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禹杭履迹
 
当年拆迁都没人敢动!西湖边这地方葬着“带货”第一人,他创造了杭州一段传奇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日期:2023-03-10

在孤山一处隐秘角落里,静静地躺着一座墓。墓的主人叫林逋,北宋时期的杭州钱塘人。

微信图片_20230310102905.jpg

为什么说他是“带货”第一人?林逋隐居孤山以后,孤山这座西湖上海拔只有35米的小山成为了当时的“网红打卡地”。他在孤山种梅花,又带火了孤山的梅花。宋高宗格外痴迷梅花,为了赏梅,直接在林逋种梅花的地方圈地建起了一座皇家园林——延祥园。

直到今天,孤山依旧是一处传奇式的赏梅胜地。

1

一生淡泊名利的林逋
带火了孤山梅花

纵观两宋,对于梅花的偏爱甚至崇拜一直存在。这一点,从《西湖繁胜全景图》里随处可见的梅花中,可以窥探一二。

微信图片_20230310102908.jpg

△ 《西湖繁胜全景图》部分截图

北宋王安石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南宋陆游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追星”梅花背后,透着文化兴盛的味道。因为当时的文学艺术及审美达到了新高度,梅花本身的美感,加上凌寒盛开的孤傲高洁,正好成为文化人抒发情感的意象。热爱梅花的林逋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310102912.jpg

林逋
林逋是个孤儿,自幼贫苦,却很好学,精通经史又淡泊名利。宋真宗年间,林逋结束了江淮游历,回到家乡隐居孤山,没事种种梅花养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林逋在孤山上写的,是写梅,更似描绘美人。要是让现代人在山上住着,估计大部分人都待不下去,可林逋隐居得有滋有味。林逋的小老乡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林逋的生活:林逋住在孤山上,家里养着两只鹤,经常放它们冲上云霄,鹤玩累了就自己回笼子里待着。林逋没事的时候喜欢坐着小船去西湖各寺庙找老朋友聊天,万一他不在家时有客来访,童子会先把客人请进门,然后把鹤放出去。林逋看到鹤,就知道该回家了。在那个没有移动通讯的时代,林逋的鹤既是宠物,又是“儿子”,甚至承担了“微信提示音”的功能。林逋的来客中不乏达官显贵,杭州郡守薛映、李及等就经常去他家,一聊就是一整天。有人劝他出山当官,都被他婉拒了。他不想成家也不想升官发财,“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因此,林逋“低调”的一生,未娶妻也未入仕途。61岁时,林逋病逝,仁宗皇帝听说后表示了哀悼,并赐谥号——和靖先生。传说林逋养的鹤在他的墓前悲鸣而死,当时的人感念鹤的情义,在和靖先生墓旁又建了鹤冢。

微信图片_20230310102915.jpg

△《西湖繁胜全景图》部分截图

以前来拜访过的和后来来凭吊的文人游客,在此写下了大量的诗文,也让孤山盛名不衰。

2

宋高宗在孤山打造四圣延祥观
除了林和靖墓,其他全部迁走

宋室南渡后,宋高宗迁走孤山上的其他建筑,只保留了林和靖先生墓,建造了四圣延祥观。在四圣延祥观东部,他圈出一块地方打造了御花园“延祥园”。宋高宗痴迷梅花,在延祥园内最佳赏景位置造了一座凉堂,堂下种了数百株梅树,作为每次春游必到之处。

微信图片_20230310102917.jpg

△ 据《<西湖繁胜全景图>解读》描述,孤山东部便是御花园“延祥园”,“西依孤山,为林和靖故居,花寒冰洁,气象幽古。”有意思的是,林和靖先生墓虽被划进了延祥园的“红线”,但每年清明祭奠先生的游人竟从未断绝。这些人是怎么进皇家园林的?莫非买通了“保安”?原来,两宋时期的皇家园林是可以限时对外开放的,平民百姓也可以进去游玩。不仅如此,当时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称为“郡圃”,是供城市居民日常游玩的公共设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南宋临安城在建设时就有了公共配套的理念。

3

现代人赏梅,爱发朋友圈
宋人赏梅,主打的是一手“雅”

我们现在赏梅,那真的只是赏,而且是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的那种“共赏”。宋代赏梅仪式感要强得多,尤其是文人雅士,通常会用聚会的形式来赏梅,而这种聚会有个名字——雅集。

微信图片_20230310102923.jpg

宋高宗就经常在孝宗的陪同下去聚景园参加雅集,号称“春来红梅秋来月,今有诗酒明有歌”。这在当时不仅是一种享乐,更是一种风雅。当然,民间也有雅集,大咖们除了饮酒,还谈论诗词、切磋书画技艺、弹琴吟唱,甚至讨论宗教哲学,找乐子和学术交流两不误。

雅集中随口一句妙语,可能会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但要真正永世流传下来,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否则只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同林逋写孤山梅花的这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依然被人传诵。

如今,林和靖先生墓依然在孤山上,与放鹤亭相邻,成为“梅林归鹤”景点。古墓边、碑亭下,处处可见或红或白的梅花,引人流连。

微信图片_20230310102925.jpg

宋高宗就经常在孝宗的陪同下去聚景园参加雅集,号称“春来红梅秋来月,今有诗酒明有歌”。这在当时不仅是一种享乐,更是一种风雅。当然,民间也有雅集,大咖们除了饮酒,还谈论诗词、切磋书画技艺、弹琴吟唱,甚至讨论宗教哲学,找乐子和学术交流两不误。

雅集中随口一句妙语,可能会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但要真正永世流传下来,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否则只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同林逋写孤山梅花的这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经历了几百年的岁月,依然被人传诵。

如今,林和靖先生墓依然在孤山上,与放鹤亭相邻,成为“梅林归鹤”景点。古墓边、碑亭下,处处可见或红或白的梅花,引人流连。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音汇|杨时开筑湘湖,北宋水利工程的丰碑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年味好浓!杭州最有烟火味的弄堂,这几天车水马龙!它还是个历史满满的地方… 2025-01-20
西湖之谜系列|“三潭”如何印月? 2025-01-16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名门进士 科学巨擎 2025-01-1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