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学术纵横
 
杭城古舆图与近代地图分类举要(上)
来源:《杭州文史》第31辑  作者:钟翀  日期:2023-04-23
历代流传下来的地图史料,是图像文献中极具研究价值的一类资料,而其中反映城市与区域变迁的古舆图和近代实测地图,不仅能够展示自古以来一地自然人文演进之历程,而且也为解读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历史景观、探索地方社会与地域文化提供了一种基础研究素材。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杭州也是近二十年来城市化浪潮中十分突出一座的城市。随着市域的快速扩张,如何保护传统历史文脉,如何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都已成为当今的城市研究者需要深切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海外,美、日及欧洲多国早已将城市历史地图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参考利用作为上述课题里的一项关键内容,纳入到了现代城市科学研究的视野。因此,现今世界上许多大都市纷纷编绘历史城市地图集,并将古舆图与近代地图予以重新刊印出版,比较著名的如London in Maps(1972年版)、Plans détaillés de la Ville de Paris du XVIIIe au XIXe siècle(1995年版)、《江户—东京市街地图集成 1657-1895》(1988年版)以及近年来由日本柏书房、游子馆等出版的德、法、俄、美及亚非国家多座城市的近代地图集。
杭州是我国较早开展古旧地图收集整理工作的城市之一,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了《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等图集的出版,后来杭州市档案馆又陆续影印出版了《杭州古旧地图集》《清代杭城全图》《杭州都图地图集》等图集,其地图收集之丰富、刊行种类之多,堪称当代国内城市古旧地图集之最。不过,由于杭州地图绘制历史悠久、流传情况复杂,加之此类图像文献收藏极为分散,因此,相关地图资料的收集尚不完备,更遑论系统的图目学整理与充分的地图利用。有鉴于此,笔者在2021年组织了“历代舆图中的杭州”专项研究团队,并于今年初步完成相关工作,下面借由此文将该项研究及相关成果作一简要介绍。
一“历代舆图中的杭州”专项研究简介
自去年以来,笔者组织的研究团队循序渐进地开展了“杭州古舆图及近代地图的全面收集”“杭州古舆图及近代地图的编目整理”“‘舆图中的杭州’图文数据库的编纂”这样三个阶段的专项研究。
✦杭州古舆图及近代地图的全面收集✦
根据研究设定的选图标准,以现今杭州绕城高速公路所环绕区域为对象,凡包含其中的有关城市街区、片块区域、山水名胜等地理要素的传统古舆图和近代实测地图均予以收集。按此杭城地理范围,根据笔者在国内及美、欧、日等主要海外收藏地的先期调研以及本次专项资料查阅,大致把握了海内外公藏机构的杭州地图收藏情况。国内主要收藏地有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杭州市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中研院”、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及其他若干图书馆与城建档案部门,海外的收藏则较为分散,主要有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大英图书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法国国家图书馆、意大利罗马国家档案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京都大学图书馆、日本岐阜县图书馆等20余处藏图机构,另据网上查阅获知在海外一些著名的地图私藏机构(例如日本的东洋文库、山下图库等)也有若干杭州相关地图收藏,但限于时间、疫情等诸多不利条件,本次调查未实施针对这些机构或个人的地图收集。
通过上述收集工作,陆续取得大部分高解像度的地图资料,建立了杭州古舆图与近代地图的电子图像库,此项工作共收集了杭州古舆图与近代地图400余种,在这些地图之中包含了不少珍本与孤本地图、以及许多杭州城(或城市局部)最早的实测平面图等研究价值极高的前近代地图史料,其中也包括一些本项研究初次发掘获得的珍贵地图资料。
✦杭州古舆图及近代地图的编目整理✦
运用上述全面收集的成果,同时参考《浙江古旧地图集》《杭州古旧地图集》等相关图录以及《中国古代地图集:城市地图》《舆图要录》《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等多种综合类古旧地图集及图目书,开展了有关杭州地图的绘制者、成图年代、测绘技术、图幅、比例尺、印刷形式等基本参数的详细整理,并对公藏机构中一些绘制者或成图年代存疑图进行重新考订,针对此类地图的测绘与印刷、测绘技术源流与地图的流传史、乃至真伪判定等相关事项进行慎重分析,在此基础上整理完成《杭州古舆图及近代地图联合目录》。
《杭州古舆图及近代地图联合目录》共收集了各类杭州相关地图415种,形成一部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杭州古旧地图目录。其中所收地图,时代上自宋代而迄于民国,绘制者涉及历代官、民机构或个体,同时也留意收录了意、法、葡、英、美、日等外国所绘涉杭地图。在具体的体裁上,该目录依照“方志类图”“近代实测地图”“全国总图中的杭州”“区域图中的杭州”“西文总图中的杭州”这5大类型进行了分别编排,同一类型的地图则按编纂年代先后作出顺次排列。在著录内容上,该目录的常规项目既有图名,测绘、印制及出版者信息,出版方式、载体形态及比例尺、收藏者或出处等历史地图文献的常规著录项目,也对测绘技术、原图存佚与流传情况、版次差异、绘制原委、测绘刊印质量、图中内容详略、图名异称等予以考证并在备注项中作出了精要的说明。
✦“舆图中的杭州”图文数据库的编纂✦
以《杭州古舆图与近代地图联合目录》为主要依据,吸收既往研究成果,按照地图的发生谱系与时代关系,并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代表性地图以及地图测绘者的创作情况,编制完成“舆图中的杭州”图文数据库。
在编制数据库的同时,甄选了一批较为珍贵的杭州古舆图及近代地图,其选择标准为:①绘制年代较早;②测绘质量较高;③在地图学史研究(如反映测绘或印刷技术史价值的典型地图)、城市史与城市史地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④杭州郊区(绕城公路内)所属的重要市镇(如萧山、拱宸桥等市镇地图);⑤此前尚未公开或传存稀少且具有文物价值。该图文数据库尽可能选取了高清电子数据,以保持原图面貌,以清晰、完整地呈现此类地图所富集的文献资料原貌,使其成为杭州城市史地、现代城市规划、都市文化等研究的基础参考文献。
二历代杭州地图概述及分类举要
通过上述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对现存的古今中外杭州地图有了初步但不失较为系统的认识,下面按“中外文全国图与区域图中的杭州”“杭州方志与杭州古舆图”“近代杭州地图”这三个类别加以简要述评。需要说明的是,按目前地图史学界的通行规则,本文提及的方志、图集等书籍类文献,均以《》号标示,而单幅的中日文地图,则在图名外加“”标示,西文地图文献径以斜体字母表示。
✦中外文全国图与区域图中的杭州✦
现存最早表现杭州的中文古舆图出现在宋代的全国总图之中。1964年发现于四川省荣县文庙、现藏四川博物院的“九域守令图”,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详细全国地图,其原图绘于北宋元丰三年至元祐元年间(1080-1086)、并于宣和三年(1121)重绘刻石。两宋之际至宋末,还有数种全国石刻图传世,主要是北宋元丰三年至绍圣元年(1080-1094)、伪齐阜昌七年(1136)上石的“禹迹图”(现藏陕西省博物馆),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刻石的“禹迹图”(现藏镇江市博物馆)、绍兴六年(1136)刻石的“华夷图”(现藏陕西省博物馆)、淳祐七年(1247)刻石的“墬理图”(现藏苏州市博物馆)以及绘制于咸淳二年(1266)的宋刻拓本“舆地图”(现藏日本京都东福寺栗棘庵,图1)。这些全国古舆图中都在钱塘江下游处以文字形式标注了“杭”或“临安府”,有的图上还标注了“钱塘”“仁和”“萧山”等地名,其大致空间定位与相对位置也是大致准确的。

图1 宋“舆地图”局部(1266)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039.jpg

宋元以降全国或区域的古舆图,从载体形态上看主要以单幅的绘本地图和古籍插页中的版刻地图为主。笔者通过广泛查阅,共收集到此类地图之中的涉杭图约150余种。这些地图精粗不一、且其传承谱系极为复杂,在此择其影响较广、价值较高的代表性舆图简介如下。
《历代地理指掌图》:刊刻于北宋政和、宣和之际(1111-1125)的一种古代历史地图集,其绘制目的主要为读史所用。该书按时代顺序共收录“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圣朝升改废置州郡”等全国政区地图47幅,绘者以北宋后期的政区图作为统一的底图 ,因此在各图之中均可见“杭”或“临安”的文字标注。此书在古代颇具影响,自宋历明曾多次翻刻,现存宋本仅见藏于日本东洋文库,198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本历代指掌图》之名影印出版,故今日已为学界所稔知。
“大明混一图”:推定为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绘制,系一纵386厘米、横456厘米的巨型绢本彩绘地图,是我国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世界地图,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图中府州县治以粉红色长方形书地名表示(清初将全部注记覆以满文贴签),山脉以青绿山水绘制,河流一般以灰绿曲线表示。该图之中可见表现颇为准确的钱塘江、西湖群山以及杭州、萧山等地名标注。
《广舆图》:明代罗洪先以前代朱思本所绘《舆地图》为基础,采用计里画方法编绘的全国分省地图集。全书共2卷,图幅约34厘米见方,十五省图中每一方格折地一百里,并附比例不一的“九边图”“黄河图”等专题图。此书流传甚广,自嘉靖三十四年(1555)前后初刻以来,在明清两朝曾多次翻刻,并为明万历年间汪作舟《广舆考》、崇祯年间陈祖绶《皇明职方地图》等地理书所抄录,成为明清两代影响最广的一部全国地图集。嘉靖初刻本中的“浙江舆图”标注了“杭州”“余杭”“萧山”“钱清”等地名,还绘出“苕溪”,“西湖”及其西侧的“西山”、南侧的“庙山”这几处地物,对钱塘江、浦阳江的走向也做了比较清晰的描绘,成为研究这两条河道变迁的重要古地图依据。
《筹海图编》:明清两代曾编制多种附有海防地图的海防类图书以及单幅的彩绘本海防图,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明郑若曾所撰《筹海图编》,此书收录了“浙江沿海山沙图”21幅,连续表现南起平阳蒲门壮士所、北到平湖白沙湾巡司海岸及近海军防体系,其中对沿海城镇及山水地形亦有所描绘。在嘉靖本《筹海图编》卷一的“浙江十八”图中,表现了杭州、萧山两城,以及钱塘江口与杭州湾两岸的山丘、巡司、军寨、烽堠等地物(图2)。 
图2 明《筹海图编》之“浙江十八图”局部(1562)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349.png

“清内府舆图”:清康雍乾时期由清廷推动、西方传教士主持或参与编制了我国最早采用西方测绘技术的实测地图,其中包括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皇舆十排全图》、乾隆《十三排舆图》,并有多种复刻或印制版本,成为前近代本国所绘质量最高的分省地图,直接影响了后来《清会典图》等许多全国地图的编制。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的铜版小叶装《皇舆全览图》之“浙江全图”中,绘出了钱塘江两岸的杭州、萧山两城,西湖、湘湖两湖,浙江、武林、西兴三驿,桥司(即乔司)、笕桥、西溪、钱清、临浦等镇或铺,还有运河、双塘河、奉口河、小山河等多条河道(图3),其内容表现较此前更为准确、丰富。
图3 清康熙《皇舆全览图》局部(1719)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042.jpg

“浙江杭州府属地理舆图”:见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系清中叶官绘图,绢本彩绘,图幅127.5厘米×128.4厘米,当为上呈宫廷褶本附图之用(图4)。类似的还有“浙江杭州府地舆图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京杭道里图卷”(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等,其特点是绘制精美,多采用传统青绿山水绘法,形象表现城垣形态、城内衙署及附近河流、山脉、道路、村庄等分布情形,可为历史景观复原研究提供图像资料。
图4 清“浙江杭州府属地理舆图”局部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045.jpg

《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清光绪十九年(1893)浙江舆图局编制,系此前光绪《会典图》之附属产物,由浙江省于光绪十六年设局组织测绘人员采用计里画方的传统方法测制而成。该图集包括百里方之全省总图1种、二十里方各府总图11种、五里方厅州县图78种,并附水陆道里的详细文字说明。其中的五里方图折算比例尺约10万分1,故其表现较此前各种百万分1级别的小比例尺全国总图而言,是一个更高量级的飞跃。据估算,涉及现代杭城的仁和、钱塘、萧山、余杭诸县五里方图(图5),每县标绘地名达上千之谱,仅杭州城墙内标注的衙署祠庙、桥梁山丘就有60余处,近郊的聚落、河道表现之丰富,也达到了古杭舆图之高峰,因此可以说是有资于杭城史地研究的最重要地情史料之一。
图5  清《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局部(1893)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048.jpg

总体而言,此类全国图或区域图的绘制时间跨度较大,从北宋晚期到民国末年皆有存世。其早期图多为读经、读史之用,入明后流传下了一些资政、资军类地图,晚清以降出现了诸如邮政全图、矿产图、地形图、气候图等形式多样的专题图。此类地图中有关杭州的标绘,官方制图可以“清内府舆图”、民间制图可以黎佩兰所制1897年版“皇朝直省地舆图”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显著差异的阶段。前一阶段的地图为传统古舆图,不注比例,不标方位,少有图例,多数地图仅绘制出大概的省域位置、最重要的山川河流和府州级城市,杭州也多以一字标注其大致位置,不过,多数地图在表现杭州的相对地理位置时较为准确,即位于钱塘江以北、天目山东南部、太湖西南部、杭州湾口处,反映中古以来本国地图在宏观地物表现上已趋成熟或者可以说已经固着;而到了后一阶段,地图上的信息则大大丰富,不仅更准确地绘制出了各省轮廓范围,大多还有图例、比例尺(或暗含的测绘比例准则),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功能分化,这一阶段的杭州,在图上的相对位置更为清晰,部分较大比例尺的图上还将周边的江干、武林、西溪、西兴等地都一一注出。
从地图类型上看,中文区域图中有表现“杭州”者,多出现在浙省图、沿海沿江图、钱塘江图、民国实测的地形图以及诸如“浙江邮区舆图”等近代专题地图之中。前近代以前,往往只在图中标注“杭州”而极少绘出城内地物,转至近代采用实测技术后,则多以几何图例标绘。虽说此类区域图描绘的重点未必是杭城,但却也形象、连续地表现了不同时期杭城及其周边环境。如以笔者所收集的数十幅钱塘江江水形势图而言,可看作是乾隆中期以后江水主泓北移,为防范北岸崩塌,国家及百姓与大自然相调适的珍贵写照。综合观之,这些古旧地图,跳脱出狭义的杭城,以宏观或中观的视角为我们了解一座城市与国家、周边地区、环境的有机地联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
值得留意的是,自前近代以来,杭州也已进入海外地理学者和制图家的视野,这一时期的西文地图或日、朝地图之上,也可发现不少有关杭州的独特表现。目前此类地图的整理工作在国内尚处于初步展开阶段,笔者所在团队已另做一文予以详论 ,此处限于纸幅仅以初步整理的认识,介绍相关的地图表现及其特点。
自前近代以来,由于杭州作为省都的重要性,其标注可见于许多西文总图之中,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70种西文图的整理与著录可以发现,西文地图对于杭州的表现方式经过几次显著改变,生动展现了西人对杭州认知的演化历程,概括而言,这一过程可依据图中对于杭州的新标注方式出现时间划分为如下几个不同的阶段。
马可•波罗在13世纪后期游历元代中国,在游记中用大量篇幅描述杭州城,沿用南宋旧称“行在”(Quinsay)。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制图家吸收新知,标注“行在”,如1375年加泰罗尼亚地图上的Cansay、1459年毛罗地图上的“Chansay”等。15世纪末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早期制图家的西文世界地图、地球仪上也多标“行在”(图6),视为亚洲的大城,拼写略异,但因绘者不明杭州真实方位,多标在显著偏北处。
图6 India Extrema, XIX Nova Tabula(1540)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050.png

16世纪后期的海图基于葡萄牙等国航海者实际知识标注中国东南城市,1568年多拉杜图上最早在较准方位标出“Amcheo”,即杭州。1584年最早的西文单幅中国地图上,“c.chiquiano”(浙江省城)与“anchiou”(杭州)并立(图7),舆地图误做二城,影响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前期多数西文地图,其中不少同时在其北方误标“行在”。
图7 Chinae olim Sinarum regionis nova descriptio(1584)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053.png

16世纪末耶稣会士入华,百余年间陆续绘制多种中国地图(集),基于实际经验或参考中文图,对杭州做出更准确的标注,但拼写方式不同,1655年卫匡国《中国新图志》出版,成为此后80年间的范本,使得“Hangcheu”标注流行(图8)。1735年唐维尔基于《皇舆全览图》绘制的中国地图出版后成为新典范,法文“hangtcheou”及其它语言变体普遍出现在此后一个多世纪世界、亚洲、中国地图中(图9)。直至19世纪中叶列强入侵,西文图的杭州标注与拼写又有新变化,总体趋势已经是向着精确实测和标准化方向快速发展。
图8 Chekiang, imperii sinarum provincia decima(1655)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057.png

图9 Carte la plus generale et qui comprend la Chine, la Tartarie Chinoise, et le Thibet(1735)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101.png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所长)


相关内容
民国沪杭帮会关系初探——以张啸林、杜月笙为中心 2024-04-17
杨时的余杭、萧山讲学及其政治实践(下) 2024-04-10
杨时的余杭、萧山讲学及其政治实践(上) 2024-04-08
心昭日月,忠耀千秋——龚延明《岳飞评传》 2024-03-29
西泠印社百年撰志修史及其文化影响述论 2024-03-2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