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人物春秋:王安石在余杭法喜院读书写诗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2-09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24岁的程俱从舒州太湖茶场赶到余杭县,准备迎娶江襃之妹为继室。江襃(1069—1117),字仲嘉,绍圣元年(1094)进士,曾布之婿,时任余杭县尉。程、江两家是世交,都是衢州开化人,祖上即有姻亲。程俱在余杭期间,到过县城法喜院的王安石书堂,感触良多,写下了这首诗:

钟山太傅起从龙,鼓动风云指顾中。

未见图形求傅野,岂知徒步客新丰。

青鞋曾访餐芝老,白首唯余捣药童。

藏壁故应留断简,至今山鬼恸悲风。

程俱此诗作于辛巳,即建中靖国元年,距康定年间(1040—1041)不过六十年,法喜院的僧人说得详细,王安石多养疾于此堂,当年的给侍童子,已经八十多岁了。余杭法喜院,据南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记载:“在县郭内,溪北,旧名吉祥,光化二年(899)建,大中祥符八年(1015)改今额,有王荆公安石读书堂,绘公像其中,左有亭跨城。”康定年间王安石在余杭法喜院读书养疾,程俱说的很肯定,既有人证,又有物证,那王安石自己有提及吗?

王安石《伍子胥庙铭》文:“康定二年,予过所谓胥山者,周行庙庭,叹吴亡千有余年,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岂独神之事吴之所兴?盖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也。后九年,乐安蒋公为杭使,其州人力而新之,余与为铭也。”由此文可知,康定二年(1041年)王安石到过胥山及伍子胥祠。胥山在哪里?据《淳 祐临 安志》记载:“吴山,《祥符图经》云,在城中钱塘县旧治南六里,按《史记》,吴人怜伍子胥以忠谏死,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太平寰宇记》,吴山之北有寒泉迸溢,清甘不竭,今山上有忠清庙,祀伍子胥。”《伍子胥庙铭》刻石于吴山忠清庙,后亡失,嘉熙四年(1240年)又重刻入石。

那么,康定二年(1041,十一月改元庆历)王安石因为什么来杭州呢?应该是来杭看望其妹王文淑的。王文淑于宝元元年(1038年)嫁给张若谷之子张奎(字拱微)。康定元年(1040 年)张若谷知杭州,“张若谷,康定元年九月辛酉,以知应天府、枢密直学士、尚书刑部侍郎张若谷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庆历元年五月壬申徙知郑州”(周淙《乾道临安志》)。张奎、王文淑夫妇曾随父游宦于杭。厉鹗《增修云林寺志》记载,灵隐山有太常寺太祝张奎等题的摩崖石刻,记年为康宅(定)辛巳(1041年)夏。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暮春,春草渐芜,在余杭法喜寺读书养疾的王安石,尚在父丧的悲痛之中,而妹妹、妹夫也将远行,望着门前的小路,听着一声声劝人归去的杜鹃,神思寥落,但内心有不可磨灭的光芒,他写下了这首诗:

法喜寺

门前白道自萦回,门下青莎间绿苔。

杂树绕花莺引去,坏檐无幕燕归来。

寂寥谁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

我忆故乡诚不浅,可怜鶗鴂重相催。

次年,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22岁的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他将在未来三十年发起一场税赋变革之大实验。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