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志摩笔下颇为洋气、不无浪漫的英国“康桥”不同,杭州的康桥原名“康家桥”,一个富有中国乡村烟火味的地名。 这地名是怎样来的?说法有三。 一是相传宋朝前后,有一位康姓外来者途经此地发现这里水路畅达、物产丰饶,遂在此安家落户、造桥铺路。村庄渐具规模后,所筑桥梁亦被称为“康家桥”,后成地名。 二是康家桥其实应是“康驾桥”,与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乾隆本人未到此地,但派身边太监代行,并赐“康驾”地名以显皇恩。 三是此地原有名为“万善桥”的青石桥一座,位于古运河与一条今已不存的内运河交汇处,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2),清乾隆年间,“万善桥”被赐名为“康家桥”,“康”有安宁之意。此桥早已不存,但地名仍在。 需要一提的是,《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一所载的“康家桥,北新余北”中的“康家桥”,指的并非上述之康桥,而是今湖墅北路与小河路交叉口、大关桥北面的康家桥,“北新余北”意谓“比北新关还要更北的地方”。湖墅北路康家桥地名今仍存,只是确切的古桥位置难以详考。 2016年城中村改造前运河边的康桥镇 据记载,今康桥这片土地上战国时期即有人居住。宋时集镇成形,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南北大运河通航后,康桥遂成江南运河东岸的重要商埠。可以说,康桥的兴盛与运河直接相关,元代以后,康桥成为杭城北郊的重要水陆码头,有三里洋等多条河浜与运河相通的康桥集镇也渐显繁盛,江南出产的大米、棉花、蚕丝,以及荸荠、莲藕、青梅、西瓜等康桥特产大多自此北运,而北方运来的各类货物也往往在此集散。 据当地老人回忆,晚清至民国,康桥俨然成为杭城与塘栖镇之间的最重要市镇,以古康家桥为中心的康桥集市一条街上,染坊、南北货店、酱酒店、药店、竹器作坊、木材棺材店、鱼行、民众茶园、肉店、水果行、蜜钱坊、叶行(专售桑叶)等密匝排列。 当然,水果行的数量是不少的,柿子、蜜桃、青梅等经常摆放在店铺前,色彩艳丽琳琅满目。康桥街市每天从凌晨2时开始,直到下午5时方告落市其繁华热闹之景象由此可知。 20世纪中叶以后,铁路、公路运输逐渐超越河道航运,至1987年前后,康桥街市渐衰。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