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浙江文丛0857-0862:…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二辑…
【遇见·宝藏】活动招募丨走进…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
皋亭万树桃花红
一篇“石破天惊”的报道
禹杭履迹
 
遣唐僧成寻
来源:杭州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11-09

成寻(1011—1081年),北宋日本来华僧人,日本京都岩仓大云寺寺主。成寻是最早到过杭州并留下文字记录的外国人。他作为一个日本遣华僧,在当时的宋国居住多年,因而他关于钱塘江的记录不是像其他早期来华的西方人一样仅仅提及或描述其地理位置,而是在他的游记中详细记载了在钱塘江上航行的经历,尤其是不厌其烦地记录了在钱塘江上航行与钱塘江涌潮的具体细节,并且描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及其人们蜂拥观潮的景象。

成寻俗姓藤原氏,其父为著名书法家藤原佐理。成寻七岁入京都岩仓大云寺剃发受戒,后曾任延历寺总持院阿阇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成寻以六十余岁高寿携徒七人于日本九州搭乘宋人商船西渡大宋国。他们一行人先到达宁波,从宁波到杭州,随后又从杭州到台州的天台山参拜,再回杭州,顺着运河去到开封。后在开封的太平兴国寺传法院修行。因祈雨有功,受到宋神宗的厚待,获赐“善慧大師”号。宋元丰四年(1081年)成寻示寂于开封开宝寺,享年七十一岁,葬于天台山国清寺。

10世纪以来,中原王朝一方面面临着北方辽、金王朝的政治威胁,另一方面又因为大陆周边海上交通迅速发展,对大陆东部的岛国高丽和日本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宋朝与东亚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商人、僧侣的往来等民间的交流活动非常频繁。成寻就在这种背景下来到当时的北宋王朝。

从1072 年来到中国,到1081年示寂,成寻在中国开封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近十年,没有再回到日本。从1072年3月5日于肥前壁岛与七名弟子乘坐宋商船之时开始,到第二年6月12日五名弟子乘坐驶往日本的宋船结束,成寻一直坚持用汉文记录每天的生活,留下了《参天台五台山记》八卷,又称《善慧大师赐柴成寻记》。五名弟子回去时,为成寻带回去很多佛像、经典以及神宗皇帝赠给日本的文书、物品,还包括成寻的这部入宋旅行日记。日记内容包括:登天台山及五台山巡礼诸寺、晋谒宋神宗等事,广泛涉及宋神宗治世期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情况,尤其是对旅行中到过的各地的情况与水陆交通记述详尽,为后人了解当时中日之间的海路交通、宋代佛教概况、北宋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俗、地理、文物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此书有京都东福寺所藏古抄本,经后人校合的流布本,收录在《大日本佛教全书》一一五卷、《大藏经补编》第三十二册。

虽然成寻的日记是用中文写成,不过其中文尚不纯粹,其中夹杂一些日语词汇,并且一些句子还未能脱去日语语法的影响,因而不符合汉语规范。以下是一段与钱塘江相关的记录:

潮满满来音如雷声。人人集出见之。造岸潮向来。奇怪事也。即出船了。来时著杭州凑口。津屋皆瓦,楼门相交。海面方叠石高一丈许,长十余町许。及江口河左右同前。大桥互河,如日本……买卖大小船不知其数。回船如河十町许,桥下留船。河左右家皆瓦……大船不可数尽。

十四日午时潮满,人人多来。

巳时江下止船,依潮未满也。申时潮满出船,得顺风上帆过钱塘江,三江中其一也。酉时著越州西兴泊宿。

钱塘江浅不得渡。今日之内可出船。萧山河本浅,大船不得进,示县借小船六只可来者。午时出船过五十里,子时至钱清堰,驻船宿。二十日雨下。卯时以水牛八头付辘轳绳。大船越堰。

二十一日雨下。辰时从法过门乘大船待潮生。申时潮生渡钱塘江,过十五里,酉时到著杭州官舍运船物宿。

以上段落大意为:钱塘江潮涨起来,声音如打雷一般。人人都涌出来看潮。扑岸潮打过来,真是神奇啊。……十四日午时潮又涨起来了,很多人来看。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船停在江上,因为潮汐未到。直到下午四五点,潮涨起来才开船,张起风帆顺风渡过钱塘江。到五六点钟的时候到达西兴,晚上泊船住宿。

没有涨潮的时候,钱塘江水浅不能行船渡江。

午时开船出发,行过五十里之后,半夜到了钱清堰,停船住下。二十日下雨。早晨起来八头水牛用辘轳绳拖拉着船越过钱清堰。二十一日下雨。清晨从法过门登上大船,等待涨潮。直到下午4点左右潮涨起来,乘船渡过钱塘江,走了15里,6点左右到达杭州。

以上这段文字记录了作者从杭州乘船到西兴,然后到绍兴,在钱清堰时用水牛拖拉船只翻越堰坝的经历,最后再回到杭州。当时在钱塘江或者其他与钱塘江相通的小河道上行船,一定要借助于潮水,不涨潮时,江水浅少,船只不能航行。因为须等待潮水才能行船,那时候从杭州到绍兴需要两天的时间。作者一行从杭州到绍兴一个来回,花了好几天工夫。像这样对于在钱塘江及其支流上航行情况的详细记录,我们在喜欢写意的中国文人留下来的文字中是不容易看到的。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摩崖系列|蟫叶 2024-03-29
【城纪精选】马二先生的“片石居”:《儒林外史》闲笔背后 2024-03-29
皋亭万树桃花红 2024-03-28
思想激荡 | 宋代钱塘江流域的手工业兴起 2024-03-27
揭秘!建德16个街镇名字的由来,侬晓得多少? 2024-03-2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