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风采,文博添彩”系列推文,带您了解杭城运河边的历史遗存。作为运河最南端,运河杭州段,是运河历史古迹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一段。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是“世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上期我们走过了“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本期继续沿着运河南下,走进“江桥暮雨·江涨桥”。苏轼一梦到江涨 如果说明清时期,拱宸桥是经运河到达杭州城的标志,那么在宋代,江涨桥则是由运河入杭州城的代称。900多年前,谪居湖北黄州的苏东坡,收到了一封来自杭州的书信和茶叶等若干土产,便提笔写下了《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昨夜风月清,梦到西湖上。 朝来闻好语,扣户得吴饷。 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 更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 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一年两仆夫,千里问无恙。 相期结书社,未怕供诗帐。 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 此处“江涨”即是指江涨桥,这里代指苏东坡梦牵魂绕的杭州。好友的来信他欣喜不已,于是将信中所嘱托以及所赠礼物细细写来,表现了对故友深情厚谊的感激可见诗人对杭州的思念,不仅在那一片好山水,也在于一年两次千里迢迢派人来问候的老朋友。然而作者人在宦途,身不由己,与杭州友人结书社的约定无法履行,只能一夜梦魂神游,回到杭州江涨桥。诗以梦入,复以梦出,两相呼应,有一种圆通之美。百年沉浮江涨桥
江涨桥位于卖鱼桥东北,东起大兜路,西至湖墅路及信义坊,跨京杭大运河。据嘉靖《仁和县志》记载:“在归锦桥北,元末开河,构木而渡。宣德间,鲁党徽改建石桥,按武林门外,古亦海水所及,故一则曰江涨雾,再则曰江涨桥。”宋时桥西有江涨税务司,即以桥名。 江涨桥旧貌 相传古时,江海潮涨至此,所以有了这个名字。原桥结构、形式无记载,桥在元末已毁。明宣德年间(1426-1435)重建的江涨桥,为三孔石拱桥,中孔为净跨14米,两边孔各净跨9米,桥长58米,宽4米,石砌台墩,半圆石拱。桥面设石阶,外形相当宏伟。所在河面开阔,入夜蟹火渔灯,如天上繁星,辉映两岸。民国时期改为混凝土桥面,两侧悬挑加宽。江涨桥全景 1949年后,在原有石桥的基础上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其时,两岸原有的瓦房与树丛静谧安详,河上舟影点点,曲折而狭窄的桥面上行人熙熙攘攘,一种悠然闲淡的节奏弥漫其中。江涨桥夜景 1995年,因运河改道之故,拆除了原江涨桥,在北面兴建了新江涨桥。新桥长95米,宽30米,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拱桥。桥侧的乾隆画舫、接驾亭、牌坊等仿古建筑复制的即是旧时情景。江涨桥凝望 江桥暮雨江涨桥 江涨桥自古热闹,南宋时就有“江涨东市”、“江涨西市”之称。风雨中,江涨桥两岸芦苇摇曳。水面上,渔歌唱晚,宛如天籁。难怪当年苏东坡离开杭州后,还写下“还将梦魂去,一夜到江涨”的诗句。南宋诗人陆游在江涨桥畔亦有《送客至湖州市》七律,前半云:偶驾鸡栖送客行, 迢迢十里出关城。 谁知小市萧条处, 剩有丰年笑语声。 可以说,这座桥也算是杭州的象征了。江涨桥下游,就进入了“十里银湖墅”的区域。而江涨自身,也有一道风景,叫“江涨暮雨”。《湖墅小志》称其为“湖墅八景”之一。又记载:“江涨桥与华光桥作八字式,河面极为开阔,有时暮雨萧萧,颇有诗意,而入夜蟹火渔灯如点点繁星“江桥渔火’辉映岸上,更是别有情趣。”这就是所谓“江桥暮雨” (一说“江桥渔火”)。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无数诗篇吟之、颂之,魏标的一首七绝,正是对“江桥暮雨”的生动写照:武林北郭古通潮, 暮雨空濛江涨桥。 两岸兼葭渔唱晚, 湖州小市旧萧条。 另一首出自聂大年的词《临江仙·江桥暮雨》也描绘了类似的意境: 一叶渔舟吞暮景,夜来江涨平桥。蒹葭两岸响萧萧。水村烟郭外,隐隐见归樵。鸿雁欲归愁翅湿,谁怜万里云霄。空濛山色望中遥。钟声何处寺,白鸟没林腰。如今,各色游船与货船依然行驶在桥下,游人可乘坐水上巴士欣赏两岸的秀美风景,在灯火映照下,体会专属江南的人间烟火气。今天的江涨桥,宽阔平坦、石砌雕栏,虽没有保留古桥遗迹,但依然跨立于京杭大运河上,与周围的香积寺、古埠、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富义仓、御码头、卖鱼桥等历史名迹,融合成为一处耀眼的运河文化探索目的地,正不断走向美好的未来。千年舟楫水为路 两岸人家虹作桥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