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缨晏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制图学会地图文化遗产数字化委员会委员。出版《鸦片的传播与对华鸦片贸易》《浙江早期基督教史》《求知集》等著作。 今天,日本一些博物馆里依然保存着许多浙江宋代文物珍品。东京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等机构中,收藏着宋代宁波画师绘制的“罗汉图”“十王图”等佛教绘画。这些宝贵文物,是宋韵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宋韵文化对东亚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力见证。但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保存在日本的这些浙江宋韵文化遗存缺乏系统的了解。 金大受《十六罗汉图》(部分)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浙江与日本隔海相望,从古代开始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文化联系。宋代,浙江在中日交流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沿海的杭州、明州(宁波)、台州等港口,都是通往日本的主要门户,明州港还一度被宋朝政府指定为唯一合法的对日贸易港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浙江与日本的文化交流还具有两大特点:第一,由于宋朝与日本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正式的官方外交关系,因此,从浙江出发的民间海商,就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主要纽带;第二,宋代浙江与日本之间的交往,是在和平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而后来明代的文化交流则是在倭乱之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整个宋代,郑仁德、周文裔、周良史、谢国明等众多浙江海商扬帆济海,将浙江所产的瓷器、丝绸、书籍、画作、工艺制品等大量运往日本。奝然、重源、荣西、道元等大批日本僧人不惧惊涛骇浪,先后来到浙江的天台山、径山等佛教圣地礼佛求法,并且带着佛像、佛经返回日本。兰溪道隆、兀庵普宁、无学祖元等中国高僧则从浙江启程,冒着鲸波之险,来到日本传教弘法。通过这些商人和僧人,无数的浙江产品以及丰富多彩的宋韵文化被输入日本,对日本的佛教、茶道、书法、建筑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舆地图》 在日本太宰府等地,出土了种类丰富的越窑瓷器;分布在九州的一些石塔、石狮,不仅带有鲜明的“宋风”,而且制作的石材也来自宁波;京都栗棘庵收藏的《舆地图》拓本,是南宋末由日本僧人惠晓从浙江带回去的;京都清凉寺最珍贵的文物旃檀木释迦像,是张延皎等台州工匠雕刻的,释迦像的胎内,还发现了由台州善男信女捐钱制作的人体五脏丝绸模型。凡此种种,都是展现宋韵文化的“活化石”。 释迦如来像 日本京都清凉寺藏 983年,日本僧人奝然来到台州参拜天台山等。985年,台州木雕工人张延皎等人为奝然制作了一尊释迦如来像(高162厘米),佛像肚子里放入了大量的东西,其中有一幅是纸张印刷出来的弥勒菩萨像(大小约高54厘米,横40厘米),注文印刷时间是984年(甲申)十月,左上角注明“越州僧知礼雕”。知礼(960—1028年),字约言,俗姓金,鄞县人,天台宗第十七代祖师。986年,奝然带着这尊释迦如来像回到日本,现在供奉在日本京都清凉寺大殿中。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因此,有必要对收藏在日本的浙江宋韵文化遗存进行更加全面的调查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开展这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调研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将宋韵文化打造成浙江新时代文化艺术标识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省域文化品牌,助力实现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加强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响省域品牌”的目标要求。 原文刊于《浙江日报》2022年8月29日第6版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