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览志》中记载:“凤凰山 , 两翅轩翥 , 左簿湖浒 , 右掠江滨 ,形若飞凤 , 一郡王气 , 皆籍此山。”南宋皇城遗址就坐落在杭州凤凰山东麓,而与南宋皇宫比肩的“北大内”——德寿宫遗址的发掘,为杭州南宋记忆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1武林旧事 今天的杭州鼓楼 , 南宋时名为朝天门,东部为望仙桥,可仰眺吴山,有“葱郁扶祥之气”,风水极佳。当年,秦桧觊觎这块风水宝地已久,绍兴和议后,便请求宋高宗赐地,于绍兴十五年(1145)四月,在此修筑府邸。 秦桧入住后,一直营建屋舍达19年之久,其中楼堂、馆所、亭榭数不胜数,高大宏丽程度不但在临安城中首屈一指,连高宗都甚为叹服,题赐“一德格天”的匾额。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后,相府空闲,但民众仍难解愤懑之情,将疏浚运河的污泥堆在府门墙上,表示对奸臣的鄙夷和痛恨。此时,高宗正欲行禅让,就下令将秦桧之宅改为宫殿,以备退位后居住。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新宫以“德寿”为名修建。孝宗即位后,高宗为太上皇,至淳熙十四年(1187)安乐而终,共在徳寿宫中生活了25年,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高寿皇帝。因侍奉太上皇的特殊地位,以及其恢宏的规模可与凤凰山下的皇宫“南大内”比肩,当时德寿宫被称为“北大内”。▲南宋临安城复原示意图德寿宫后苑修建于乾道三年(1167),掘地引水为大龙池,又名“小西湖”,形成“一池四区”的格局,广罗奇花异草,可谓将杭城胜景缩放于“壶中天地”。此时,宋孝宗主政,正值南宋国力最为强盛时期。高宗生性喜爱湖山泉石、亭台楼榭,孝宗为表孝敬,在德寿宫中建了大量园林景观,并时常陪同高宗游园观赏。如《武林旧事》中有记载:淳熙十一年(1184)六月初一,高宗与孝宗一起到飞来峰看水帘瀑布。当时池中荷花盛开,孝宗曾为此赋长篇诗《题冷泉堂飞来峰》。如此和睦融洽的帝王父子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体现了“孝治”“仁德”的思想。 后来,宋高宗去世,孝宗于淳熙十五年(1188)改建德寿宫康寿殿部分为慈福宫,后又将德寿宫主体改建为重华宫。第二年,吴太后迁居慈福宫,宋孝宗仿效高宗禅让光宗,迁居重华宫,而光宗也仿效孝宗每月车驾两宫起居。 宋孝宗崩逝后,重华宫主体更名为慈福宫,吴太后迁居主殿,原慈福宫改为寿慈宫,孝宗皇后谢太后迁居。开禧二年(1206)二月,寿慈宫前殿失火,直到天亮才熄灭。至此,两代帝王宫苑,延续了一甲子辉煌繁盛的德寿宫逐渐走向荒芜,湮没于历史的角落。 ▲南宋郊坛祭天大典意象图 咸淳四年(1268),宋度宗将德寿宫旧址南面划为民居,北面后苑改建为御前道宫宗阳宫。后因杜道坚住持论道,成为一所享有崇高宗教地位的道观。杜道坚喜好诗文,宗阳宫也成为了当时杭城著名的“文学沙龙”,多有佳作流芳后世。杜道坚逝后,宗阳宫逐渐没落,最终毁于战祸。 2考古往事在德寿宫遗址被正式发掘之前,人们对德寿宫的研究缺少考古资料的支撑,多是基于文献史料。1979年,古建筑专家郭俊纶通过《梦粱录》《西湖游览志》《南宋古迹考》等文献考证,得出了德寿宫原宫门在元宝街以南的结论,并认为胡雪岩芝园内的人工岩洞极有可能是德寿宫内所仿的飞来峰。这一推断,迅速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重视。 南宋临安城的考古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秋,一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成的南宋临安城考古队成立,徐苹芳先生任队长,副队长为朱伯谦先生,开始对南宋皇城遗址开展地面调查。 据1985年出版的《中国考古学年鉴》中《杭州市南宋临安城考察》记录:“1984年春,在1983年冬地面调查的基础上,钻探皇城,并在几个关键部位试掘,确定了南宋临安城皇城东城墙和北城墙的位置,北城墙自万松岭路南侧的山坡向东到馒头山的东北角,东城墙沿馒头山的东麓往南到今杭州铁路装卸机修厂内。通过试掘,了解到城墙的夯筑方法。” 1984年,临安城考古队在望仙桥至新宫桥之间的中河东岸,发现了一条南宋时期南北向砖砌道路。这条道长100余米、宽2米,砌筑整齐,结构讲究,路基厚达0.4米,初步判断为德寿宫遗址的一部分,这成为了德寿宫遗址考古的开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南宋皇城遗址进行了十多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保存较完整的南宋房屋建筑基址、砖砌道路及大型夯土台基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宋元时期瓷片、建筑饰件、钱币等文物,为了解皇城的范围、宫内格局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考古实物资料。 神鸟迦陵频伽 石雕兽爪 真正揭开德寿宫的神秘面纱,是进入21世纪后,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德寿宫遗址进行的四次重要发掘。2001年9月至12月,在配合望江路拓宽工程的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发现了德寿宫的东宫墙、南宫墙和部分宫内建筑遗迹。 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在望江地区旧城改造过程中,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原杭州工具厂地块进行了发掘,又一次发现与南宋德寿宫密切相关的西宫墙、便门、水渠、水闸与水池、砖铺路面、柱础基础、墙基、大型夯土台基、水井等重要遗迹。西宫墙位于靴儿河下东侧,南北走向,墙基宽2.2米,残高0.7米 , 德寿宫的西界由此确定。水池、水渠和假山石等遗迹,规模宏大,构思精巧。其中,水渠遗存总长近35米, 宽2.5~3米。 水渠底部以坚硬平整的灰红色夯土夯筑,两侧壁面由砖错缝平铺叠砌包边。水渠中还有大量太湖石遗迹,可见水渠在德寿宫后苑中,不仅作为引水入园的工具,且有意识地与山石材料结合,形成了蜿蜒绵延的溪涧景观。这些遗迹为一窥南宋时期园林建筑面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2010年4月至7月的第三次考古中,考古队员又发现了南宋德寿宫遗址多处建筑遗迹,包括夯土基础、宫殿建筑基址及水井、暗沟等,基本明确了德寿宫遗址中轴线南部殿堂类建筑遗迹的大致分布情况。 四层下砖墙、东—西 四层下中部香糕砖地面局部、南—北 二层下水井 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的第四次发掘,历时近三年,发掘揭示了德寿宫南部中轴线及其西侧次轴线上的多组建筑组群,包括宫殿基址、假山基础、大型砖砌道路、水池驳岸及排水设施等。其规模宏大,营建考究,应为德寿宫及重华宫的主要殿宇所在。在发掘区北部邻近河坊街处发现一处条石砌筑的驳岸遗迹,应属水池类遗迹,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大龙池有关。 至此,德寿宫的宫城范围逐渐明确,宫址之谜也被逐渐揭开。 3价值认识德寿宫遗址是迄今为止发掘面积最大、揭露遗存最丰富的一处南宋皇家宫殿园林建筑遗址,前后历时近二十年。德寿宫南半部为宫殿区,面积约为5.3万平方米;北半部为后苑园林区,面积约为10.7万平方米,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 在德寿宫遗址区域,自地表而下的土层堆积分为4层。南宋时期遗存主要叠压于第4层下,遗迹表面距现地表2.5至4米不等。根据其上下叠压关系,除秦桧时期遗迹外,考古遗迹分为三期,包括高宗营建德寿宫时期(1162-1166 年)、孝宗扩建徳寿宫后苑时期(1167-1188 年)、重华宫与慈福宫时期(1189-1206年),分别为德寿宫一期、二期和三期。 其中,德寿宫第三期遗迹保存最好、规模最大。中轴线上建筑由大型殿基及其前后多进院落组成,西侧次轴线建筑组群可以细分为南、北两部分。两者以一条长逾30米的东西向砖砌道路为界。南部殿址平面呈工字形,柱础排列整齐,应属重华宫、慈福宫建筑群组。同时,德寿宫出土遗物6696件(组),其中陶瓷器占比最高,为5784件。出土砖瓦脊兽等建筑构件368件、石质文物71件、动物骨骼及骨器151件(组)、铜钱 207件(组)、金银器等金属文物65件、漆木器34件、料器16件。▲ 龙泉高足杯 ▲ 龙泉青瓷盘 德寿宫作为首座出土的南宋皇家园林遗址,不仅体现了当时中国园林与建筑的最高水平,也将成为南宋临安城遗址保护的重要一环,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大龙池、后苑区域及宫殿北界等仍待探索。 南宋后期,繁华落尽,昔日皇城大内逐渐湮没为百姓街巷,只在史籍中留下德寿宫的烟云故梦,供后人凭吊。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