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禹杭履迹
 
吴越国的镇国石窟:慈云岭资延院造像
来源: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4-27

慈云岭造像位于杭州玉皇山东麓的慈云岭南坡,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古代杭州的“高架路”——慈云岭

-吴越国镇国石窟-

在古代,岭是山路的意思,相当于当代的高架路。唐代杭州最重要的山路是万松岭,沟通东侧的凤凰山州治和西侧的西湖。白居易每逢游西湖后,晚上返回州治官邸,都要经过万松岭。因而在万松岭上留下了“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的诗句。

微信图片_20230427101941.jpg

▲慈云岭古道

到了五代吴越国时期,一条万松岭不够用了,另一条进入西湖的“高架路”应运而生,那就是慈云岭。慈云岭位于玉皇山和将台山之间,起到沟通钱塘江北岸与西湖南岸的作用。吴越宝大元年(924),第一代吴越国王钱镠开慈云岭,山路建成以后,钱镠以篆书刻石于慈云岭下崖壁,纪念这一工程。当时慈云岭南侧的钱塘江北岸(今八卦田至南星桥一带),邻近州治,开发较早,配套设施完善,房价也相应较高;而西湖南岸地区(今丝绸博物馆至雷峰塔一带),当时还在荒郊野外,属于开发区。一千多年后,西湖边的房价已经涨到了天上,钱塘江边的地块却不温不火,慈云岭两侧的地价完全对调,这是钱镠未曾料想的吧。

微信图片_20230427101944.png

▲慈云岭两侧地形位置

▲慈云岭南侧(上)与北侧(下)

2

慈云岭上的皇家石窟

-吴越国镇国石窟-

吴越天福七年(942年),刚刚即位的第三代吴越国王钱弘佐,为护佑国家,在慈云岭上创建了镇国资延禅院。资延院内开凿了巨大的石窟造像,并以石窟造像为主龛建造大殿,成为吴越国罕见的石佛殿。资延院石窟造像,也是吴越国建造关系最为明确的皇家石窟造像。

微信图片_20230427102013.jpg

▲佛牙赞碑

就这样,互不相干的吴越国杭州资延院的碑额和北宋东京大相国寺的碑身,在慈云岭上相伴相依了近一千年。

3

雄伟的西方三圣

-吴越国镇国石窟-

石佛殿的主龛十分雄伟,高近5米、宽约10米。主龛正中有三尊坐像,体量最为硕大。

微信图片_20230427102016.jpg

▲弥陀三尊

中尊为西方极乐世界主尊的阿弥陀佛,身披袒右式袈裟,双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脚掌心向上外露,足心刻法轮。

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坐像,着天衣,饰有帔帛和璎珞,衣带飘逸,右手持杨柳枝,左手托举净瓶。

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坐像服饰与观世音类似,双手合十于胸前。三像均坐于仰莲须弥座之上,身后皆有桃形头光和身光,内饰缠枝花卉纹,外饰硕大的火焰纹。

这种将弥陀三尊作为近乎平等的主尊供奉,而不是让观音和势至作为阿弥陀的胁侍站立两旁,是观音信仰流行的表现,后世称这种弥陀三尊为“西方三圣”。

吴越国王建造的西方三圣巨像,体现了吴越国前期和中期最重要的国家信仰,还可见于吴越国的圣果寺、灵鹫院等石窟造像。

微信图片_20230427102018.jpg

▲弥陀龛

4

华丽的胁侍和飞天

-吴越国镇国石窟-

西方三圣的两侧,还各有一身胁侍菩萨立像和一身胁侍天王立像。左右两身胁侍菩萨,服饰基本与观音、势至相同,但这确实只是胁侍菩萨了,所以只能侍立两旁,手托碗盘。其中右胁侍菩萨在1980年代经拙劣修补,面相酷似《千与千寻》中的无脸怪,十分有趣。

微信图片_20230427102021.jpg

▲胁侍菩萨立像和胁侍天王立像

两身胁侍天王,威风凛凛,手持长柄钺,钺首呈鹰嘴状,身披明光铠。左胁侍天王头戴金箍,发髻裸露,右胁侍天王则戴红缨护耳盔,护耳飘飘,一位类似孙悟空,一位类似猪八戒,十分生动。这两身胁侍天王,保存完好,体现了吴越国武士的标准形象。

唐代主尊造像,多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或力士),资延院由于将主尊设定为西方三圣,于是删减了两弟子,成为一佛二菩萨二胁侍菩萨二天王的组合,十分具有吴越国的特色。

除了上述七身大像,主龛壁面上还雕凿有两身飞天和两身迦陵频伽。飞天头戴宝冠,上身袒裸,一手托花盘,一手抛洒花瓣,披帛在身后飘扬。飞天两侧,也对称以浅浮雕迦陵频伽像各一身。迦陵频伽是佛教中的妙音鸟,人首鸟身,头戴宝冠,身后有双翼,也在抛洒花瓣。可以想象,吴越时期的资延院主龛崖壁,金身彩绘,花雨缤纷,不亚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

5

龛顶隐藏的小佛像

-吴越国镇国石窟-

主龛崖壁顶部,等距离雕刻小型坐佛七身,均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下有祥云,自天际飘来。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过去七佛”,象征着佛教世界的永恒。

微信图片_20230427102023.jpg

▲主龛顶部小佛像

崖壁顶部两端,还各有一菩萨像。南端浮雕骑狮文殊菩萨像,北端浮雕骑象普贤菩萨像,乘云落下。文殊的坐骑是“青狮”,普贤的坐骑为“六牙白象”,侧面露三牙。狮子和大象身侧各有一侍从,合掌侍立,即是狮奴和象奴。

微信图片_20230427102026.jpg

▲骑狮文殊菩萨像

除了以上20身造像(文殊和普贤整体均视为一身)之外,在普贤与七佛之间的崖面顶端,还雕刻有一身非常小的坐佛,施禅定印,结跏趺坐。这一身小造像游离于整龛造像的格局之外,应该不是原初的设计,但从造像风格来看,又类似同时期的作品,说不定是石匠偷偷为自己祈福,而在隐蔽之处雕凿的小造像。

6

地藏与六道轮回

-吴越国镇国石窟-

龛崖壁之北侧,另有一方东西向的崖壁,面南开凿有资延院石佛殿的右龛造像。龛正中雕凿一尊僧人坐像,通高2米,面相圆润,闭目沉思,坐姿随意,这就是唐宋时期备受信仰的地藏像。地藏两侧各有一身侍女立像,身材修长,头顶束丫形发髻,身着长裙,神态恭敬虔诚。从侍女的总角发髻来看,并未及笄,代表了吴越国少女的形象。

微信图片_20230427102028.jpg

▲地藏龛

地藏左侧浮雕一道云气,向上方缓缓升起,在崖壁顶端以浮雕形式并排刻出9身人、兽形象。自左往右分别为:第1、2身为头戴宝冠、衣着华美的男天和女天;第3、4身为身穿官服的男人,身穿长裙的女人;第5身为四臂阿修罗,四臂分别持日、月、弓、箭;第6身为牛头鬼,双手执长杆,正搅拌汤锅;第7、8身为披头散发的两身饿鬼,伛偻而立,全身赤裸,瘦骨嶙峋;第9身为站立的一匹马。

微信图片_20230427102032.jpg

▲地藏龛顶“六道轮回”浮雕

以上9身形象,分为六组,分别代表了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即是佛教中所说的“六道轮回”。佛教宣扬生死轮回的思想,根据生前的善恶因果,来世投胎会有六种不同的可能性。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被称为“三善道”:守法持戒者,来生可继续为人;其中多行善者,甚至可生天界;但其中带有名利好胜心者,则生阿修罗界。畜生、饿鬼、地狱被称作“三恶道”:无道德戒行者,生起悭贪心,即堕饿鬼道;生起瞋痴心,即堕畜生道;犯五逆十恶者,即堕地狱道,这是最惨的结果。

相传地藏曾发下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在敦煌本《还魂记》中,地藏在冥界阎王的审判台下,救出了被误抓到冥界的唐代僧人道明。由于其具备从冥界“捞人”的能力和慈悲,使得地藏信仰在唐宋时期深入人心。吴越国的佛教信众,为求来世不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道”,往往祈求地藏,因而香火旺盛。不过当代的年轻人们,似乎更加希望来世投胎做一只喵星人或汪星人,进入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畜生道,这可能是地藏也无法预料的吧。

7

消失的左龛造像

-吴越国镇国石窟-

根据佛牙赞碑末尾所述的“石佛殿”字样以及崖壁上残存的柱洞、榫眼痕迹来看,目前慈云岭造像前的大平台原为吴越国资延院大殿(宋代称石佛殿)。大殿坐东朝西,弥陀三尊龛即为资延院大殿的主龛,地藏龛为大殿的右龛,而大殿的左龛位置,由于没有天然崖壁,因而没有开凿石窟造像。所以吴越国时期资延院的左龛,应该是用金铜、木雕或泥塑造像补全的,故后世没有遗存。从现在的石佛殿布局来看,主龛弥陀三尊为国家祈福,右龛地藏主要实现信众对来生的祈求,那么剩下的左龛就应该是信众为现实利益祈福的。所以可以合理认为,资延院石佛殿的左龛应该是观音像,而且是晚唐五代流行的水月观音像。

慈云岭资延院造像为吴越国王钱弘佐的敕建寺院和石窟造像,是建造关系极为明确的皇家石窟,其功能为镇护国家。在中国石窟寺遗存中,除了云冈、龙门、北响堂三处著名的皇家石窟以外,慈云岭资延院为代表的杭州吴越国皇家石窟,可称为南方皇家石窟的典型代表。

微信图片_20230427102035.jpg

▲慈云岭资延院弥陀龛与地藏龛

长江以南现存五代时期的木结构建筑,仅有福州华林寺大殿,浙江境内早已不存一例吴越国的木结构建筑。虽然没有吴越国佛寺的木结构建筑遗存,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资延院石佛殿的遗存,了解吴越国皇家佛寺大殿的大致情况。慈云岭资延院石佛殿的主龛、右龛、造像碑,三者之间关系清晰,保存较好,为我们留下了罕见的吴越国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佛寺大殿内部格局,能够一窥千年前东南佛国的寺院内部的真实尺度和壮观景象,弥足珍贵。

吴越国寺院的大型造像,多为金铜、木雕或泥塑造像,几乎无一存世。存世品多为小型金铜造像,也大多没有纪年铭文。慈云岭资延院石佛殿的主尊弥陀三尊,右龛地藏等造像,为吴越天福七年(942)的纪年造像,年代明确,真实保存了吴越国中期皇家寺院造像的标准形象,在佛教美术史上具有断代标尺的意义。

慈云岭资延院的六道轮回浮雕,是中国罕见的直观体现六道轮回思想的石窟艺术作品,体现了吴越国民众流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了解和研究当时民众的思想和信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吴越国历史、佛教美术史和建筑史三个维度上,慈云岭资延院造像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实际价值目前仍被大大低估,未来需要考古学者继续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