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杭城旧影
 
风物遗迹:安溪广济桥与先试桥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吕伟刚  日期:2023-04-13

东苕溪边的安溪,是始建于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8年)的古镇。民国《杭县志稿》载有:“南宋建都临安(杭州),(在此)设安溪市。”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编撰的《咸淳临安志》中已有安溪桥的记载。

古时余杭境内东苕溪段,唯有安溪广济桥一座桥梁,故安溪便成为杭宁古道上的水陆交通要道,从而造就了当时安溪古镇的繁华。

当年安溪桥南桥北都有热闹的街市,其中桥北俗称“关上”,因民国年间在此设有杭县唯一的水上关卡安溪关。当年,无论是乡人运输竹木,还是商贾南北往来,乃至兵家行军作战,跨越安溪广济桥,翻越东明山九度岭,正是来往杭宁间的必经要道。

安溪广济桥是一座工程浩大,工艺精湛的五孔石拱桥。官方资料记载:广济桥全长59.2米,高9.2米, 中孔跨径16米,桥墩西向四堵有分水角,高有5米,外延3.2米,虎踞于苕溪中流。桥顶上有狮子望柱和石栏。是一座杭州城郊少见的五孔大石桥。当年在桥南第一桥柱之桥面上曾经建有桥栅,人们可任意关闭桥上之栅门,堵住一方强盗或兵匪。而在桥北第一桥柱的桥面上则建有一座朝北的戏台。中间台板平时可抽下,台上演戏,人就在桥堍下的庙前观看,这种构造的大石拱桥据说浙江境内仅此一座。在桥南侧第二孔顶的拱石上刻有“大明弘治十五年重建”的纪年。

安溪广济桥在它存世的数百年间,由于其建于汛期水流湍急的苕水中流,故每当苕溪行洪季节,会严重影响溪道泄洪,历史上曾多次造成安溪方向垮坝。故古老的广济桥1986年后被拆掉。

为了彻底解决苕溪行洪的问题,国家启动东西苕溪防洪工程,自1992年开工建设至2009年全面建成。此工程先后完成东苕溪西险大塘河道拓宽退堤工程,南湖围堤加固、南北湖分洪闸改建。东苕溪导流港河道拓浚,随着东苕溪防洪工程的竣工,安溪大桥南北老街也已彻底消逝。

从广济桥往东的苕溪南塘上还有一座古石桥,桥名“先试桥”,十多年前出版的《余杭古桥》一书则称作“先师桥”。此桥是一座单孔圆形石拱桥,位于良渚街道杜城村五马自然村五马闸北侧那条已废弃多年的东苕溪古堤塘上。

微信图片_20230413101453.png

先试桥南侧 

第一次去先试桥,是2011年的初冬时节,苕溪沿岸一片萧瑟,经历了夏秋的繁盛,溪岸上下野苕残芦已是花白茎枯,即将归之于冬日的寂寥。

那条废弃的古堤塘上苕花成簇,荒草没顶,桥的四周已无路可通。拨开荒草,靠近古桥,沿着被撬走桥阶的桥坡攀上了覆满薜萝的古桥顶部。桥两边攀满了木莲蓬,费劲扯开了桥南侧的一片藤萝,见到了那镌刻在桥梁石正中的“先试桥”三个阳文楷书大字。

微信图片_20230413101456.png

先试桥桥名


这座先试桥东西走向,桥的长度连桥坡约有15米,桥宽1.8米,桥距水面高有四米左右。此桥历史上是东苕溪塘岸上横跨五马陡门,一称乌麻陡门的重要津梁。

古桥四周风景美如画图,站在桥上北眺,那连绵数十里的东明、大遮、乌尖、凤凰、太平、金龙、凤泉、万松诸山一一涌入眼帘,正是杭州城北面的天然屏障。而桥的北侧便是那一带源自天目,逶迤流淌的东苕溪之水。

先试桥南北两侧各有一副桥联,均已被藤萝攀附。扯掉了南侧桥联上的藤蔓,较顺利地拍到了两条桥联。其上联是“先筑一桥排雁齿”,下联是“试连五马蹴龙鳞”。上下两联首字正是“先试”桥名。

而桥联中“蹴”的意思应是践踏,试解这副桥联的意思是:因古时苕溪经常发大水,当地百姓将古桥和连接古桥的堤坝筑成雁翅般的阵式,以抵御洪水侵袭。又寓意五马村的百姓面对自然灾害奋勇抗争,为保护家园,抵抗洪灾,有敢于践踏水龙王的勇气。

拍完桥南侧我又下到古桥西北侧的苕溪溪滩上,踩着淤泥努力靠近桥堍,艰难地扯掉那些攀爬在桥身上的藤蔓,拍到了桥西北侧那条下联。其文字为“源出临余渡分远近”,意为东苕溪源自临安、余杭,溪水一路下泄,途中有许多津渡。

微信图片_20230413101459.png

南侧桥联 

而桥东北侧那条桥联,不仅攀满了藤萝,而且位置处于水边无法靠近。

微信图片_20230413101501.png

北侧桥联


过了几天我又沿东苕溪大堤来到了先试桥畔,出发前从好友治华办公室找了一把大号美工刀,这把刀还真派上了大用场,竟用它割断了十多根手指粗细的藤萝。灰尘蓬隆中,终于清理出了桥东北面那根攀满乱藤的镌有文字的桥柱。看清了那上面的文字是“流通苕霅路绕东西”。析其联意是溪水一路下泄,西来的苕水东流连通霅溪。与上联“源出临余渡分远近”相呼应。

余杭至湖州的苕溪,在北宋时期就已修建了完整的护堤塘岸。苏轼有“赠莘老七绝”诗,其第二首:“天目山前渌浸裾,碧澜堂下看衔舻。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可证明早在北宋统治时期,东苕溪沿线即已修筑堤坝捍水抗洪。故这座东西向横跨于西险大塘五马闸北侧苕溪古堤塘之上的先试古桥,最早的修建年代也应是在那一时期,只是当年所建是木桥,还是石桥?因缺乏史料已很难考证了。

秀丽的东苕溪从瓶窑向东,流经已撤并至良渚街道的安溪古镇,其中安溪北塘秧丝墩至南塘五马村一带,是东苕溪风景最美丽的河段。正当芦花飞雪的深秋时节,我又去了那座湮没于野苇衰草中的先试桥。

先试桥位于今天良渚街道五马自然村苕溪南塘上五马闸外。五马闸,也称五马陡门,古时称乌麻陡门。

清代宗源瀚等纂修、民国徐则恂等修订的《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一书中,有安溪镇乌麻陡门的记载:“乌麻陡门,自安溪镇东南行至此二里六分。”就是说乌麻陡门在安溪镇东南方向1.6公里处,正是如今五马村、五马闸所在的位置。

而苕溪老塘上的这座“先试桥”,志书上却并没有记载。但当地民间则口口相传它与安溪广济桥的承继关系。

这次去先试桥,在五马闸边遇到二位热心的乡民,其中那位年长的沈姓大伯见我从一人多高的苕草之中钻出来,便问我在干什么?我告知是拍先试桥的。他热情地问是否拍了桥的北面,并提出可用小渔船载我去苕溪中流。真让人有些意外之喜。坐着沈大伯手划的渔船,在苕水中央转了一个圈,拍下了先试桥的北侧桥影。小船驶过先试桥桥孔时,我特意叫沈大伯将船停住,仔细观察了桥孔内的构造,只见是由五组五列拱石砌筑的桥孔,基座坚固,工艺精湛,结构尚且完好如初。东侧第一节正中拱石上镌刻有“大清嘉庆二十二年岁次戊寅三月重建大吉”的纪年清晰可读。交谈中,知沈大伯已有69岁,但看上去身板壮实,腿脚灵便。从他口中还得知先试桥的故事。据当地老人传说,这座先试桥是与安溪广济桥同一时期、由同一批工匠建造的,而且是先建了这座堤坝上的小拱桥,然后再造安溪广济大桥的。听至此处,顿令人豁然开朗,此说正可解释此桥的桥名为何叫“先试”了。而先试桥南侧的桥联“先筑一桥排雁翅,试连五马蹴龙麟。”的“先试”也 就可以 解释 通了。

古老的先试桥上原有宽厚的桥栏石,桥顶四根望柱顶端雕有石狮子,十分漂亮,后来被人拆掉了,桥上的龙门石和东西两侧那些桥踏步,及桥两侧护坡的司宝石(条石)是2006年苕溪新堤塘南退后被村里人拆了去修造畜牧场了。沈大伯当年也曾是拆桥的一员。

这座古苕溪岸边存世绝少的古石桥,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并在岁月风尘中渐渐荒落沉寂。

询问了博物馆的朋友,证实此桥已经被列入余杭区文物保护点。相信先试桥会得到妥善的保护,并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因子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别墅系列|东山别墅 2024-11-13
西湖百亭|振鷺亭 2024-11-11
云端档案丨于谦故居 2024-11-04
【余杭风物遗迹】仓前的古桥 2024-10-25
75年砥砺前行,75年光影杭州①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