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禹杭履迹
 
如诗如画的北关夜市
来源:《流淌的文化:拱墅运河文化概览》  作者:钟丽萍  日期:2023-08-03

在中国古代,夜市既是工商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标志,也是促进工商业发达的重要的市场力量。江南吴越之地,早在唐代,就已产生了夜市,并且在当时一些诗人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如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夜看扬州市》)杜荀鹤的“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尤其是杜荀鹤的这一首《送友游吴越》,着眼于水乡市镇倚桥而设、紧挨河港的特色,不写日市写夜市,以夜市为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夜生活丰富多彩的标志,切入点非常独妙。只不过,从这些诗句和唐朝的制度去管窥当时的夜市,其风貌和商业形态主要还是以达官贵人的娱乐生活为主,声色犬马之味较浓。

在中国古代,夜市既是工商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标志,也是促进工商业发达的重要的市场力量。江南吴越之地,早在唐代,就已产生了夜市,并且在当时一些诗人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如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夜看扬州市》)杜荀鹤的“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尤其是杜荀鹤的这一首《送友游吴越》,着眼于水乡市镇倚桥而设、紧挨河港的特色,不写日市写夜市,以夜市为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夜生活丰富多彩的标志,切入点非常独妙。只不过,从这些诗句和唐朝的制度去管窥当时的夜市,其风貌和商业形态主要还是以达官贵人的娱乐生活为主,声色犬马之味较浓。

与唐代限制市场交易时间的制度不同,北宋统治者很注重夜市,据《宋会要辑稿》记述:

“太祖乾德三年(965),召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半夜)已来,不得禁止。(《宋会要辑稿·食货》卷六七)由于五代时钱氏一族对杭州的苦心经营。因此,未受战争影响的杭州城在北宋时期商业活动相当活跃,经济也十分发达。根据熙宁十年(1077)全国各地商税额进行比较,杭州的税收约十七万三千贯,位居第一;第二位是都城开封,为十五万三千余贯;第三是楚州(今江苏淮安市)为十一万三千余贯;扬州位居第四,税额为九万六千余贯;苏州位居第九位,税额七万七千余贯。(参见《杭州运河历史研究》)

杭州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税额,与夜市的繁盛是分不开的。是时,杭州夜市的盛况,日本京都岩仓大云寺寺主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卷一中的记述颇为详细生动:

四月廿二日(辛未)……戌时,吴船头林廿郎、李二郎,相共出见市,以百千七宝庄严,一处或二三百灯,以琉璃壶悬并,内燃火玉,大径五六寸,小三四寸。每屋悬之,色青赤白等也。或悬玉帘庄严,女人哢琴吹笙。伎乐众多,不可思议。或作种种形象,以水令舞、令打鼓、令出水,二人如师回转,二人从口吐水,高四五尺,二人从肘出水,高五尺,二人驰马,总百余人。造立高台,人形长五寸许,种种巧术,不可宣尽。每见物人与茶汤,令出钱一文。市东西余町,每一町有大路,小路百千,卖买不可言尽。见物人满路头并舍内,以银茶器每人饮茶,出钱一文……

从这段记载中,对夜市的灯具、灯火的颜色、每处悬挂的灯数、茶资、茶器,乃至商家为了招徕客人而搞的魔术、杂技等促销活动均记述得很清楚,使我们不须费多少气力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夜市灯火辉煌,店铺林立,行人如织的壮观场面。这一切,都表明了当时杭州人口繁密,商旅辐辏,商业繁荣的盛况和经济水平之高。南宋临安成为首善之府,夜市更加盛行。据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夜市》里记述,当时夜市所经营的商品内容,涵盖衣、饰、食、玩四大方面。衣服有销金裙、段背心、段小儿等;食有糖蜜糕、灌藕、时新果子、象生花果、鱼鲜猪羊蹄肉等;日常用品如细画绢扇、漏尘扇柄、异色影花扇等;玩有四时玩具,沙戏儿、元子槌拍等。都城大街,不仅“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而且四时皆有,雨雪无阻“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标志着集商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夜市开始出现。

夜市是商品经济繁荣到了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元代由于统治者对夜市的限制,杭州夜市虽名气不如南宋,但到了明代,由于江南手工业的发展,运河水系的发达,杭城与外界往来水陆通道的畅达,杭州夜市又获得了高度的发展。杭州“外带江海,南抱湖山,水陆都会,山川环错,井邑浩穰,为东南都会”。(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浙江》)“舟航水塞,车马陆填,百货之委,商贾贸迁。”(明万历《杭州府志》卷三三《城池》)“舟车所凑,湖山所环,其四方之游士贾客,肩摩踵蹑。”(章潢《图书编》卷三八《全浙风俗》)明代中叶,杭州商业十分繁荣,四方商贾纷纷奔向杭州,杭城夜市灯火辉煌,如同白昼,非常壮观。当时,杭州各主要商业区均有夜市,但最大最热闹的夜市却是余杭门外的湖墅地区。

湖墅,俗称湖州市。元末“浚广下塘河为运道,各路商贾悉集于此。由是市日增,遂连两县诸市而统为一名”。(清光绪《杭州府志》卷六)明代湖州市是杭州规模极大的重要商业区之一,其地方十里,人口达数十万:“杭城北湖州市,南浙江驿,咸延袤十里,井屋鳞次,烟火数十万家。”(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武林门外至北新关为湖墅。湖墅地方十余里,而居民稠密,市舶舣聚,一大都会也。”(明,陆玄锡《北关修筑荆街碑记》)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杭州的夜市由南宋时的以城内为胜,演变成以北关门外湖墅一带为最。北关夜市,亦因而成为“钱塘八景”之一。“湖墅居杭城北郭,水陆互市,商贾骈集,旧名北关镇”。(清,魏标《湖墅杂诗·自序》)

明代北关夜市之繁盛红火的盛况,在当时的一些艺术和文学作品中,也有非常出色与鲜明的体现。

明绘画《海内奇观·杭州北关夜市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明万历时期杭州武林门外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热闹非凡的夜市景象。图上星月高挂,城墙雄伟,店铺林立,小桥流水,房前屋后树叶遮荫,22个人物或行或走或立,形态各异。透过这幅图,仿佛走进了“行客醉窥沾酒幔,游童笑逐卖饧箫”的夜市里,眼前是满街灯火,耳畔是叫卖声声,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微信图片_20230803111834.jpg

北关夜市图

明郎瑛《七修类稿》中的《北关夜市》一诗对夜市景象则有更为细腻的描述:“地远那闻禁鼓敲,依稀风景似元宵。绮罗香泛花间市,灯火光分柳外桥。行客醉窥沾酒幔,游童笑逐卖饧箫。太平气象今犹古,伫听民间五裤谣。”明人高得旸亦有《北关夜市》之诗。其云:“北关晚集市如林,上国流传直至今。青苎受风摇月影,绛纱笼火照春明。楼前饮伴联游袂,湖上归人散醉襟。圜匮喧阗如昼日,禁钟未动夜将深。”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夜市之热闹俨如节庆,不逊元宵节。行商游士饮宴于酒馆茶室,妇女儿童满街穿梭,丰富的夜生活和娱乐活动提升了当时杭州的居住品质,促进了商贸活动的发达,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旅游、餐饮、娱乐、手工、交通运输等行业在夜市上高度相融,一派太平景象。比之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代杭城的夜市颇具时代特色,它与宋代都城为王公贵族服务的夜市大不相同,它是建立在城市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特别是它具有商品经济发展产物的属性。它的意义也就在于标志着商业的繁荣,为日市延伸和补充,这种夜市在众多城市中不易见到,只有在经济相当繁华的苏杭等江南中心城市所具有。”以北关夜市为代表的杭城夜市,“折射着中国封建晚期市场经济的萌芽”,是“构建明代江南繁荣的有机组成”。(陈学文:《明代杭州的夜市》)

正是因为建立在丰沛的商品、繁密的市场、辐辏的商旅、畅达的交通、密集的人口和较高的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所以北关夜市到清代依然极其繁华,商贸活动十分活跃。清雍正《西湖志》卷三:“盖水陆辐辏之所,商贾云集。每至夕阳在山,则樯帆卸泊,百货登市、故市不于日中而常至夜分,且在城阗之外,无金吾之禁,篝火烛照如同白日,凡自西湖归者,多集于此,熙熙攘攘,人影杂沓,不减元宵灯市。”类似的记述在《北郭诗帐》中亦有:“罗绮明春数里余,郊关迤逦接民居。须知北郭夜为市,不似南州人趁墟。景类元宵堪入画,家殊周易岂同书。使君五马归来晚,夹道纱笼照隼族。”《湖墅杂诗》:“栉比居廛物价昂,北关夜市验丰穰。更深尚未人烟散,戢暴应须用驻防。”

市场的繁盛与经商者人数众多是分不开的,二者相互促进。如诗如画的北关夜市,一方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行商走贩涌向湖墅,扩大了湖墅的疆界,一方面也带动了更多的本地人加入从商行列至清代,湖墅的范围“南自武林门至北新关,而拱宸桥附焉;西自钱塘门至观音关,西古荡附焉;东自艮山门至东新关,西范浦附焉。”(清、魏标《湖墅杂诗·跋》)“湖州市之大,凡周二十里,其近上塘、范浦、江涨桥,宋所立为镇者,一则共能指索,一则并人湖州市。”(清光绪《杭州府志》卷六)与此相应的是从商趋势的不断上升:“本地止以商贾为业”、“杭民多半商贾”、“杭俗之务,十农五商”之说。(参见《广志绎》、乾隆《杭州府志》、《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这种现象是杭州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一种体现,说明了当时杭州的社会结构较之前更为开放。

夜市,是杭州商业发达的象征。北关夜市是历史上湖州市商业发达与繁荣风貌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历史上,尤其是明清两代,湖墅地区商品丰沛、市场兴盛、商旅辐辏、交通畅达、人口密集的商业基础,以及经济与物质方面的发达。



相关内容
湘湖轶事|湘湖《小竹里馆图》旧事 2024-11-20
《走近西湖》论文集|徐吉军、董顺翔:南宋临安西湖饮食文化浅析 2024-11-20
我荐|钟毓龙:《诗词曲语辞汇释》作者张相小传 2024-11-19
思想汇|司马一民:李白有没有到过湘湖?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