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学术纵横
 
学者包伟民解读南宋临安:人口密度大 宰相租房住
来源:  作者:  日期:2016-03-01

想要了解宋朝城市生活,普通人,包括学界、考古人的参考书里,肯定有《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有名的文献。从古到今,白纸黑字的历史记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昨天,有个人却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包伟民,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曾是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他如今的身份: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过年前他曾在杭州图书馆做了一场讲座,题目是这样的:走出梦华世界:从南宋行都临安城看中国近古城市的发展瓶颈。

说到南宋时期的杭州,很多人的印象是说:繁华啊。用南宋人周密的话说:就像做了一场梦,太美了。但包伟民的最新解读却没有这么美好。

《清明上河图》里

为什么没有一个讨饭的

问:说到宋朝,大家都认为繁华,为什么您却让我们“走出梦华”?

包伟民(以下简称包):现代学者解读宋代城市生活,主要通过《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印象:当时的城市生活很繁华,也很开心,连穷人都很开心,过节时都在街上玩。我们常想,还不如生活到那个时候去呢。

但是,这样的一种认识,是不是全面呢?所以我说要“走出梦华”,因为这样的认识有一点片面性。

问:片面性在哪里?

包:这些文献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尤其是以《东京梦华录》和《梦粱录》这样的文献为代表,我们都知道,都是在旧朝灭亡以后写的。《东京梦华录》是北宋灭亡后,孟元老跑到杭州来,回想起旧时光多少美好啊,在无限怀旧的心情下写的。《梦粱录》也一样,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吴自牧写下的。《武林旧事》也说:现在想起来,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所以,他们回想的总是美好的事情。

《清明上河图》更是如此。我们现在基本认为张择端是个画院作家,也就是说,画里只能讲好话,不能讲坏话。所以有人说,这张画里有800多个人啊,没有一个讨饭的。打死我也不信。这些文献传达的信息背后,有着强烈的感情倾向,而且是经过选择的。而现在,我们是根据这些信息来复原当时的城市生活,如果不加警惕的话,就会被误导。

这就是我今天提出这个问题的立足点。这些书里,有真实性,也有不真实性,所以我们要走出梦华,试图更加全面的认识当时的历史。

[SITESERVER_PAGE]

临安城的人口密度

比现在的杭州还大

问:那么,究竟该怎么走出梦华?

包:先说说临安城发展的基本过程。对于杭州城的描述,文献上最开始说的是“山中小县”,这究竟在哪个位置,现在还没有弄清楚。有人说就在灵隐附近,也有人不认同。到后来,唐代出现一个名称,叫“东南名郡”,也就是说它经过一定程度的开发,地位上升了。到了北宋,开始出现“东南第一洲”,可见它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又提升了。到了南宋,临安城的城市化水平,究竟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当时没有太多的材料留下来,也没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这是我们碰到的一个难题。不过,衡量一个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有一个指标,是可以考虑的,就是这个城区里究竟聚集了多少人,城市人口究竟有多少。

问:有数据吗?

包:两宋期间的杭州发展水平,文献中描述性的话非常多,但对我们来说不是太有用,因为没有数据。

有些学者经常用一些当事人提到的某些数字,比如苏轼在元祐年间,给中央打报告说过,杭州城内约计四五十万人。当时,他是杭州的知州,他说这个话,有没有统计数字做依据呢?恐怕不一定有。更何况,他说这个话是干嘛的呢?是讨钱用的。当时杭州发生灾荒,中央政府拨下钱,由管财政的转运使分到不同的州,他觉得分给杭州太少了,就发牢骚了。所以他把杭州人口多讲一点,也很有可能。

而现在大多数的学术著作,在考虑南宋临安城的人口时,一般认定有120万。我心里一直有嘀咕,觉得在瞎扯。

问:您自己怎么估算?

包:当时杭州城区的县,有两个,一个仁和县,一个钱塘县。这两个县的人口,包括农村人口,有数据。把乡里的人减掉,再加上没有户籍的人,算下来,大体上到了南宋末年,城区加上郊区的城市人口,是70万,这是我的估计。

而嘉定中期,城市人口32万。那么,这块地面积多少大,有考古数据。全城城区面积,大约是13.3平方公里。再除以人口,就是当时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比如淳祐年间,临安城城内的人口密度,大约是每平方公里2.1万人。到了咸淳年间,就是3.5万。

问: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包:意味着比现在杭州的人口密度还要大。现在杭州的人口密度,市中心最高的几个区,平均是2万。而世界上的大都市,都在1万左右,比如纽约。

[SITESERVER_PAGE]

人多,火灾频发

一担水要3个铜板

问:问题来了,在这种状况下,当时的人怎么过日子?

包:在传统社会的中期,单层或者双层木构建筑为主的开封城和临安城的城区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以多层钢筋水泥为主的现代社会。你可以想象,当时城区生活的拥挤,以及可能带来的复杂问题。

问:有哪些问题?

包:首先就是土地太贵,当时工资最高的那些人也买不起房子,只好租房子住,包括当宰相的。

还有生活资源都得外部供应,一旦出现状况,城市生活的压力就会很大。临安城有一句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说明当时各个方向,进来的物资都是不一样的。最要紧的,当然是粮食,能不能吃饱。

从杭州运一石米到开封,运费大约是粮价的1倍。北宋时期,集全国财政之力,每年平均只能运600万石粮食,还养不活开封全城的人。

所以,从北宋到南宋,大家经常提到一个现象:遏籴(è dí),就是不准你买粮食。更确切地说,不准外地人到我这里来买粮食,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政府当然下令不允许这么做,但对地方官员来说,为了本地的利益,必须采取这种措施。这说明当时粮食供应不够,大家吃不饱。

问:喝水应该也是个问题。

包:对。说个好玩的材料,北宋有个翰林学士叫孙甫,有人向他兜售一个砚台,就相当于现在的iPhone,卖得很贵。孙甫就问,你的砚台有什么好的卖这么贵?他说,我的砚台特别润,水放在上面不会干,而且呵呵气,水会自己渗出来。孙甫就说了,我呵个一天,呵出一担水,也不就是三个铜板,我买它干嘛。这里能读出来,当时一担水3个铜板,水是需要花钱买的。

还有公共卫生、空气污染、传染病。两宋时期瘟疫记载很普遍,苏轼就特别讲到杭州:“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因为人口太拥挤,疾病就容易传染。

人多,房子拥挤,火灾更免不了。杭州城的火灾记载梳理起来,很长,大火灾几年来一次,一半的城市都会烧光。

(来源:钱江晚报,根据包伟民老师讲座录音整理)

相关内容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吴钦根|谭献与章太炎交游始末考 2024-12-04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吴铮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辨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