快专递”通道:调派的水军船头上,全部插上写有“进冰船”的旗标,作为开道警示,提醒过往船只及时避让;“进冰船”由水军健士掌舵划桨,遇有水闸,也由健士牵挽过闸。“进冰船”到建康府取冰、包装、搬运、封仓妥当后,顺江下镇江,然后再沿运河直奔临安。这样昼夜兼程,船运远比车载要快,而相比驿站马驮,因为船运的平稳性要高得多,从而极大地避免了马颠车震极易造成的碎冰和融冰现象,大大减少了运输中的耗损,运载量更是远远高出了车马,保证了效益最大化。看来,对这趟“特快专递”现在可以下结论了,这绝对是一项正确的、性价比最高的决策,应该给“好评”的!

高宗也点赞了,冷饮一口,冰爽透心,这下他真的爽歪歪了!

微信图片_20220811103209.png

这以后,临安府鉴于这次“冰荒”的深刻教训,要求所辖各县十分重视冰窖的营造。他们聘请深谙冰窖建法的北方人作为工程师,烧出一块块地,建起了一座座密闭不透风的藏冰地窖。因为重视,后来营造技术还得到了升级,出现了“雪窨”,藏冰之外还可以藏雪,包括冷藏酒水和蔗梨橘柚等水果。长久冷藏的水果在夏天取出食用时,色泽光彩“燦然如新”,而冰酒自然尤为香冽,迷醉酒徒。临安城的雪窨大多建造在城东地区,为这里的蔬菜生产和副食品供应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临安人那时就享受到了品质生活。而建康府的那些冰窖后来也全升级成为雪窨了。

生活品质提高了,皇帝开心了,相关大臣也被评为先进获得嘉奖了。可在很长时间里,太庙祭祖的祭品保鲜冷藏工作,基本没人关心,大家似乎都忘了这件说起来是最重要的事情。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八月,太常少卿王普终于站出来说话了,他说“三衙”现在的藏冰量多了去了,可太庙的祭祀活动却一直没人提供必需的冰雪,希望朝廷能够形成制度,自今以后像在东京祭祖时那样,规定专门部门负责供应冰雪。估计高宗听到王普这个建议后,一定暗叫惭愧。因为这事确实大,必须做好的,它关系到你为黎民百姓树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榜样。

藏冰藏雪之法后来很快在江南得到了广泛应用,让诗人杨万里也将这事写进了作品里,譬如《走笔谢张功父送似酴醿》有云:“西湖野僧夸藏冰,半年化作真水精。南湖诗人笑渠拙,不如侬家解干雪。藏冰窨子山之幽,镵透九地山鬼愁……人间雪脆那可藏?天上雪落何曾香?三月尽头四月首,南湖香雪今谁有?分似诚斋老诗叟,碎挼玉花泛春酒,一饮一石更五斗。”他的《荔枝歌》又唱道:“……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去年藏冰减工夫,山鬼失守嬉西湖……北人藏冰天夺之,却与南人销暑气。”

瞧瞧,夏天有冰雪的京城,多么让人感到美好!冰镇的鲜果冰镇的酒,连街头巷尾都出现冷饮摊了,怎不叫人感概良多。当然,窖藏冰雪也多有失败的时候,虽然诗人说藏雪易成藏冰难,但在那时,两者其实都是极难掌握的高难度技术活儿。

回头再补述一下韩世忠后来的情况。老韩晚年学着文人的样儿,自取了个文绉绉的雅号叫“清凉居士”。这与他当年为高宗送清凉很有些干系,毕竟那活儿干得漂亮,他骄傲啊。绍兴二十一年(1151)他去世,还要葬到清凉峰下(其墓在今临安市清凉峰镇义干村韩坟山),真是清凉到永远。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原杭报集团新闻和发展研究所所长、高级编辑)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