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禹杭履迹
 
跨越千年的仪式感,你爱了吗
来源:《南宋临安社会生活》  作者:徐吉军  日期:2023-01-20

元旦(本文指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岁月的更始,俗称“新年”。由于这一天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因此又有“三朝”的称呼。宋人对这一节日最为重视,认为“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故将其列为宋代三大节日之一,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隆重加以庆祝。

元旦,宫廷中要举行大朝会,而民间则有放爆仗、拜年、贴桃符、饮屠苏酒、食素饼等习俗。

一拜年

拜年是宋人在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它可分为官府和民间两种,其中官府的拜年活动又可分为宫廷大朝会和官员之间的相互拜年。

01
元旦大朝会

每年元旦,宫廷要按常例举行大朝会。一清早,皇帝“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而在京的文武百官和外国使臣则要赶往宫廷给皇帝拜年。《梦粱录》卷一《元旦大朝会》对此作了极其细致而生动的描绘:

元旦侵晨,禁中景阳钟罢,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宰执百僚,待班于宫门之次,犹见疏星绕建章。但禁门未启,而虾蟆梆鼓并作,攒点即放鱼钥,阊阖门下,方启龙闉,执梃人传呼,头帽号纷然,卫士杂廷绅报到。闉开,百僚联辔入宫城,簇拥皆从殿庑行。遇大朝会,驾坐大庆殿,有介胄长大武士四人,立于殿陛之角,谓之“镇殿将军”。殿西庑皆列法驾、卤簿、仪仗,龙墀立青凉伞十把,效太宗朝立诸国王班次,如钱武肃、孟蜀王等也。百官皆冠冕朝服,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之贡。诸外国正副贺正使随班入贺。百僚执政,俱于殿廊侍班,而阁门催班吏高唤云:“那行!”吏进序班立毕,内侍当殿厉声问:“班齐未?”禁卫人员随班奏:“班齐!”千官耸列朝仪整,已见龙章转御屏,日表才瞻临玉座,连声清跸震班庭。上御正衙,有绿衣吏执仪剑突趋殿前,声谇厉不可晓,乃大珰走办耳。宰执百僚听召宣,领班蹈舞,皆称寿再拜,声传折槛边。禁卫人高声嵩呼,声甚震,名为“绕殿雷”。枢密臣候称寿毕,登殿,立折槛侧,百僚俱鞠躬听制。宣制曰:“履兹新庆,与卿等同。”朝贺毕,就殿赐燕宰执、百僚。外国正副使人,次日就馆赐宴,使副及三节人俱与焉。翼日,至明庆、灵隐等寺烧香……

拜年飞帖

微信图片_20230120104554.jpg

据此可知,这一仪式极为隆重。王同祖《元日》诗赞曰:

一夜东风换斗杓,千门晓色雪初消。

君王已奏平准雅,犹自谦冲免会朝。

云集衣冠拜紫宸,榻前除目报来真。

君恩先到宫门柳,占得人间第一春。

02
民间的拜年活动

在民间,平民百姓在元旦这一天皆穿着鲜艳的新衣,往来拜年。如《梦粱录》卷一《正月》载南宋都城临安风俗云:“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朱继芳《元日》诗云:

堂上序周亲,相看又一春。

吾年方觉老,童子俨成人。

婪尾屠酥酒,从头郁垒神。

何须千岁上,即此是新陈。

除这种亲族间的礼仪性拜年外,宋代已开始流行社交性的拜年活动。一些仕宦之家不亲自上门去拜年,而是派仆人将自己的名片送到要拜贺的人家去,算是他已经来上门拜年过了。这种习俗后人称为“拜年飞帖”。《癸辛杂识》前集《送刺》载:

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佥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余表舅吴四丈性滑稽,适节日无仆可出,徘徊门首,恰友人沈子公仆送刺至,漫取视之,类皆亲故,于是酌之以酒,阴以己刺尽易之。沈仆不悟,因往遍投之,悉吴刺也。异日合并,因出沈刺大束,相与一笑,乡曲相传以为笑谈……今时风俗转薄之甚。昔日投门状,有大状、小状,大状则全纸,小状则半纸。今时之刺,大不盈掌,足见礼之薄矣。

《清波杂志》卷六《阚亡投刺》曰:“正、至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人令人持马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有知其诬者,出视之,仆云:‘适已脱笼矣。’……‘脱笼’亦为京都虚诈闪赚之谚语。”又,张知甫《可书·马脱笼》云:“刁景纯官于都下,遇节,必令人持马衔,每至一门首,撼数声而留刺,以表到。”

二放爆仗与烟火

元旦放爆仗以驱鬼避邪,是迎春的重要活动之一。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每到新年钟声敲响之际,临安城内外顿时鞭炮齐鸣。之所以如此,是求“开门大吉”。此俗的盛行,无疑为新年增添了热闹欢乐的气氛。

放爆仗

微信图片_20230120104600.jpg

是时的爆仗,据顾张思《土风录》卷二的解释:“纸裹硫黄谓之爆仗,除夕岁朝放之。”竹筒里放硫磺的一般称为爆竹,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云:“截筒五尺煨以薪……当阶击地雷霆吼。”

除爆仗、爆竹外,此日还有放烟火的,使节日气氛更为浓重。

烟火在南宋时期已经广泛应用,《武林旧事》记载临安的陈太保、夏岛子以制烟火著称,他们设计表演的有各色爆仗、烟火、起轮、走线、流星、水爆、地老鼠等。上元节,皇宫中及豪门富家大放烟火,其产品有“成架烟火”、“烟火屏风”等之类。“元夕节物……又以枣肉炭屑为丸,系以铁丝燃之,名‘火杨梅’。”“至于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类不一。而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而烟火地老鼠的技术含量更高,这是一种使用喷射推动的烟火,《齐东野语》一书曾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穆陵初年,尝于上元日清燕殿排当,恭请恭圣太后。既而烧烟火于庭,有所谓地老鼠者,径至大母圣座下,大母为之惊惶,拂衣径起,意颇疑怒,为之罢宴。

穆陵恐甚,不自安,遂将排办巨珰陈询尽监系听命。黎明,穆陵至陈朝谢罪,且言内臣排办不谨,取自行遣。恭圣笑曰:“终不成他特地来惊我,想是误耳,可以赦罪。”于是子母如初焉。

三贴桃符

据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卷八、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五,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等书记载,宋代在元旦这一天有贴桃符的习俗。薛嵎《新年换桃符》诗中曰:

桃符频换句难新,休对春风诉旧贫。

近日儿童谈道学,几时征诏及闲人。

又,李龏《淳祐辛丑元日》诗曰:

滴酒焚香把笔熏,未书名纸谒朱门。

对天大写宜春字,先与孤寒忏宿根。

宋代最为常见的桃符,与过去多有不同之处,有的是用长二三尺、宽四五寸的薄木板,木板上部画神像狻猊、白泽之类神话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下面绘郁垒和神荼神像,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也有的将直径一寸左右、长七八寸的桃枝一劈为二,并在上面写上祈福禳灾的词句,将其钉在门前的泥土里,以像“度朔山”上的桃树。由此可见,宋代桃符在传统的驱鬼避邪意义基础上已经增添了喜庆迎祥的寓意。

桃符

微信图片_20230120104603.jpg

这种桃符对联又名春帖,如蔡元长春帖子云:“龙烛影中犹是腊,凤箫声里已吹春。”又,《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卷一《桃符对联》载道:“周尚干必亮,命子岁首换桃符句,制十数联,不惬意。周梅坡善扶箕,降紫姑仙,遂得两句曰:‘门无公事往来少,家有阴功孙子多。’喜甚,大书于门。”当时的朱熹就好此道,他曾书所居之桃符云:“爱君希道泰,忧国愿年丰。”又书竹林精舍桃符曰:“道述前圣统,朋误远方来。”毫无疑义,这种桃符对联就是后世春联的嚆矢。

临安也同样盛行这一风俗,《西湖游览志余》卷五《佞幸盘荒》就记载了一个有关桃符的生动故事:

似道开阃日,有桃符一联云:“笑迎珠履三千客,坐拥貔貅百万兵。”人皆称羡,一客独笑曰:“若是则客居主位矣,何不曰‘坐拥貔貅百万兵,笑迎珠履三千客’?”贾大喜,厚赠之。其他若“威行塞北几千里,春满淮南第一州”、“阳春膏雨三千里,明月香风十二楼”,皆门客所谄献也。

四岁忏、游玩

元旦到寺院中求神拜佛,祈求新年吉祥如意,俗称“烧香”或“岁忏”。如《梦粱录》载,临安市民在这一天“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

这一天也是人们游玩的大好时光。时人对此多有描述,如葛天民《元夕》诗曰:

天街夜鼓彻云霄,一望星河影动摇。

佳节无如元夕盛,老怀不似少年豪。

红尘巷陌青丝控,明月楼台紫玉箫。

谁料南坡招野叟,诗肩相对两峰高。

王同祖《京城元夕》诗曰:

鼓吹喧喧月色新,天街灯火夜通晨。

玉皇不赐传柑宴,散与千门万户春。

宋末元初人黎廷瑞《丙申上元喜晴孤坐怀旧二十韵》一诗中,回忆临安的元夕夜热闹景象时说:

少年意气凌嵩华,尚记京城逢午夜。

璧月琼枝彩凤飞,银花铁锁金鳌跨。

楼台上下沸笙韶,巷陌东西暗兰麝。

樗蒲百万不供掷,美酒十千宁论价。

狂游但恐星河曙,醉卧不知风露下。

悠悠人世半悲欢,忽忽天时更代谢。


相关内容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