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住在杭州的美国副领事费奇在其《杭州游程》中介绍了钱塘江涌潮的壮观景象之后,还从科学的角度对钱塘江涌潮的原因作了解释,并介绍了两篇研究钱塘江涌潮的文章: 为了了解钱塘潮形成的原因,让我们来想象一个漏斗,也就是——漏斗口对着大海,漏斗的管子代表钱塘江。当大量的水从一个宽阔的地方涌到一个狭窄的地方的时候,水就不可避免地由浅变深,从而在前进的时候向上涌起。如果浪头流得足够快的话,前面的水墙来不及铺开,就会形成一个极陡的斜坡。如果此时潮水底下有一股水流向相反的方向流过来的话,前面的水墙就会变得更陡峭。江口浅浅的河床又阻拦了潮水的前进,这也是形成非常高的潮头的一个原因。 费奇甚至在指南中引述了一个关于伍子胥的传说来解释钱塘江涌潮的原因: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这里有吴国和越国两个国家,以钱塘江为界,吴国的一个将军曾提醒吴王说越国可能会攻打吴,可吴王不听他的劝告。于是后来这个叫伍子胥的将军死了,他死前要求他的儿子把他的尸体用鱼皮裹好扔到钱塘江里,因为他想见证越国攻打吴国。后来,在一次大潮水的浪尖上,有人看到他乘坐着素车白马,然后他所预言的事情也随着发生了。从此,他被高高地尊崇着。现在吴山上还有一个纪念他的祠庙,南星桥也有一个为纪念他而建立的庙。 作为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文章,作者还告诉读者,如果对涌潮现象有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阅读两篇有关文章:一是1928年《新中国观察》上刊登的《杭州潮》,由 G·T·Moule所著,另一篇是1924年9月《中国科学与艺术》杂志上发表的《涌潮》一文,也是G·T·Moule所写。 岭南大学监督晏文士在《钱江潮观感》中不仅极为精确地描述了钱塘江潮出现时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和钱塘江涌潮之所以如此壮观的原因。他比较了世界上许多以涌潮闻名的江河,概括出江河的涨潮和退潮的四个基本特征:第一,涨潮时潮水向前推进的速度与江水的深浅相关;第二,江河里的退潮、涨潮跟海边的退潮、涨潮完全不同;第三,江河自身的水流对于涨潮、退潮产生影响;第四,潮水进入到浅水区之后,波浪形状发生自然变化。他还告诉我们,钱塘江之所以能形成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涌潮景象,是因为它的入海口,即杭州湾,具有独特的内窄外宽漏斗形地理特征。每次涨潮的时候,杭州湾大量的倒灌海水会在短时间内汇聚在一个既狭窄又较浅的河道上,因而造成水位陡然上涨,形成一道水墙,快速地逆向推进。这就是世界奇观钱塘江涌潮。 英国传教士慕阿德在《新旧中国:来华三十年的个人回忆和观察》中对于钱塘江潮的描述中也提及了可能引起钱塘江涌潮奇观的好几个因素:钱塘江涌潮的主体是从外海吸入的巨浪;从扬子江入海口泻出的水流汇入杭州湾,对钱塘江涌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钱塘江河道的狭窄和入海口漏斗形的独特地质构造是钱塘江潮猛涨的地理原因。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钱塘江涌潮这一旷世奇观。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